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嘉年華亮相鳥巢 中外合演凸顯"共同體"主題

2019-05-16 09:18:37|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李玥

  原標題:中外合演嘉年華 凸顯“共同體”主題

亞洲嘉年華亮相鳥巢 中外合演凸顯"共同體"主題

鳥巢舞臺上,數千名演員組成“亞洲你好”方陣

亞洲嘉年華亮相鳥巢 中外合演凸顯"共同體"主題

大型舞蹈《吉祥吉祥》

亞洲嘉年華亮相鳥巢 中外合演凸顯"共同體"主題

中日韓三國演員共同表演鼓舞

亞洲嘉年華亮相鳥巢 中外合演凸顯"共同體"主題

平行論壇開始之前的暖場表演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你好亞洲!HELLO ASIA!”昨晚,15000平方米的鳥巢舞臺上,數千名演員組成橫貫舞臺的方陣,手中的熒光球顏色變換,切換出不同的歡迎語向全球觀眾問好:“北京歡迎你!”

  作為亞洲文明大會的主要內容之一,亞洲嘉年華昨晚在鳥巢正式亮相。“共同體”無疑是整場嘉年華的主題,亞洲各個國家的藝術家帶著頗具文化特色的節目悉數登臺。

   現場

    鳥巢數萬人合唱“亞細亞”

  伴隨著著名指揮家湯沐海在舞台中央轉身舉起指揮棒,全場數萬名觀眾起身共同合唱:“陽光灑滿的亞細亞,每一天溫暖我的家,山水相連,我們的亞細亞……”這個由中國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亞洲聯合樂團共同演奏,全場觀眾揮舞著熒光棒參與的大合唱為嘉年華掀起了一個小高潮,“美麗亞細亞,光榮亞細亞,手拉手,我們是一家……”

  大合唱也拉開了嘉年華的大幕。在隨後的節目中,大家熟悉的中國歌手孫楠、王力宏輪番登場。除了歌舞,還有頗具中國韻味的武術《墨之韻》,由成龍和河南少林塔溝武校共同完成,以及手姿舞蹈《絲路綻放》、京劇表演《盛世梨園》等。

  特色

    半數節目中外合作完成

  昨晚,亞洲各個國家的藝術家匯聚在舞臺上,14個節目中,有7個都是中外合作完成。除了第一個大合唱之外,還有風情舞蹈《火之激情》,由來自亞美尼亞、印尼、黎巴嫩、土耳其、阿塞拜疆、塔吉克斯坦、俄羅斯、朝鮮和中國的藝術團、歌舞團共同演出,是此次中外聯合演出的節目中表演者所在國家數量最多的節目。

  歌曲《風與花的邊界》,由中國歌手張傑、新加坡歌手林俊傑、韓國歌手鄭智薰、越南歌手杜氏清華、以色列歌手埃登霍藍共同演唱。新編《友誼地久天長》的演唱者分別來自希臘、中國、印度、敘利亞和秘魯。此外,打擊樂《鼓舞飛揚 百舸競渡》、歌舞《亞洲風情》等也均是中國與亞洲國家共同完成。

  亞洲各國藝術家們帶來了各具當地文化特色的歌舞節目,呈現一場多姿多彩的“亞洲風情大聯歡”。這其中既有日本的太和鼓,也有巴基斯坦的民謠,還有土耳其的火舞。不同國家節目登場時,15000平方米的鳥巢舞臺也不斷變幻出當地風情特色的背景。

   觀眾

    未來會更關注亞洲文明

  “完全被震住了”,觀看演出後楊娜激動地説,“不管是燈光還是舞美,包括前面最早上場的群演們,都很震撼!不過最震撼的還是萬人合唱的時候。”楊娜説,她下午4點多就到了現場,看到發的歌詞還很好奇,後來聽到現場放的音樂後,很快就學會了。“《我們的亞細亞》這首歌朗朗上口,挺好聽的!”

  楊娜還説,這場晚會後,會更關注亞洲文明。“今天看完嘉年華後發現亞洲這麼多國家,每個國家的文化都很有特色。”

  觀眾付堯説,一個多小時的演出中,完全被節目吸引和打動了,“還沒顧上和家人交流,拍了幾張照片打算回去之後和家人分享,還打算轉發個相關新聞,讓更多人關注到亞洲共同體文化”。

   導演

    歌舞突出文化交融意味

  此次嘉年華總導演之一的邢時苗曾8次擔綱央視春晚舞蹈總監和現場導演,他曾在溫州歌舞團任演員、編導,後出任原廣州軍區政治部戰士文工團團長。

  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邢時苗表示,此次主要是展示亞洲文化和亞洲整體命運共同體的文明。在這樣的一個氛圍裏,唱的歌和跳的舞都特別具有文化交融的意味。“我們同呼吸在一個天空下,我們在一個世界的這個文明板塊上,應該加強團結交流。”

  文/本報記者 張小妹 董鑫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發佈

    20部中外合拍電視作品近期推出

  5月15日下午,亞洲文明全球影響力平行論壇上,發佈了即將推出的20部優秀中外電視合作合拍作品,包括中外合作紀錄片《七個北京人》,由中國、新西蘭、美國合拍的紀錄片《精彩中國》,中美合作綜藝節目《走向2050的挑戰》,以及中國、俄羅斯合拍動畫片《熊貓與開心球》等。此外,論壇期間,中外廣電合作又添新成果,國家廣電總局還與多個國家簽署了合作協議。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在即將推出的20部優秀中外電視合作合拍作品中,《七個北京人》獨具特色,它是一部中外合作拍攝的紀錄片,選取的七個主人公分別出生於1949年、1959年、1969年、1979年、1989年、1999年、2009年,通過他們追逐夢想的故事,折射出中國70年的發展變遷。此外,紀錄片《精彩中國》由五洲傳播中心、新西蘭自然歷史公司、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聯合製作,極具震撼力。

  論壇期間,國家廣電總局還與多個國家簽署了合作協議。包括與阿根廷公共傳媒管理總局簽署了《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與阿根廷聯邦公共傳媒管理總局影視節目互播授權合作協議》;與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簽署了《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與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合作框架協議》;與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簽署了《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與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關於電視和網絡視聽內容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等。

  文/本報記者 王斌

   中國遊客最滿意的國家是新加坡

  亞洲擁有550項世界文化遺産和250余項非物質文化遺産,亞洲地區的旅遊合作狀況到底怎麼樣?昨天下午,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在“文化旅遊與人民交往”論壇上發佈了《亞洲旅遊合作交流報告》。

  報告指出,過去15年,亞洲各國來華過夜遊客連續保持了7.2%的年均增幅。2017年,達到了1509萬人次。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來內地和中國台灣來大陸的過夜人次數高達4073萬人次。亞洲各國的遊客佔訪華外國人入境市場的比重達60%以上,從區域市場來看,東亞和東南亞是入境旅遊市場的主要客源地。

  值得關注的是,中亞各國來華入境旅遊市場在過去15年來,平均增長率達到了13.2%,與此同時,亞洲各國、各地區也是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最主要的目的地。2018年,選擇出境旅遊、出國旅遊的中國公民,超過七成到了亞洲各國,尤其是旅遊接待設施較為完善,與中國交往歷史較為悠久的日本、韓國和東盟各國。目前,中國已經是泰國、日本、韓國、馬爾代夫、越南、不丹等國家最大的客源市場,2018年中國公民赴泰國旅遊首次超過1000萬,赴日本的遊客人數超過了800萬人次。

  中國旅遊研究院監測數據表明,中國遊客對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滿意度是比較高的,去年共監測了全球102個國家和地區,中國遊客最滿意的國家是新加坡,對馬爾代夫旅遊的滿意度居第五位。

  報告顯示,當前遊客需求偏好正在出現重大轉變,亞洲遊客除了遊覽承載著共同價值和家國情懷的文化遺産外,還要深度體驗異國他鄉公共休閒空間,教堂、寺廟等宗教場所,戲劇場、美術館等文化空間,甚至超市、特色餐館、咖啡館乃至菜市場都成為亞洲遊客行程的重要內容,並上升為影響遊客目的地選擇的重要因素。

  戴斌指出,亞洲各國各地區在簽證、移民、稅收、安全救援、語言環境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多改進的空間,對跨國投資者而言,還存在著市場準入、關稅、技術等方面的壁壘,在國家合作的框架和地區交流中,旅遊的戰略擺位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他呼籲亞洲各國各地區在人文交流和文明對話中,能夠接納更多的與旅遊相關的市場主體,也就是各級各類企事業單位,以及在旅遊發展的體系中私營機構,特別是旅行商、航空公司、酒店集團、文化創意、餐飲等企業機構的參與。要進一步擴大教育、科研、智庫和傳媒機構的比重,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專業智庫和傳媒機構的深入合作,將為人文交流和旅遊合作提供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撐和人才支持。要高度重視科技在文化和旅遊發展中的作用,加快培育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新科技的應用場景,讓科技賦能文化創意和文化發展。

  文/本報記者 李佳

  對話

    中國改革對緬甸有借鑒意義

  5月15日下午,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亞洲國家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分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緬甸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主席、《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緬文版翻譯者吳哥哥萊在會場接受了北青報記者專訪。

  北青報:為什麼想要翻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吳哥哥萊:三年多前,我訪問中國的時候讀到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英文版,就被其中描述的中國政府政策和未來規劃,以及對政治、經濟和國際關係等方面的闡述所吸引。當時,這本書並沒有緬甸文版。作為國際關係方面的學者,我決定進行翻譯。

  北青報:在翻譯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吳哥哥萊:我在翻譯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首先就是我從英文版而不是中文版進行翻譯的,不能保證原汁原味,所以我要與中國的緬甸專家進行探討合作,請教一些中國古語的表達,歷史等方面的問題。另外,由於中緬兩國制度不同,我們還要理解和學習一些中國的專有詞彙。

  北青報:您提到兩國制度有所不同,那中國的治國理政經驗對緬甸有何意義?

  吳哥哥萊:即便制度不同,中國的治國理政經驗對於緬甸同樣有借鑒意義。我在書中發現了不少兩國在改革進程方面的相似經歷。比如中國從計劃經濟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社會福利的發展,還有群眾組織等,包括中國改革本身對緬甸來説都有借鑒意義。

  北青報:您對中緬兩國未來關係的發展有何建議?

  吳哥哥萊:中緬兩國關係已經走上正軌,除了政府之間的交流,還可以在經貿往來、文化旅遊、教育交流等方面有更全面、更快速、更具活力的交往和合作。

  文/本報記者 董鑫

   聲音

    中國電影藝術家協會主席陳道明

    電影是重要傳播手段

  “阿米爾·汗,你的電影我也看過。因為你,讓我更加了解印度文化、印度服飾。”亞洲文明全球影響力平行分論壇剛一開始,中國電影藝術家協會主席陳道明就對坐在一旁的印度著名電影演員阿米爾·汗這樣説道。

  陳道明認為,向世界傳播亞洲文化,電影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段。亞洲有47個國家參加此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接下來各國之間加強合作,尤其是借助電影的手段,必將更好地把亞洲文化推向世界。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鄭永年

    亞洲文明的特質是“對話”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鄭永年認為,亞洲文明的特質是“對話”。

  “今天我們講文明對話,其實對話就是文明的起源。如果沒有像蘇格拉底、柏拉圖的對話,就沒有古希臘文明。同樣,中國文明也起源於對話,包括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鄭永年説,文明的本質就是對話,而不是衝突。

  鄭永年表示,“未來信息已經全球化了,未來的哪個文明發展得更快更好,就看哪一個文明更開放、包容。”

   資深外交官班迪·林沙軍

    亞洲協助塑造世界文明

  班迪·林沙軍是一名資深外交官,曾擔任泰國駐芬蘭大使、泰國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處和泰國駐聯合國代表處公使等。他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平行分論壇“亞洲文明互鑒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致辭中表示,亞洲是世界文明的一個搖籃,亞洲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協助塑造了世界文明。

  在會上,班迪·林沙軍還談及了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看法。他表示,“一帶一路”描述了人類文明之間的互動,它塑造了亞洲的獨特性。我們有必要讓“一帶一路”的倡議和其他的區域及次區域平臺聯繫和交流,來促進亞洲文明之間更多的文化互動。

  文/本報記者 王斌 趙萌 武文娟

  統籌/劉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