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我的第二故鄉

2017-08-17 11:09:0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玥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4--陳黎輝_meitu_2

陳黎輝(越南)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的生活就像一場夢,可實現的夢。

   上高中,剛上大學那會兒,夢對於大部分的學生來説是遙遠的,是不真實的,是可笑的,是一睜開眼就會消失的那種。可對於現在的我來説,那是一種渴望,更是一種追求。新時代的年輕人身上往往充滿著一股勁兒,叫“幹勁兒”,我不知道這個觀點夠不夠普遍,至少我有。所謂的現實只不過就是一個接著一個巴掌把你從夢中打醒。醒了之後,回到現實,回味著那個夢。多麼朦朧,多麼美妙,説一句誇張的話,它甚至比極樂世界還要美。但是對於有著“幹勁兒”的我來説,是寧願挨著巴掌也要把夢實現的。

   我叫陳黎輝,越南籍,22歲,目前就讀于北京郵電大學法學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我剛來北京那會兒還是個高一的孩子,就讀于北京第五十五中學國際文憑學校。到現在來到中國也有個十來年的時間了,還在香港待過一陣子。

   中國,那是個五洲中的強國啊。北京,那毫無疑問是個國際大城市。留學生有兩大類型,第一種類型去另外一個國家讀書只是為了拿個文憑再回到自己國內並希望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第二種類型是想紮根在當地發展。我屬於後者。第一種選擇對我來説是沒有希望的,或者説我看不到希望。雖説中國和越南都是老社會主義國家,但畢竟還是兩個國家,還是存在著教育、文化、人的思維等方面的差異。我到這邊讀書,接受了中國的教育,跟中國人打交道,習慣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身邊朋友圈越來越大,鐵兄弟越來越多等因素都讓我越來越離不開這片土地。我喜歡北京這個城市,我捨不得我的兄弟,更不願看到我心裏的那個江西姑娘流下的淚。我在這個城市,我在這個國家看到了未來。而現在的我正在努力,一天一天地努力,一天一天地盼望著自己長大,盼望著未來。可再怎麼盼,都不能長歪了。走正道,不邪惡,做個有良心的人。這個過程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熬”。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是我最愛的一句歌詞。

   媽媽20多年前辭掉自己的工作,為了留在家每天親自照顧我們哥倆。爸爸原是駐北京駐越南通訊社社長。家裏經濟情況也算是夠吃夠喝。2013年那個無雪的冬日裏,爸爸下崗了。一夜之間家裏就剩下那麼些積蓄,加上爸爸身體從上到下都是毛病,長期服藥。當時我眼前真的是一片空白。哥哥還在拼搏中,要撐不下去了,後來把兩套房子賣掉再買一套小的,煎熬的生活還在持續。很多人都不懂什麼叫做“餓”,今天沒來得及吃飯或今天忘帶錢了沒法買吃的,這不是餓。真正的餓是想吃也沒錢買,有錢又不敢買,敢買又不敢吃。這叫做“餓”。

   我經歷過,我理解。在北京這幾年的生活,餓著餓著就能餓出個美好的日子來,這叫拼,這叫跑,這叫跟命運奔跑。我現在不再是一個在別人眼裏所謂的“社長陳公子”,我不再是個亂花錢的少年,我不再是一個不懂得珍惜的孩子。在北京,我找到了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兄弟,真正的愛人,我看到了未來。這個城市,對於我來講,可以用“纏綿”這個詞來表達我對它的感情。夢並不是不可實現,夢淺淺有了顏色。北京不是我的故鄉,但卻給我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我要努力把那一點陌生的感覺化為熟悉,越來越熟悉。這得靠我的努力去完成,得靠身體去接觸,得靠我的心去感受。

   在一間屋子裏住兩天也能住出感情來,更何況我的整個青春都在這。捨不得那乾脆就不捨了。80,90年代的中國人有著美國夢。對於現在的我,有著“北京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