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縱四橫一環”搭建京津冀交通骨架

2021-01-08 08:49:43|來源:北京日報|編輯:周經韜

原標題:“四縱四橫一環”搭建京津冀交通骨架 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將全線繞出北京

“四縱四橫一環”搭建京津冀交通骨架

  北京日報記者 孫宏陽

  協同發展,交通先行。截至去年底,北京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174公里。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十四五”期間,京津冀區域將重點打造“四縱四橫一環”交通骨架。為了促進北京過境交通分流至市域週邊地區,考慮到北三縣與城市副中心統一規劃、協同發展的特殊位置,首都地區環線高速不僅將全線繞出北京,還將調出北三縣。

  “十三五”期間建成通車8條高速路

  過去五年,北京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92公里,2020年底總里程達到1174公里。京臺高速等8條高速公路先後建成通車,市域內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全部消除。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加快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相繼開通了平谷到遵化、平谷到興隆等6條省際班線的公交化運營試點。實現了38條公交線路省際化,線路總里程2700余公里,日均客運量超過40萬人次,“公交省際化、省際公交化”成為常態。

  在軌道交通方面,地鐵八通線、6號線、7號線和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共同構成了連接中心城區與城市副中心的四大快速通道。

  服務冬奧,京張高鐵建成通車,從北京到張家口時間縮短至1小時內。京禮高速建成,打通了北京至張家口崇禮太子城賽區的便捷通道。本市正在加快推進昌赤路、松閆路、G110(京銀路)、京藏高速大修以及京禮高速阪泉服務區等一批服務冬奧項目。

  通州與北三縣跨界道路規劃對接

  京津冀交通協同發展這份“成績單”,還在不斷“加分”。

  市交通委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協同處處長趙陽介紹,北京全力推進與雄安新區互聯互通,加快京雄高速北京段(市界至六環)建設,預計2021年底建成。同時,推動京雄商高鐵、雄安至大興機場快線建設項目,加強與雄安新區的互聯互通。

  服務副中心建設方面,道路設施新建或改擴建項目達33項,包括東六環入地改造、廣渠路東延、徐尹路、宋梁路北延等工程,新建東夏園、城市綠心區域和東關公交三個綜合交通樞紐,副中心站綜合樞紐也在加緊建設。

  同時,進一步推進通州與北三縣協同發展,加快平谷線等軌道交通建設;加快推動廠通路等4條通州與北三縣跨界道路規劃對接工作,儘快簽訂接線協議,打通交通堵點。

  首都地區環線高速繞出北三縣

  “十四五”期間,京津冀地區將織密一張“四縱四橫一環”交通網,搭建起依託各個方向綜合運輸大通道的交通骨架。其中,“四縱”包括京雄通道、京滬通道、沿海通道、京承—京廣通道;“四橫”包括津雄保通道、京秦—京張通道、石衡滄通道和秦承張通道;“一環”即首都地區環線通道。

  “四縱四橫一環”主骨架中,首都地區環線通道是其中“一環”,是環繞首都、連接河北多個市縣、串聯國家高速公路首都放射線以及多條普通國道、省道的首都高速外環線。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原規劃總里程約923公里,在北京市域內為興隆至平谷段和通州至大興段。

  “這條定位為貨車和過境車輛通道的高速,對促進北京過境交通分流至市域週邊地區有著積極作用。”趙陽告訴記者,京津冀三地已對“關於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全線繞出北京市域方案”達成一致。

  根據三地共同簽署的《備忘錄》,調整路線繞出部分,將“改道”已建的長深高速(承德-遵化段)、京秦高速(遵化-薊州段)、塘承高速(薊州-寧河段),以及待建的唐廊高速(天津段和廊坊段)線位。從調線圖上看,首都環線高速從廊涿高速自西向東來到北京南面後,將不再急著進入通州、大興,而是“貼”著北京市界,直著向東走一段待建設的唐廊高速,再向北經過塘承高速、京秦高速、長深高速,最終接上“大外環”東北角的承唐高速,途經天津、唐山、承德境內。目前,津冀交通部門已著手開展局部調整路線建設的前期工作。

  “考慮到北三縣與城市副中心統一規劃、協同發展的特殊位置,此次局部路線調整不僅調出北京市域,更調出了北三縣域,早日實現首都地區環線‘近而不進’北京。”趙陽介紹,未來“大外環”繞出北京後,原有高速路段小車依然可以通行,僅會對貨車採取限行措施。

  光有四通八達的道路還不夠,行業標準、執法行動也要統一“步伐”。趙陽介紹,三地積極研究拓展交通標準一體化,加強不同交通方式行業標準的銜接協同;加強執法聯動,促進區域執法協同;完善京津冀治超法規政策定期會商機制,京津冀三省市共享嚴重違法失信超限超載運輸行為和相關責任主體名單,並實施聯合懲戒;深化京津冀交通應急合作,提高區域交通聯動應急能力。

  到“十四五”末期,力爭形成多節點、網絡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網絡,公路結構基本完善,重點區域交通便捷可達,樞紐功能優化提升,運輸服務一體便捷,協同發展機制健全,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