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學高峰論壇舉行 聚焦文化中心建設中的北京文學力量

2017-10-17 10:09:4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玥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林維):第二屆北京文學高峰論壇13日在北京舉行,多位著名作家和文學評論家代表齊聚一堂,圍繞北京文學發展與文化中心建設的關係,以及北京文學創作如何走向新高度等話題展開深度對話。

  作為現代白話文學的發源之地,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當代北京已經呈現出更加豐富多元的文學圖景。回眸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自“京味文學”的開創者老舍先生,到汪曾祺、鄧友梅;再到肖復興、葉廣芩、王朔……書寫北京城的作者以及作者筆下的北京城一直在變化。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在論壇上回顧了近五年來的北京文學成就。白燁指出,在北京文學創作中,小説創作保持強勁勢頭,作品涉及鄉村、都市、歷史等廣泛題材,許多作品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不少還收穫了國內外文學界的重大獎項。白燁説:“這些年來我們有很多作品,比如説王蒙的《這邊風景》、劉慶邦的《黃泥地》、劉心武的《飄窗》、徐則臣的《耶路撒冷》、楊絳的《洗澡之後 》、還有寧肯的《三個三重奏》等,所以北京這幾年長篇文藝一直不斷。大概最突出的是14年,茅獎(茅盾文學獎)和魯獎(魯迅文學獎)先後頒布,茅獎(得獎)中有兩部作品,一部是格非的一部是王蒙的;魯獎裏當時我印象中各類題材共有五位(北京作家)得獎,在當時省市的排名中排名第一。包括在這幾年,我們先後有多位作家獲得國際獎,例如曹文軒獲得國際安徒生獎;郝景芳獲得了雨果獎。”

  在多位與會人士看來,聚焦現實題材以及對人物和人性的細緻描寫,是北京文學安身立命的基礎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青年作家唐朝暉為創作首鋼故事曾經長期在工地調研,而這也讓他的文字更有溫度,也更接地氣。他在會上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思路。唐朝暉説:“從2016年上半年至今,北京石景山的老首鋼我去了11次,白天基本上跟工人在一起,晚上一個人在廠區裏散步。寫北京的首鋼,一切其實很明朗,就是寫首鋼的工人、寫工業文明、寫生活中的那群辛勤的勞動者,在今天這個時代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我想讓他們在文字裏開頭説話。我想知道這麼多年這些工人是如何在北京安居、在石景山安家、在房山落戶,並且在朝陽區的城鄉結合部去看望他們自己的父母;同時,這批工人是如何談婚論嫁,工人在工廠裏做了些什麼,但是這些工人又是如何改變這個時代,改變他們自身的命運。”

  在著名作家葉廣芩看來,北京處於全國的文化中心,又面臨著城市文化建設的新發展機遇,北京作家尤其應該承擔起傳承文化的責任,書寫出有價值的作品。葉廣芩説:“我認為對於北京來説,新的經濟建設確實是和老的北京是一脈相承的,北京的文化和文脈是不能斷的。我們提到了‘一核一城’(即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為根基)這樣一個概念,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地域性的概念,但是我説它必須有文化的積澱和承載,它才能使北京真正站立在全國乃至於全世界廣大人眾的面前。這種傳承是我們新老作家所應該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