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永久場館賽後實現可持續利用

2018-06-13 09:14:46|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李玥

  冬奧永久場館賽後實現可持續利用

  冬奧永久場館賽後實現可持續利用

  2022年北京冬奧會不僅是一項專業的體育盛會,也是普通老百姓接觸冰雪運動、愛上冰雪運動的有利契機。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跟隨北京冬奧組委探訪正在建設中的國家速滑館、水立方、單板大跳臺三大場館時發現,無論新建還是改擴建場館在設計和施工中都充分考慮了賽後的可持續利用。

  “北京冬奧會所有場館的建設改造都不僅僅是為了賽時,而是充分考慮賽後的長期利用。”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常務副部長劉玉民表示,所有場館、尤其是永久場館都要考慮賽後可持續利用的問題。“比如五棵松籃球館實現冰球轉換是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好的。這是國際奧會提倡的一種理念,希望場館賽後實現可持續利用。”據劉玉民介紹,大道速滑館新建的1.2萬平方米亞洲最大冰面,為賽後運營創造了有利條件,可以在賽後實現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球等所有冰上運動的全覆蓋,為民眾提供更大的冰上活動空間。

  國家體育館是可轉換式的冰球場館,賽後可以用作冰場活動和文化活動。水立方的架子可以重復利用,根據需要實現冰水轉換,既可以用作游泳中心,也可以開展冰壺運動。北京奧運村賽後將作為人才公寓。此外,延慶賽區中的高山滑雪中心賽後可以開展專業級別的比賽活動,同時也可以開展群眾滑雪運動,夏天可舉行野外登山、野營、山地自行車等活動;雪車雪橇中心在比較低的位置也設立了群眾滑行路線,可以進行體驗,高的位置比較危險,適合國家隊訓練。延慶奧運村將作為酒店對外開放。

  場館亮點

  國家速滑館

  建亞洲最大冰面方便賽後市民“上冰”

  如果不考慮賽後可持續利用,國家速滑館的設計和建設就不需要如此大費週折,建設幾條專業跑道即可滿足冬奧會期間的比賽需求。目前建設方案中的冰面場地都是為了賽後方便市民開展冰上運動而特別設計的。作為北京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將於今年6月底完成全部地下結構施工,2019年年底實現基本完工。屆時,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將與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共同構建北京“雙奧之城”的標誌性建築群。

  “我們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場館賽後大眾健身和冰雪運動的普及提高功能。”據國家速滑館公司董事長武曉南介紹,為了賽後為民眾提供更大的冰上活動空間,國家速滑館特別採用了全冰面設計,1.2萬平方米的冰面創下了亞洲之最。武曉南介紹,冰面分南北兩塊被速滑跑道圍在中間,“兩個冰面可以分開互不干擾各自舉行活動,把中間運動員入場的升降臺降下去後,又可以合二為一變成一個超大冰場舉行大規模冰上運動。”

  水立方

  南廣場將新建群眾性地下冰場

  2022年冬奧會期間,水立方將變身成為“冰立方”,承接冬奧會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項目。整體改造將於今年底啟動,明年下半年具備比賽功能。為了留下一個永久性冬奧遺産,水立方南廣場將新建群眾性地下冰場,並有望在冬奧會期間向群眾開放,屆時運動員在“冰立方”內激烈拼搏的同時,普通民眾可以在這裡參與冰上運動。

  根據改造方案,水立方在保有水上功能的基礎上,將把冰壺賽事場地設置在大廳中部,通過搭建轉換結構面層及安裝可拆裝制冰系統,佈置形成4條標準冰壺賽道場地。“測試發現,在水池子上架起來的地板上鋪冰,反倒可以實現上下溫度一致,不容易變形。”北京國家游泳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奇勇介紹,場地轉換需要20個工序,“先抽水、搭架子,然後在上面鋪板、布管,再一層一層地澆水、噴漆,最後還要在制好的冰面上噴灑細小的冰顆粒。”經過反復測試,目前水立方已經可以在一個月內拆裝實現“冰水轉換”。

  水立方南廣場將新建群眾性地下冰場,設置一片標準冰場和四條標準冰壺賽道。“地下冰場賽時將供冬奧會配套使用,賽後將永久保留冰壺賽道作為奧運遺産供群眾體驗。”楊奇勇透露,南廣場的冰場賽後將實現365天對公眾開放。

  單板大跳臺

  賽後助力京津冀大眾冰雪運動推廣

  單板大跳臺建成後,將成為世界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單板大跳臺場地。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重要遺産之一,單板大跳臺在賽後將保留其體育運動本質,繼續用於相關項目的比賽和訓練,在更好地推進首鋼園區的産業轉型同時,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區域大眾冰雪運動的推廣。

  據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常務副部長劉玉民介紹,賽後單板大跳臺將主要用於中國國家隊訓練、承辦國際國內賽事、國內外其他單板大跳臺團隊訓練、青少年後備人才選拔基地、賽事管理人員訓練基地等。此外,這裡還將結合工業遺存開展文化活動,打造成為文化活動區域。

  “這裡是老的工業遺産,和體育項目結合可以體現冬奧會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另外可以把它加入首鋼復興建設的進程中,為地區發展注入活力。”劉玉民透露,單板大跳臺的設計和建設將充分考慮賽時需要和賽後利用,突出群眾參與等元素,賽後將成為世界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單板大跳臺場地。本組文/本報記者  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