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月6日起公交調整1683處站位名稱

2021-02-01 08:48:25|來源:北京日報|編輯:周經韜

原標題:“特”字頭公交路號退出歷史 二環路、四環路啟用200、400路號 週六起公交調整1683處站位名稱

北京日報記者 孫宏陽

  日前,北京公交集團發佈《關於公交站名規範方案的通告》,將於2月6日首車起實施。記者注意到,此次站名規範調整規模非常大,方案涉及公交站位1683處,站名843個。

  調整涉及站名843個

  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由於外部實體變化、站位挪移等原因,個別公交站名已不能準確標識車站位置,給乘客辨識和出行帶來了一定不便。為方便乘客出行,北京公交集團繼2005年、2014年之後,再次開展對所轄線路集中統一規範站名的工作。

  2020年以來,北京公交集團經過大量調研,結合外部環境變化及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通過查閱史料、現場踏勘、社區或單位訪談,形成站名規範初步方案,于2020年12月向社會公示並徵求市民意見建議,共收集到895名熱心市民提出的6200余條具體建議。通過充分討論,吸納市民意見,制定完善站名規範方案。據介紹,規範方案共涉及站位1683處,站名843個。

  鋻於站牌的製作與更換、語音報站器及車內顯示屏信息的灌錄需要一定時間週期,在站牌尚未更換的過渡期間,部分線路將先行採用在原有站牌上張貼新站名臨時貼紙的措施,便於乘客在站臺獲取準確的新站名信息,後續逐步更換新站牌;語音報站器及車內顯示屏信息將於4月30日前陸續更新完成。

  規範站名重點解決五類問題

  公交站命名原則及依據是什麼?記者了解到,依據《北京市地名法》《公共汽電車客運服務規範》,按照“尊重歷史、好記易背、命名先行、規範有序”的總體原則,公交站命名要求準確、簡練、唯一。具體依據上,以地名為主,可以小區名稱、道路名稱等較為穩定的實體為命名依據,新增站位不使用企事業單位或商業機構命名。此外,站名要使用漢字;同站或不足半個站距的相鄰站位使用同一站名,不出現“同站不同名”或“近站不同名”。

  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舉例介紹,此次規範站名要重點解決五類問題,包括:

  因外部實體發生變化,導致站名與實體不符的。例如:“東風橋”擬調整為“東風北橋”(立交橋名變更);“利澤西街西口”擬調整為“辛店路西口”(道路名變更);“上地七街環島西”擬調整為“上地七街路口西”(上地七街環島拆除);“樓梓莊鄉政府”擬調整為“樓梓莊路口東”(樓梓莊鄉已撤銷)。

  由於道路改擴建、交通組織變更遷移站位,同名站位距離已超過一個站距的。例如:位於朝陽北路的“青年路口”站擬分別調整為“青年路口西”“青年路口東”。

  結合前期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站名規範的經驗,對康營、京旺家園等網格化道路特徵明顯的近年新建區域,建立區域內公交車站命名規則及統籌調整方案,既方便現狀識別,也為未來區域發展留有命名空間。

  按照《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關於“最大限度留住歷史印記”“保留傳統地名”的要求,對於核心區內傳統地名周邊站位,現狀站名指代相對模糊的,優先調整為傳統地名。例如:“東花市大街”擬恢復為“鐵轆轤把”;“龍潭路西口”擬調整為“東四塊玉”。

  對於站名中含有不同區域同名實體的情況,在站名前增加區域名稱便於區分。例如:位於順義區的“櫻花園”調整為“順義櫻花園”,與中心城區的“櫻花園”區分。

  取消“特”字頭公交路號

  按照《北京市地面公交線網總體規劃》中關於“完善地面公交路號編制規則”的要求,北京公交集團擬結合站名規範工作,自2月6日首車起,同步調整23條線路路號,解決公交線路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個別路號遺留問題,包括取消“特”字頭路號,調整二環、四環環線線路路號。

  根據方案,將取消“特”字頭路號。記者了解到,上世紀90年代起,北京部分線路用上了新型特種雙層公交車,啟用了“特”字頭路號,隨著近年來雙層公交車輛的普及應用,“特”字頭已不再有明確的專屬含義,此次調整將予以取消。

  調整二環、四環環線線路路號。將全線行駛于二環路、四環路的公交幹線啟用200、400路號,便於乘客識別。同時,主要服務於核心區的5、6、7字頭線路調整為市區路號。

  目前,北京“7”字頭僅有三個路號在用,為了集約使用路號資源,擬調整現有“7”字頭線路為其他路號,“7”字頭號段資源結合未來線路的發展另行啟用。

  此次路號調整,選用的新路號遵循“尊重歷史、便於識記”的原則,充分尊重線路和區域的歷史,優先採用線路途經區域或周邊區域歷史知名的路號,如特8路(內、外)調整為368路(內、外),674路調整為63路。便於識記,原則上路號尾數不變或使用原路號的部分數字,最大限度地方便乘客識記,如特2路調整為142路,635路調整為135路,691路調整為69路。

  改名故事

  “故宮”站更名為“神武門”站

  “故宮”站是本期站名規範方案中,乘客提出意見建議數量最多,也是意見建議最為分散的站名。該站位於景山前街,毗鄰神武門,且歷史悠久,自上世紀50年代就命名為“故宮”,從站名本身來説,命名準確並無不妥。

  鋻於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採取遊客參觀流線調整措施,神武門是遊覽流線出口,市民反映“故宮”站下車後無法進入故宮博物院參觀遊覽。從方便乘客識別的角度,“故宮”站名有調整的必要。熱心市民朋友們提出了“神武門”“故宮神武門”“故宮北門”“故宮出口”“景山南門”等多個命名建議。

  經綜合比選,參考故宮“東華門”“西華門”等其他宮門毗鄰車站的命名參照方式,將原“故宮”站更名為“神武門”。既尊重了歷史,保留了故宮傳統元素,又照顧到市民出行目的地準確辨識,實現了故宮各宮門公交車站命名參照規則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