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為何將海棠視為“富貴花”?

2017-04-20 16:11:46|來源:北京晚報|編輯:李勝蘭

  【導語】春天的北京繁花似錦,眼下海棠更是進入了盛花期。在老北京,海棠花則有“富貴花”之稱……那麼,北京是何時開始種植海棠的?海棠中的西府海棠為何更受青睞?

老北京為何將海棠視為“富貴花”?

老北京為何將海棠視為“富貴花”?

老北京為何將海棠視為“富貴花”?

老北京為何將海棠視為“富貴花”?

老北京為何將海棠視為“富貴花”?

老北京為何將海棠視為“富貴花”?

老北京為何將海棠視為“富貴花”?

  春天的北京繁花似錦,眼下海棠更是進入了盛花期。宋慶齡故居正在辦海棠文化節,陶然亭公園也在舉辦海棠春花文化節。海棠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古人稱其為“柰”、“棠”、“林檎”等。唐代賈耽所撰的《花譜》一書曾把海棠讚為“花中神仙”;在老北京,海棠花則有“富貴花”之稱……那麼,北京是何時開始種植海棠的?海棠中的西府海棠為何更受青睞?清代才子紀曉嵐因何在庭院內栽植兩株海棠樹?

  古代海棠被統稱為“柰”

  元代北京已種植海棠樹

  海棠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關於海棠最早的古籍記載是《詩經·國風·衛風·木瓜》,詩中那句“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提到的木桃據考就是指木瓜海棠。古代海棠被統稱為“柰(nài)”,唐朝時才出現“海棠”這一稱謂。明代王象晉在其所撰的《二如亭群芳譜》中稱“海棠”有四品,即: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和貼梗海棠。王象晉在《群芳譜·花譜》中對海棠還有更為詳細的描述:“其花甚豐,其葉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綽約如處女,非若他花冶容不正者可比。蓋色之美者,惟海棠,視之如淺絳外,英英數點,如深胭脂,此詩家所以難為狀也。”

  清代徐珂所編的《清稗類鈔·植物》則記載:“海棠為落葉亞喬木,高丈余,葉作長卵形,端尖,有鋸齒。春日開花,五瓣,淡紅,萼紅色,略黑。有數種。早春即開,花小,深紅,緊著枝上者,謂之貼梗海棠。花梗細長者,謂之垂絲海棠。皆重瓣,不結實。惟西府海棠單瓣結實,實名海紅。”

  北京地區何時開始栽植海棠,史籍中未見確切記載,至少在元代已有栽植。元代戲劇家王實甫在《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中已寫到張生“欲赴海棠花下約,太陽何苦又生根?”這裡以“海棠花下約”代指與佳人約會。明代孫國光在《燕都遊覽志》中也曾有明代一宅院古海棠的描述:“張公海棠二株,在鐘鼓樓東中貴張宅,元時遺物。叢本數十圍,修幹直上,高數丈,下以朱欄陪之,參差敷陰,猶垂數畝。”《大都雜錄》則稱“大都興聖宮(今北海公園西北部)外植海棠百株,三月花放,後宮佳麗於此而賞,滿園盡香。”

  明代京城寺觀、私家園林中多栽植海棠。《燕都遊覽志》載:“回龍觀舊多海棠,旁有六角亭,每歲花發時,上臨幸焉。”西直門外白石橋北萬駙馬白石莊“海棠花時,朱絲亦竟丈”。西城惠安伯園“中間有海棠三十余本,三月花芳”。勺園(今北京大學的一部分)“花木繁多,牡丹、芍藥、海棠數百株,馨香滿園”。

  海棠樹被譽為“富貴樹”

  海棠花被視為“富貴花”

  清代京城花木極為繁盛,海棠是栽植最為廣泛的花木之一。人們喜歡海棠樹,不僅因其花姿瀟灑,花開似錦,有“花中神仙”等美稱,還緣于海棠有“玉棠富貴”的寓意。就“海棠”的諧音而言,“海”字意為“大”或“多”,“棠”與“堂”諧音,有滿堂、滿庭之意,喻示著滿堂富貴、兒孫滿堂,所以海棠樹又被稱為“富貴樹”,海棠花則被視為“富貴花”,是吉祥與美好的象徵。

  清代很多寺廟都種植有海棠,這些地方也就成了北京人春天賞海棠花的好去處。現在以丁香花聞名的法源寺當年還以海棠花廣為人們所知。法源寺又稱憫忠寺,位於西城教子衚同南端,是京城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乾隆時金匱縣(今江蘇無錫)人秦大樽《消寒詩話》雲:“京師法源寺海棠最盛,余與絙橋退食數往,值休沐,晨餐後即往遊焉。恐主僧詫頻來,乃不見主僧,徑赴外園坐海棠樹下。曾有詩云:‘歲喚狂朋三十度,春風欲放海棠顛’,狂態可想也。”乾隆末至嘉慶時法源寺海棠仍著稱,翰林院編修、陽湖(今江蘇常州)人洪亮吉詩曰:“海棠雙樹忽絕奇,花背得紅面復白,豈惟花色殊紅白,日午曉露光猶澈。”林則徐先生於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四月初七所寫的日記中也提到過在“法源寺看海棠”:“出城後順途拜客,並到法源寺看海棠、丁香即回。”。

  此外,清人朱琦的《同潤臣仲穆至極樂寺看海棠因遊萬壽寺》和張之洞的《極樂寺海棠初開置酒會客》等詩篇均對海棠予以稱頌。極樂寺位於西直門外高梁橋西三里,是清代北京人賞海棠花的好去處。《清稗類鈔》稱:“京師西直門外極樂寺海棠,奇品也,相傳寺僧以蘋果樹接種,開時雪膚丹頰,異色幽香,觀者莫不欣賞。”而《光緒順天府志》則稱:“極樂寺惟海棠數十株,暮春三月,拆苞吐馥,艷如赤霞,嬌如晴雪,夕陽萬點,盡收其中。間以丁香,蕤蕤碎紫,城西一勝地也。”

  除了寺廟,宮廷禦園等地也曾廣植海棠。龔自珍《西郊落花歌》詩前序稱:“出豐宜門一里,海棠大十圍者八九十本。花時車馬太盛,未嘗過也。”豐宜門即今之右安門。紫禁城禦花園絳雪軒前曾有五棵海棠,花瓣飄落時色白如雪,宛若雪花片片繽紛而降,遂名絳雪軒。清乾隆年間鄂爾泰、張廷玉等所編的《國朝宮史》稱:“亭之南為萬春亭,再南西向者為絳雪軒,軒前多植海棠。”民國年間章乃煒所編的《清宮述聞》載:絳雪軒“庭前古海棠數本,以此得名。”據傳,乾隆皇帝曾多次在這裡觀賞盛開的海棠花,並寫下《絳雪軒海棠》、《絳雪軒即景》等禦制詩,其中有“丹沙煉就笑顏微,開處春巡恰乍歸”、“徠春何處歸來早,堆秀山前絳雪軒”等詩句。遺憾的是,後來慈禧太后偏信一位大師之言,命人將這五棵海棠移至它處,而栽植了從河南移來的太平花。

  西府海棠最受青睞

  紀曉嵐親植海棠樹寄託思念

  西府海棠別稱“子母海棠”,亦名“海紅”,相傳晉朝時因生長在今陜西寶雞西府而得名。西府即官府,西府海棠原本長在深宮高墻裏,素有“國艷”之譽。西府海棠樹態峭立,花紅、葉綠、果美,不論孤植、列植、叢植均極美觀,是海棠中的上品,所以頗受人們的青睞。原左安門外的韋公寺、雍和宮、頤和園樂壽堂、紀曉嵐和宋慶齡故居等都種植有西府海棠。

  對於明代韋公寺的西府海棠,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寺內二西府海棠,樹二尋,左右列,遊者左右目其盛,年年次第之,花不敢懈。”古代八尺為一“尋”,可見當時的這兩株西府海棠樹已有五米多高了。明代著名文人袁中道到此賞海棠花後,寫下“獵獵風初至,紛紛下海棠”的詩句。

  雍和宮原本是雍親王胤禛的府邸,《雍和宮志略》載:“在太和齋的西邊,有一座花木扶疏的小花園,園裏面的大小樹木全都是西府海棠,並沒有別種雜樹。這座小花園名叫‘香紅雨’,俗名叫‘海棠院’。”據傳雍正皇帝為親王時,很喜歡海棠花開時的景致,常與友人在“海棠院”裏品茗對弈。

  頤和園樂壽堂是慈禧太后的寢宮,據傳院中的西府海棠是從極樂寺移栽過來的。樂壽堂庭院內原來已植有玉蘭、牡丹,加上海棠,寓意“玉堂富貴”。每年春天慈禧太后都會住在這裡,只為觀賞庭院中盛開的海棠花。

  宋慶齡故居原來是“清代第一詞人”納蘭性德家的府邸花園,院中高大粗壯的西府海棠傳為納蘭性德親植,如今已經300多歲。紀曉嵐故居的西府海棠同樣是紀曉嵐親手種植,現在也已經生長了200多年。據説這是紀曉嵐為了紀念一個叫文鸞的姑娘而種的,紀曉嵐年少時曾與四叔家聰明美麗的婢女文鸞相戀,兩人都酷愛海棠。一次在海棠樹下玩耍,情動之時訂下終身,文鸞要紀曉嵐先博取功名再回來娶她。誰知,文鸞的哥哥大要彩禮,紀曉嵐父親大怒,拒不認親。文鸞憂思成疾,香消玉殞。紀曉嵐學成歸來,發現文鸞已經不在人世,傷心不已。此後,紀曉嵐納妾明軒,明軒相貌酷似文鸞。因為文鸞和明軒都喜歡海棠花,紀曉嵐就在院內栽種下兩棵海棠樹,一棵紀念文鸞,一棵視為明軒,並寫下一首《題秋海棠》詩。如今兩棵海棠僅存一棵,春來花開滿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