廚余垃圾不出社區24小時變成有機肥

2020-11-03 09:42:03|來源:北京日報|編輯:周經韜

廚余垃圾不出社區24小時變成有機肥

在大興區棗園社區,工作人員在操作廚余垃圾生化處理機製作花肥。

廚余垃圾不出社區24小時變成有機肥

棗園社區的小朋友在使用廚余垃圾處理後産生的肥料養護花壇。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本報訊(記者 陳強)3380戶居民,每天産生約1.5噸廚余垃圾,不必運出小區,24小時就能變成150公斤有機肥,供居民免費取用……近日,大興區清源街道棗園社區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引入了廚余垃圾處理設備,第一時間處理廚余垃圾,避免垃圾腐爛、臭氣熏天、蚊蟲蒼蠅,成功從源頭實現“零廢棄”。

  棗園社區北側,在遠離居民樓的空地上,一棟小木屋造型別致,廚余垃圾處理設備就藏身其中。走進這間佔地約70平方米的小屋,看不到臟亂的垃圾和臭水,不銹鋼材質的設備亮閃閃,“吃”進廚余垃圾,“吐”出有機肥料,連續運轉24小時耗能約30度電。

  小區裏共有13個垃圾投放點,每天中午時分,王師傅和同事會將全部廚余垃圾桶轉運到小木屋裏。把綠桶往提升鏈上一挂,王師傅輕點啟動按鈕,低沉的運轉聲,1.5噸廚余垃圾開始“變身”——首先經過油水分離裝置實現固液分離,同時去除油和鹽,隨後再“蒸個桑拿”——高溫和生物菌共同作用24小時,廚余垃圾就變成了棕色的有機肥,看上去像泥土一樣。“大約10公斤廚余垃圾可以産生1公斤有機肥。”王師傅説,出肥口旁邊,還有座蒸汽塔,用於將廢氣處理達標後排放。

  小木屋外,社區建起了十多個共享菜園和花園,種植了小白菜、紫甘藍、菊花、月季等十多種植物,由居民和周邊學校師生共同管護,長勢喜人,營養來源就靠廚余垃圾製成的有機肥。相關負責人賈凡説,菜和花成熟後不僅會組織大家採摘,還會組織學生送給社區內高齡、獨居老人,從小培養孩子們垃圾分類的意識和關愛老人的優秀品德,“這不僅是個廚余垃圾處理站,更是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此外,有機肥料還被用於小區綠地養護,實現“化作春泥更護花”,居民也可以免費取用。

  除了棗園社區外,本市還有不少社區也安裝了廚余垃圾處理設備,根據社區居民人數、場地空間等因素,規模有大有小,比如一些沒有太大空地的老舊小區,引進小型處理設備,每天也可以處理100公斤左右的廚余垃圾,實現了垃圾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