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革命紀念館首月迎客超十萬

2019-10-12 09:23:37|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玥

香山革命紀念館首月迎客超十萬

在香山革命紀念館,前來參觀學習的觀眾絡繹不絕。本報記者 饒強攝

  本報記者 劉冕

  “一位八旬老人仔細地聽完講解,拉著我的手不願意鬆開。她説,小姑娘你做的這件事情很有意義,我的很多戰友沒機會到這座紀念館參觀了,但他們的心願實現了,有你們還在一直講著他們的故事。”香山革命紀念館今日開館滿月,23歲的講解員楊佳萍説,“這裡是我們作為共産黨員踐行初心的地方,更是我們年輕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大課堂。”

  類似令紀念館工作人員動情的事兒,最近1個月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累計超過10萬名觀眾從全國各地趕來參觀。很多人自願捐出自家珍藏。一張老照片、一枚紀念章,背後凝結著普通人的家國情懷。該館常務副館長唐開文介紹,最近將開通網上和微信預約平臺,同時保留電話預約方式,為更多觀眾提供便利服務。

  1200余件展品“打造”初心課堂

  進入《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展廳,經常聽到觀眾自發的鼓掌聲。《西苑閱兵》油畫前,觀眾梁先生駐足良久。“國慶70週年閱兵,由全軍榮譽功勳部隊代表組成的戰旗方隊令我印象深刻。講解員提示我們,其中一些戰旗就出現在這幅油畫裏。這種穿越時空的體驗,令我感動,情不自禁地跟著大家一起鼓掌。”他説。參觀紀念館,更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革命到底的精神,把愛黨愛國之情轉化為推動祖國建設發展的動力。

  領導人進京“趕考”乘坐的同款吉普車、渡江戰役中解放軍使用的木船、開國大典時懸挂的大紅燈籠……1200余件文物無言,背後紅色往事令人動情。14歲的觀眾誓盈盈參觀完展覽,在留言簿上鄭重寫下自己的承諾,“今後我一定會成為一名共産黨員,不畏風雨。”門頭溝區委教工委副書記、區教委主任陳江鋒由衷地説,紀念館就是初心教育的課堂,我們一定會把初心使命變成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的自覺行動,努力打造教育精品區。

  新的歷史不斷被創造,這便是對過往最好的紀念。一頁頁留言簿上,滿是觀眾對祖國的深情,對未來的憧憬。“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趕考永遠在路上”“不忘初心”成為出現頻率最多的詞句。

  愛黨愛國情展廳交融共鳴

  紀念館講解是謝尹楠的第一份工作。“每次講解,我既是紅色文化的傳播者,也是聽講人。”她説,好幾次講到“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産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副主席。毛澤東當選國家主席時,全場起立鼓掌”時,很多老年觀眾就會自發的鼓掌。“這種氛圍影響下,我仿佛身臨其境,走進了那些激動人心的場景。”

  900米的展線上,愛國心被激發,愛國情自然而然地流露。楊佳萍説,觀眾中有很多年輕觀眾看展非常細緻,經常提一些講解詞外的問題。“展線上有一張周恩來總理很精神的照片。觀眾好奇當時他多大?我趕緊回去查資料,和同事探討,請教專家。這是年輕人感興趣的點,我回答出來了,就會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願意更多了解那段歷史。”

  “鄧小平和大學生在哪兒拍攝的這張照片”“‘勞動大學’的説法沿用了多久”,一個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成為講解員們的研究課題。謝尹楠説,説話必須嚴謹,不能是小道消息。這是對歷史應有的尊重。“我們的態度會感染大家,觀眾的熱情也打動著我們。每天我都感覺到了實打實的獲得感。”

  紀念館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都在用奉獻踐行初心。增加殘疾人快速通道、設立黨員先鋒崗、結合初心教育升級講解詞……紀念館辦公室負責人郭麗説:“紀念館剛開放,觀眾參觀熱情高,人員等各方面比較緊張,加班加點是難免的。但是沒人抱怨,大家都主動承擔。”

  十余件紅色文物新入藏

  鮮活的展覽,依靠的是珍貴的藏品。唐開文説,相當一部分是依靠社會力量——老戰士、將領後代、老戰士後代、普通民眾及紅色收藏家等諸多民眾和機構的無私捐贈。

  一人一物,一段段記憶有了溫度。

  展廳裏,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編印《國旗圖案參考資料》等反映擬定國旗、國徽、國歌的系列珍貴檔案;194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程式等反映開國大典的系列珍貴檔案尤其引人關注。這些是愛國名將、民主人士陳銘樞女兒陳佛新捐贈的。它們不僅是新中國成立的歷史見證,更具有極高的史料研究價值。“這些文物的入藏,不僅豐富了紀念館館藏,而且能使觀眾通過文物近距離走近籌建新中國的重要歷史。”紀念館文物徵集研究部工作人員桂星星介紹,開館滿月,已經接收了十余件文物捐贈。“一張老照片、一副手套,看上去不起眼的東西,裏面是幾輩人的記憶,彌足珍貴。”      

  除了文物徵集,紀念館計劃開展口述史整理。“開國將領後人、親屬,新中國成立前後的親歷者紛紛來館參觀,我們要抓住機遇,將珍貴的回憶記錄好,留存下來。讓更多人有機會看到更鮮活、真實的歷史。讓紅色基因得以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