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口店“猿人洞”戴鋼盔 明年初迎客

2017-08-15 10:17:29|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玥

週口店“猿人洞”戴鋼盔 明年初迎客

“猿人洞”保護工程主體鋼結構完工。張淑玲攝

  本報訊(記者 張淑玲)明年是位於房山區週口店的“北京人遺址”發現100週年。自上世紀20年代發掘以來,該遺址內第1地點“猿人洞”經日曬、雨淋、風蝕,洞口出現滑塌現象。為保護這處珍貴的文明遺址,本市及房山區相關部門對“猿人洞”的修繕工程正在進行,目前洞體安全棚建設主體鋼結構已完工,後續工程將於今年底完工。待明年春天安全棚全面綠化後,“猿人洞”將無懼風雨,開門迎客。

  磨制石塊抗擊猛獸,削尖木棒河裏扎魚,將貝殼穿洞做成鏈飾,初次點火煮熟食物……搭乘時空隧道,穿越回50萬年前的房山區週口店,這裡正上演著遠古生活場景。進入“週口店遺址”大門,左手邊便是該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昨日上午,記者現場看到,兩個巨型塔吊下,“猿人洞”山體上方已隔空架起一面“鋼管網”,就像一頂巨大的鋼盔。縱向鋼管為支撐,管體較粗,橫向鋼管相連接,管體較細,兩種鋼管縱橫交接成網格狀,自“猿人洞”頂部隨山形搭下,弧度優美。“保護棚”東側留有一門,上寫“安全通道”,大門左、右兩側,還挂有提醒“施工安全、保證品質”等內容的條幅。

  為確保遊客安全和工程進度,“猿人洞”自去年7月關閉,現場記者只發現有個別遊客,在“猿人洞”施工圍墻外短暫停留之後,便沿山路離開去遊覽其餘景點。

  週口店遺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頂“鋼盔”覆蓋面積3700余平方米,其南北跨度77.5米,東西跨度54.5米,最高處35.7米。建築通過內外兩層的隔板疊合,可隔絕雨、雪、冰雹、陽光,以及其他自然力對遺址的破壞。保護工程以“最小遮蓋、安全為先、消除隱患、融入自然”為原則,要求最大限度地減小“保護棚”與山體的接觸,整個工程分“基礎”、“主體鋼結構”、“安裝玻璃幕墻”及“綠化”等部分。

  在基礎施工部分,施工人員在“猿人洞”南側山頂、北側山腳下各確定了8個、13個基礎點。為減少對“猿人洞”的損害,山腳下深達8米的岩石開槽等全程採用“靜力爆破”,力求做到“無振動、無飛石、無噪音、無污染”。此後,基礎工程還依次進行了加固錨桿、綁扎鋼筋、安裝模板、澆築混凝土、回填等工序。

  現場,一施工人員告訴記者,該工程難度極高,“兩台大塔吊吊著鋼管,工人也被吊在半空中進行焊接,大鋼管直徑有1000余毫米,一截截焊在一起,很困難,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速度還得快。”鋼管網結構複雜,坡度、跨度、焊接量都非常大,為確保焊接品質,該工程還專門成立了全面品質管理小組。記者了解到,該課題還相繼在本市及全國範圍內建築工程品質成果交流會上獲獎,而鋼結構安裝焊縫,經超聲波檢測全部合格。

  目前,“猿人洞”保護工程已進入玻璃幕墻安裝。該段工程完工後,“鋼盔”表面將會被噴成與山體一樣的顏色,並在其種植槽內種下綠色植物,待明年春天綠色植物爬滿盔頂,“猿人洞”整個山體便可形成綠色景觀,且完全融入週口店遺址整體環境中。

  週口店遺址負責人表示,明年是遺址發現100週年,屆時,遺址將通過先進的聲光電技術,向遊客呈現一個全新的、亮點紛呈的“猿人洞”,廣大遊客將會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到遠古“北京人”的生活環境和地質地貌。

  新聞背景  

  “北京人”之家——猿人洞

  週口店遺址第1地點,也是該遺址的核心。其原為一天然石灰岩溶洞。從大約50萬年起,“北京人”在這裡斷斷續續地生活到約20萬年前,“北京人”的遺骨、遺物、遺跡和洞頂塌落的石塊,以及洞外流入的泥沙等,在洞內一層層充填,形成厚有40余米、共有13層的堆積層。經過數十年發掘,共發現代表有40個“北京人”個體的近200件人類化石,近10萬件石器、數層灰燼及100余種動物化石,“猿人洞”在週口店遺址中最具科學價值,也保存了最完整的地層序列和豐富的科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