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際兒童戲劇合作與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2019-07-08 09:47:01|來源:光明日報|編輯:尹紅燕

  7月6日上午,2019年“國際兒童戲劇合作與發展論壇”在北京和平賓館隆重開幕。

2019年“國際兒童戲劇合作與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本屆論壇共邀請了15位來自11個國家10個國際知名兒童戲劇節及4家國際知名兒童劇院的負責人,來自10個國內兒童戲劇節及38家兒童戲劇院團的負責人,共70多名兒童戲劇業界代表參加會議。論壇以“戲劇節改變生活”為主題,圍繞國際兒童戲劇節之間交流合作展開了深入探討。文化和旅遊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段周武,北京市東城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周家雷,原中國駐泰國文化參贊、曼谷中國文化中心主任藍素紅,原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馬紅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中國兒童戲劇節組委會主席、中國兒童戲劇研究會會長尹曉東,中國兒藝黨委書記兼副院長馮俐、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楊帆、副院長趙寒冰出席論壇開幕式。論壇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楊帆主持。

2019年“國際兒童戲劇合作與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楊帆主持論壇

  中國兒藝尹曉東院長在主旨發言中,以“中國兒童戲劇節”為例,與中外嘉賓分享了舉辦戲劇節的相關經驗和收穫。他表示,幾年來,中國兒童戲劇節已經成為促進中外兒童戲劇交流的重要平臺,已經與多國兒童戲劇節建立了長期穩定、互利共贏的交流機制,積極推動中國兒童劇參加各國兒童戲劇節或藝術節的演出,把聯合創作劇目作為國際兒童戲劇節之間交流合作的重要內容,並不斷加強與國際兒童青少年戲劇協會的溝通與合作。戲劇節不僅改變了城市的文化內涵、改變了藝術家和藝術機構之間的交流方式,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孩子們的生活。他代表中國兒童戲劇節組委會和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本著“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密切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對加強各國兒童戲劇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出六項倡議:第一、努力加強各國兒童戲劇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第二、建立各國兒童戲劇節之間持續穩定的交流機制。第三、暢通和共享各國兒童戲劇節劇目資源。第四、鼓勵創作和演出版權優惠互讓。第五、推動聯合創作劇目。第六、把戲劇節打造成展示戲劇教育和普及成果的平臺。希望各國能夠通過兒童戲劇節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動世界兒童戲劇的互鑒與發展,為促進各國少年兒童健康快樂成長,為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攜手並進。

  丹麥國際兒童戲劇節首席執行官亨利·科勒從與每屆戲劇節舉辦城市的合作、創建文化團隊和幫助觀眾了解戲劇節等三個方面介紹了戲劇節是如何對兒童、對專業人士和對城市的生活産生影響的。

  俄羅斯奧巴索夫木偶戲劇節的導演葉卡捷琳娜·奧布拉措娃介紹了俄羅斯奧巴索夫國際木偶戲劇節中的金磚板塊,指齣戲劇節不僅關乎演出,更關乎人與人的友誼。

2019年“國際兒童戲劇合作與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俄羅斯導演葉卡捷琳娜·奧布拉措娃

  北京東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周家雷與大家分享了北京市東城區的文化與戲劇歷史變革以及“戲劇東城”的發展理念,表示東城區將進一步促進戲劇發展,建設繁榮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夯實機構、劇場、人才、消費四大基礎;優化提升宣傳推廣、投融資、市場拓展三大配套服務;深化涵養人才匯聚、劇目涌現、機構領先、演出活躍、交流密集的戲劇生態,努力將東城區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戲劇中心。

  比利時克魯庫什兒童藝術節總監格哈德·沃爾費利表示,戲劇節的任務是為孩子們提供冒險的機會,好的兒童作品是需要提出問題的,要注重戲劇作品的品質。原國際兒童青少年戲劇協會韓國中心主席金淑姬則講述了韓國兒童戲劇的特徵,探討了兒童劇如何在面對西方文化影響和保持傳統文化的同時進行發展。

  下午,中外嘉賓共同觀看了中國兒藝與丹麥藝術家聯合創排的兒童劇《小美人魚》,演出後,亨利·科勒以“接觸藝術對兒童的影響”為主題,為孩子們和兒童戲劇專業人士開設了大師班活動。通過與孩子們分享觀看《小美人魚》的感受,亨利為大家詳細講述了在丹麥進行的與兒童開展戲劇互動的研究方法,要把孩子看成是完全有思考能力的人,而不是寄希望於他們的未來。與兒童進行藝術的溝通,不是家長、老師、成年人給他們灌輸自己的想法,而是鼓勵孩子能夠有自己獨特的思考,能夠讓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認識和理解世界和欣賞藝術。

2019年“國際兒童戲劇合作與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丹麥國際兒童戲劇節首席執行官亨利·科勒看完演出後與孩子們交流

  在未來的四天內,各位中外嘉賓還將參加會議交流、戲劇觀摩及國際戲劇節展示推介會等活動,圍繞“戲劇節如何改變城市”“如何通過戲劇節促進創作、製作上的合作”“戲劇節如何改變兒童的生活”“如何通過戲劇節促進不同國家、城市的合作”等四個分主題進行分組討論。期待此次論壇能夠通過各國嘉賓的深入探討,切實增進國際兒童戲劇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分享各國兒童戲劇節辦節理念與經驗,打造中外兒童戲劇節之間持續而穩定的交流合作平臺。(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蘇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