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賽區生態修復月底將全部完成
來源:北京日報  |  2021-06-24 09:11:47

原標題:313棵樹木原地保護,山區表土全部回用,狍子猴子再現海陀山 延慶賽區生態修復月底將全部完成

延慶賽區生態修復月底將全部完成

海拔2198米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出發平臺周邊、高山草甸,花草樹木依舊茂盛。 北京日報記者 潘之望攝

  北京日報記者 任珊

  看著賽區內植被茂盛、綠意蔥蘢的景象,已在小海陀山奮戰了700多個日夜的北京北控京奧建設有限公司景觀工程師趙瑞勇百感交集,也倍感自豪。

  北京2022年冬奧會延慶賽區生態修復工作始於2015年,從那時起,和趙瑞勇一樣的成千上萬建設者克服種種困難,他們以7條雪道和市政道路周邊的邊坡為主要修復區域,邊建設邊保護,生態修復面積多達214萬平方米。

  市重大項目辦介紹,到本月底,生態修復工作將全面完成,接下來進入美化、優化、精細化階段。

  對一草一木個性化保護

  夏日的海陀山山谷內一片生機勃勃。7條覆滿綠色的雪道從山頂傾瀉而下,與周邊林草融為一體;海拔2198米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出發平臺周邊,花草樹木依舊茂盛;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靜臥在鬱鬱蔥蔥的海陀山腳;延慶冬奧村與山地新聞中心背靠青山,中式庭院靜謐地掩映在山林之間,點點野花點綴在綠茵如毯的山坡上。

  在延慶冬奧村內外,313棵樹木在此“安家”,它們種在樹池裏被精心看護,每棵都有編號。在延慶賽區建設過程中,一草一木都被當作有靈魂的生命看待。

  建設者對植物進行“私人定制”般保護:生態環境好,受施工擾動小的植物進行原地保護,使之成為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施工過程中無法避讓的樹木,制定詳細的“移民方案”。

  截至目前,賽區內原地保護樹木共計313棵,遷地移植喬木24272株,建成遷地保護基地近300畝,成活率約99%;近地移植灌草11027株,目前這些植物都由專業園林單位精心養護。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7條雪道,佔總體修復面積的二分之一。為減少修復過程中強降雨造成的沖刷,建設者在雪道上設置了橫向間隔約5米的排水溝,同時在兩側設置縱向排水溝,並在地勢允許的地方設置順接的排水溝,使雨水排出。雪道上則鋪設了植物纖維毯進行固土。目前,7條雪道全部完成生態修復,綠色的草坪覆蓋在長長的雪道之上。從空中俯瞰,橫向的排水溝像梯田的田埂一般讓雪道錯落有致。

  3500平方米草甸完美“回歸”

  山區表土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對剝離的表土進行回收,不僅可以恢復原有植被,而且能避免外來生物的入侵。建設者聘請專家編制各區域的表土剝離方案,首次提出高海拔全範圍剝離,對施工影響區域能剝盡剝,最終實現了原土、原地、原樣回填。

  其實,表土剝離工作是一項精細活。“表土的下層是沙層,為了保留精而又精的黑色表土,大家全手工開挖,一點一點地將表土挖起,裝袋、編號。”趙瑞勇説,建設初期賽區內無水無路無電,自然條件惡劣,有的地方施工機械無法上至高海拔地區,只能人力背出進行儲存。歷時一年時間,延慶賽區共計剝離表土8.1萬立方米。這些表土現已全部回用,成為海陀山恢復原有生態的關鍵因素。

  記者在高山滑雪中心山頂出發平臺處看到,綠色的草甸與原有植被融為一體,草甸上獨有的紅色胭脂花隨風搖曳,天地一色,似人間仙境。

  “這是亞高山草甸,賽區內一種重要的植被類型,內含多種植物種群,主要分佈在山頂平臺、比賽出發區和技術雪道周邊等高海拔地區。”參與生態修復工作的專家、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志翔説,這些草甸就像這座山脈的綠色大衣,可以最大程度地固化水土。

  為了將這片草甸整體移出、等到建設完成時再回歸,建設者頗費了一番心思。張志翔介紹,在剝離過程中,掘取草皮塊的大小和厚度是關鍵,草皮塊要盡可能大,且厚度大於根系深度,從而避免切割根系,保證回鋪後的存活和生長效果。再將這些草皮堆疊起來,存放在無草甸植被的陰坡平緩裸露地表,澆水封凍,用加厚無紡布覆蓋。最終,亞高山草甸實現了完美“回歸”,3500平方米草甸全部回鋪。

  狍子猴子已經開始回家

  延慶賽區生態修復工作是踐行綠色辦奧理念的生動實踐。

  歷時6年,生態修復的成果已經顯現。記者了解到,延慶賽區內安裝了人工鳥巢50個,架設29台紅外相機,多次監測到大、中、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2020年,一隻狍子誤入高山滑雪賽道中,山地運行人員小心翼翼地將其救出,並將其送回密林之中。施工人員還在延慶冬奧村附近偶遇猴子,而且小猴子連續數日來到賽區覓食、嬉戲。

  如今,這項北京冬奧會建設週期最長的工程已經進入收尾階段,本月底將全部完工。接下來,生態修復將進入美化、優化、精細化階段。“我們有信心將賽區打造成為春有百花艷、夏有涼風爽、秋有千山醉、冬有瑞雪嬉的寶地。”市重大項目辦副主任于德泉説。

編輯:周經韜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