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21天養成計劃”見成效

2020-07-13 14:54:42|來源:北京日報|編輯:宋姝君

  原標題:通州北苑街道廣通小區社區、物業、居民互相借力 垃圾分類“21天養成計劃”見成效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shiyq0733_b

通州區廣通小區垃圾分類從五月起“撤桶並站”“專人盯桶”已見成效,居民已能自覺做到破袋投放廚余垃圾。北京日報記者 白繼開攝  

  北京日報記者 張楠

  打開垃圾桶蓋,利索地將廚余垃圾抖落進桶內,隨手將塑膠袋扔進旁邊的灰色其他垃圾桶。這樣投放垃圾,廣通小區的大多數居民已能自覺做到。

  通州區北苑街道通過在廣通小區推出垃圾分類“21天養成計劃”,緊緊依靠居民、物業、社區和社會單位分工合作,互相借力,短短21天的時間,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和準確投放率均達到90%。

  物業經理帶頭當垃圾分類指導員

  廣通小區擁有8棟居民樓、1300余戶居民。過去,小區每棟樓下都三兩成組地擺放著多組垃圾桶,但居民投放垃圾卻完全是“看心情”,混雜著各種垃圾的垃圾袋隨隨便便就丟入了垃圾桶內。

  今年5月,全市開展垃圾分類。廣通小區的物業經理魏愷忺犯難了:物業一共才64名員工,小區內幾十個垃圾桶,一人盯一桶盯不過來,怎麼辦?得知物業的煩惱後,廣通小區立刻發揮自身聯繫群眾的優勢,出面與居民溝通。光是垃圾桶的設置點位圖就足足更新了4個版本,最終,社區、物業和居民達成共識,在小區中敲定了4個點位,共設置4組垃圾桶。

  “撤桶並站”後,魏愷忺自己先套上了垃圾分類指導員的綠袖標。“萬事開頭難,垃圾分類這事不能一上來就推給小區的保潔、保安等基層服務人員,必須管理層帶頭。”垃圾分類開始在小區實施的第一個月,魏愷忺也一個月沒回過家,天天盯垃圾桶。

  不光自己盯得緊,魏愷忺還要求物業的部門主管、部門經理、領班等管理層,必須和他一樣擔任垃圾分類指導員,每天輪流負責“盯桶”。上崗前,魏愷忺先給物業管理層開起了培訓會。“咱們指導居民垃圾分類,要讓居民明白,分類是為了大家好,而不是高高在上指揮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站在垃圾桶旁,看到有居民混扔垃圾,魏愷忺就上前接過居民手上的垃圾袋,當著居民的面,一邊講解一邊幫居民分好。見到有老人看不明白宣傳彩頁,他趕緊過去加老人微信,“您看不明白這文字材料沒關係,這有小視頻,轉給您,您回去慢慢看。”

  請熱心居民當垃圾分類志願者

  “垃圾分類光靠物業一方不行。”廣通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美麗意識到,要引導居民做健康人、做健康事、創健康社區,必須得社區、物業、居民三方齊動手,才能形成合力。她拉上魏愷忺,登門請來30位小區熱心志願者“出山”,請大家下樓、入戶,為小區的垃圾分類“分憂解難”。

  6號樓的老居民高楊,不光是3單元的樓門長,還是小區合唱團的團長、朗誦隊的負責人,街坊鄰裡人人都認識她。這麼好的人選,要是能出面幫著小區進行垃圾分類宣傳指導,那該多好。李美麗和魏愷忺上門探探口風,沒想到,高楊一口答應下來。

  但剛上崗頭一天,高楊就傻眼了。居民根本沒有垃圾分類的意識,手裏拎著一袋混合垃圾就要往桶裏扔。“咱們小區實行垃圾分類了,以後您在家準備幾個袋、幾個桶,垃圾得分開扔。”高楊跟居民熟,大家也聽她的,四五天之後,高楊明顯覺得,拎著兩個垃圾袋下樓的居民多了。如今,看見誰分得好,她還會忍不住表揚:“您看您這分得多好,謝謝您配合我們工作。”

  小區剛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居民常在微信群裏抱怨。“垃圾桶味兒太大了!”“扔廚余垃圾幹嘛非得破袋?太麻煩了!”看到居民的牢騷,李美麗和社區工作者們第一時間在群裏答疑解惑。今天有人抱怨,今天解答一遍;明天有人抱怨,立刻再耐心解答一遍。一次,又有人在群裏提意見,就有居民志願者出來解答了,“您説廚余垃圾桶有味兒?主要是因為扔廚余垃圾之前沒把湯湯水水瀝乾淨。”居民志願者的解釋讓李美麗驚訝的同時,又深感欣慰。如今,居民志願者已經成了群裏的垃圾分類公益講解員,居民自己的解釋,反而讓大家更加信服。

  仲介與租戶簽垃圾分類責任書

  考慮到小區有四五百間出租房,社區又主動聯繫了鏈家、我愛我家等仲介公司。讓房産仲介首先和物業簽訂責任書,再由仲介和租戶簽訂責任書,甚至將垃圾分類的內容寫入了租房合同中,告知租戶要遵守小區垃圾分類投放的要求。有了責任書的約束,連新搬入小區的租戶也很快適應了每天垃圾分類的新生活。

  社區、物業、居民分工合作,互相借力,短短21天的時間,廣通小區的垃圾分類已逐漸步入正軌。如今,廣通小區垃圾分類實現了兩個90%。“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達到90%,垃圾分類準確投放率達到90%。”魏愷忺表示,下一步,小區將試點用攝像探頭監控來替代人工值守,小區的垃圾分類將正式進入“無人值守”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