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單文化廣場6000平方米“城市森林”國慶前亮相

2019-09-19 09:56:03|來源:人民網|編輯:尹紅燕

西單文化廣場6000平方米“城市森林”國慶前亮相

鮮花簇擁的西單文化廣場“瞻雲”牌樓在主入口歡迎過往行人。于志強攝

  人民網北京9月18日電 (鮑聰穎 張海濤)“瞻雲”牌樓探出“頭”、迎客松伸出“手臂”、防滑路面“曲徑通幽”……改造後的西單文化廣場最明顯的外觀變化將是大量增加的綠化,仿佛森林深處藏著建築…… 距離國慶節還有十幾天,記者從西單文化廣場改造項目部獲悉,廣場西南側6000平方米的一期城市森林景觀將於“十一”前對外開放。明年國慶前,二期還將開放,屆時,總面積將達11200萬平方米,成為西單路口、長安街邊的一片綠洲。

  西長安街國慶前新添一處園林景觀

  長安街和西單北大街交會口,西單文化廣場成為不少人逛西單時看到的第一個地標。廣場雖大,樹蔭稀少,每逢盛夏都是行人躲著走的暴曬之地。9月18日,記者探訪改造中的西單文化廣場,西城區和諧宜居建設指揮部項目協調處副處長曹莉介紹,去年,西城區啟動西單文化廣場升級改造項目,將這一區域地上和地下作為完整連續的城市空間系統進行改造。目前一期項目已經接近完工,將在國慶節之前正式開放。

西單文化廣場6000平方米“城市森林”國慶前亮相

環境“增綠”是此次亮相部分中的一項主要內容。鮑聰穎攝

  120株喬木、30株灌木、27萬盆花卉,讓這片被高樓和車水馬龍環繞的廣場,變身成一個小森林。景觀設計師王闊介紹,“林中喬木品種以油松、白皮松、銀杏、山丁子、七葉樹、文冠果、法桐、元寶楓、欒樹、小葉白蠟、國槐等為主,最大的喬木胸徑達到48釐米。而以前,西單文化廣場由於覆土厚度的限制,栽植的銀杏樹長不高大,只能起到基本的景觀和遮陰作用。”

  從喬木往下看,綠化種植分為三個層次,形成通透疏朗的森林景觀。上層為高大的喬木,中層有北京丁香、狼尾草、波斯菊、醉蝶花等花草,地被選用的是絹毛匍匐委陵菜,而非景觀草皮。王闊介紹,西單文化廣場中選用的植物重視野趣,而非觀賞性,並且以北京鄉土植物為主。

  “植物的栽種還考慮到了季節的變化。”王闊説,“特別設計的彩葉林入秋後會變成黃色、紅色,營造層林盡染的景觀,油松、白皮松等常青樹保證冬天也有景可賞,每個季節的景色都不相同。”

西單文化廣場6000平方米“城市森林”國慶前亮相

牌樓後面設置了一處水幕墻,進入冬季,將通過換熱水器保持整個水幕墻溫度,保證冬天也不會結冰,一年四季流水潺潺。西城新聞中心供圖

  有了城市森林,流水潺潺同樣必不可少。項目負責人孫慧根介紹説:“瞻雲”牌樓左右兩側種植著7棵造型松,牌樓的後面設置了一處10多米寬的水幕墻。“水幕墻一年四季長時間開放,通過換熱器保持整個水幕墻溫度,冬天也不會結冰,始終是流水潺潺的感覺。”

  下沉廣場明年建成“森林月亮”照亮城市森林

西單文化廣場6000平方米“城市森林”國慶前亮相

西單文化廣場改造效果圖。 西城新聞中心供圖

  明年,隨著升級改造項目二期亮相,一座特別設計的圓形中央下沉廣場將出現在森林中心。

  “為了保證廣場地面景觀率先亮相,改造施工中特別採用了先地上、後地下的“逆作法”。先保留原有結構基礎及外墻,對基礎底板進行加固,隨後進行外墻加固及新建結構豎向鋼結構的安裝施工。”曹莉介紹。

  據介紹,改造升級後的西單文化廣場景觀內外有別,四週密林環抱,中心豁然開朗、別有洞天。圓形中央下沉廣場將原本封閉的地下轉化為了開放的公共空間,值得一提的設計,是下沉廣場中設計了半月形的全景天窗,在地下一層,也可以看到園林景觀。由此,廣場地下和地上空間連成一體。

  下沉廣場中心是一組層疊升起的臺地,松柏和水瀑散佈其間、串接上下,構成一幅立體山水圖景。設計師介紹,由實而虛的材質變化,在設計時是為了暗合西單牌坊“瞻雲”的主題。

  建築在白天將隱藏在茂盛的樹木中,而到了夜晚將通過燈光浮現出來,成為視覺焦點和活動中心。據設計師介紹,通過控制周邊森林的燈光,突出圓形的中心廣場,正如森林中的月亮一樣明亮。“城市森林”在夜晚會變成“森林月亮”,給遊客帶來安逸、舒適環境的同時,在節假日可以提供彩色燈光營造氛圍。

  一期城市森林開放後,後續工程將繼續展開,預計2020年西單文化廣場將實現整體完成。最終呈現的將是一個外方內圓、外實內虛的完整而簡明的空間形態,既體現一種基因傳承,也延續了原西單文化廣場的基本格局,在提升改造的同時維繫城市歷史文脈的連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