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五大河流“攜手”入海

2021-09-28 10:14:16|來源:北京日報|編輯:趙春曉

  原標題:跨流域多水源生態補水讓北京的河流動起來 京城五大河流“攜手”入海

京城五大河流“攜手”入海

永定河大規模引水大大提升了城市景觀,石景山段水流低瀑飛湍,景觀別致。本報特約攝影 馬文曉(資料照片)

  昨天上午,隨著屈家店樞紐開閘,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實現全線通水。在本市正在開展的跨流域多水源生態補水的配合下,昨天還同步迎來了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泃河、拒馬河五大河流全線水流貫通入海的歷史時刻。

  五條河流同時入海

  今年8月27日,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正式啟動永定河2021年全線試驗性通水跨流域多水源調度,通過冊田水庫、友誼水庫、官廳水庫、洋河(響水堡)水庫、三家店、盧溝橋樞紐等工程聯合調度,以小紅門再生水廠的再生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引來的江水,以及引黃工程的黃河水等多種水源,為永定河補水。

  這次補水,是本市2021年汛後至2022年汛前全市生態補水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歷時8個月的大規模跨流域生態補水,統籌了密雲水庫、官廳水庫、南水三大水源,重點為潮白河、北運河、永定河三大流域河道生態補水,目的是進一步擴大地下水回補區域和地表河網受水範圍,有效回補地下水源地、實現“藏水于地”、地表地下水生態協同修復。與此同時,拒馬河和泃河也不同程度開展了補水調度,提高了水體的流動性。這五大河流,又分屬潮白河水系、北運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和薊運河水系五大水系。通過生態補水,五大水系幹流全部成為“流動的河”。

  “雖然這五條河道並不是在同一個地點匯入渤海,但通過多水源、多流域、多路徑、多目標聯合調度給河道補水,讓五大河流同時入海,這還是第一次。”北京市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宇説。

  15.8億方水“動”起來

  今年汛期北京雨水豐沛。根據北京市水務局統計,從1月1日至9月26日,全市共出現主要降雨過程近80次,累計降雨量855毫米,比去年偏多七成,比常年偏多六成,形成水資源量56.21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8.10億立方米、地下水28.11億立方米。

  北京市水資源調度管理事務中心副主任王俊文告訴記者,雖然2014年江水進京以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京的供水壓力,但水資源供需仍處於“緊平衡”狀態,缺水仍是北京的基本水情。多年來,水務部門一直期盼著能統籌調度北京五大流域的水資源,進一步擴大地下水回補區域和地表河網受水範圍,讓河道生態得到進一步修復。

  今年汛期的頻繁降雨,讓生態補水有了“天賜良機”。

  根據計劃,本次生態補水將配置調度密雲水庫、官廳水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水源共計15.8億立方米。按水源分,安排密雲水庫8.2億立方米、南水6.5億立方米、官廳水庫1.1億立方米,統籌用好再生水。

  王俊文告訴記者,這是一次多水源、多流域、多路徑、多目標的聯合調度。水務部門首創了“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生態補水原則,儘量不用工程措施,而是依賴“水往低處流”的原理,盡可能擴大受水面積。比如,密雲水庫位於北部山區、地勢較高,水務部門就會加大在上游山區河道、平原上段河道的回補利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來水從南部進京、地勢較低,就要充分發揮大寧調蓄水庫作用、加大團城湖調節池以南河道的回補利用。

  地下水水位總體上升1至2米

  通過這些精細化的調度舉措,15.8億方補水不僅能夠流入河流主幹道,還能深入支流、溝渠等“毛細血管”,讓珍貴的水資源在北京市域內更多流動起來。

  王俊文説,由於水資源匱乏多年,“藏”于市內的很多水工設施多年未用,例如密雲水庫第三溢洪道多年未曾使用,京密引水渠沿線的近十個泄洪閘也很少派上用場。在本次補水的過程中,這些水工設施也得到了檢驗。

  通過生態補水,本市新增並擴大16條有水河道,包括潮白河、潮河總幹渠、雁棲河、懷河、小中河等,增加有水河長180公里,增加水面20平方公里。同時,全市地下水將得到進一步有效回補,預計地下水水位總體再上升1米至2米,儲量增加6.5億立方米,地表水環境品質和水生態健康水準進一步得到有效改善。

  連結

  五大河流入海

  在永定河水系,官廳水庫水和南水北調水源為其補水,與下游屈家店河道水流匯合連通,流入渤海;

  在潮白河水系,密雲水庫為下游潮白河河道補水,與河北和天津境內的潮白新河、永定新河實現水流貫通,實現了全線通水入海目標;

  在北運河水系,密雲水庫、官廳水庫和南水北調水源均為補水水源,最終匯入北運河,經河北和天津,最終匯入永定新河,實現入海;

  在薊運河水系,泃河水通過薊運河流入永定新河,實現入海;

  在大清河水系,拒馬河水沿南拒馬河進入大清河,再流入獨流減河,最終進入渤海。(北京日報 記者 葉曉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