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件文物亮相國博 講述“古蜀華章”

2018-07-20 09:01:08|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玥

  原標題:210件文物講述“古蜀華章”

210件文物亮相國博 講述“古蜀華章”

210件文物亮相國博 講述“古蜀華章”

本報記者 李繼輝攝

  本報記者 劉冕

  戴著金面具,編著三股辮的青銅頭像;仿若巨型方向盤的青銅器;成人大拇指長短的黃金“面膜”……昨日,210件(套)造型呆萌的川籍文物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唱響“古蜀華章”。

  這些長相奇特的文物來自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等舉世聞名的考古遺址。其中132件是一級品,堪稱國寶級。

  展廳入口,碩大的縱目青銅面像陳立在展櫃中。這張臉,方面、寬頤、雙耳巨大,臣字形的眼睛,瞳孔縱出。作為古蜀人用以祭祀或供奉的神像,它成為第一位“講解員”,拉開古蜀文明的序章。

  國博策展人黃一介紹,此次展覽是古蜀文明各個階段重要歷史遺珍首次較為全面的集中展示。“展覽不限于考古遺址的個案陳列,而是將古蜀文明作為一個整體來觀察,對從三星堆遺址到金沙遺址再到戰國時期蜀墓等諸多考古發現進行一次綜觀展示。”

  所謂古蜀文明,是以族屬命名的中國古代文明源流之一。根據考古學研究成果,該文明可分為三星堆文化時期、十二橋文化時期和青羊宮文化時期,時間範圍分別為西元前18世紀初至西元前12世紀中葉、西元前12世紀中葉至西元前6世紀、西元前5世紀中葉至西元前2世紀中葉。

  此次展覽,三個時期的代表器物分別在“伴月三星”“金沙光芒”“馬家風尚”三個章節中亮相。尤其是鮮少露臉的青羊宮文化也請出了一代蜀王。講解員介紹,“1980年發現于新都馬家鄉的大型木槨墓,規模宏大,雖多次被盜,但置於槨室底部腰坑內的珍貴文物躲過數劫。腰坑內出土銅器近二百件,多五件成組,少數兩件成組,是非常罕見的組合現象。從墓葬規模和出土文物來看,足可彰顯古蜀文明末期恢弘磅薄的王者之氣,墓主應是一代蜀王。本次展覽重點呈現的這組王之遺物,也是目前考古發現規格最高的古蜀遺珍。”

  另外,展覽還有序章“自然造物”和尾章“水潤天府”兩部分。青銅大立人、青銅神樹、金杖、有領玉璧、青銅罍等重點文物悉數到場。展廳中還有一根長達1.79米的象牙,反映了金沙時期利用象牙祭祀的傳統。

  此次展覽將持續2個月,市民可以免費參觀。

  觀展揭示

  “怪”文物旁的文字藏玄機

  以往的蜀文化展覽,著重從審美角度展示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的青銅頭像、青銅人像、金面具等造型奇異的器物。這種重審美而輕史論的陳述思路與以往因遺物特徵奇異而導致學術紛爭的背景有關。

  其實,從1986年三星堆兩個埋藏坑發現至今逾30年,古蜀文明的考古成果十分豐碩,一些曾經懸置和爭議的學術問題逐漸取得共識。本次展覽從陳述角度大膽地吸納了一些學術界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從髮型、發飾角度解析三星堆、金沙遺址發現的青銅人頭像、金面具等。而這些“秘密”都藏在展廳的墻壁上,觀眾參觀時不要錯過這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