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千年敦煌文獻還原端午舊俗雅趣引眾“共鳴”

2018-06-19 10:04: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李勝蘭

  中新社蘭州6月18日電 (記者 馮志軍)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戴花繩……相比流行“雲吃飯”“雲喝酒”的今天,古人端午習俗非常豐富,雅趣十足。6月18日,是中國農曆五月初五,為傳統佳節端午節。敦煌研究院還原了敦煌壁畫和敦煌文獻中,保留千百年的端午舊俗,引發眾多網友“共鳴”。

  始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端午節,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時端午節目良多、各得其樂,孩子們戴五彩繩吃粽糕,大人們喝雄黃酒插艾草,熱愛戶外的或水上弄舟、或登高滑沙,喜歡文墨的則飲茶制扇、思忖扇面兒上描一番怎樣的景色。

  一塊粽糕香糯,共敘端午良辰。古人也不例外,敦煌文獻開卷可見香甜彈牙的粽子。“想起來媽媽做的粽糕,原來媽媽是懂歷史的。”網友“蘭旗”對此感慨道。

  端午這天,中國各地還要舉辦熱鬧的龍舟比賽。在敦煌壁畫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舟船圖像。從西元六世紀至十三世紀,時間跨度近七百年,船的款式由簡入繁,多達十余種。單是這些水上操舟畫面,就可以串起一部豐富有趣的舟船史。

  現在被風扇、空調霸佔著的夏天,讓團扇、紙扇等漸成古物,但它卻是古代端午最文藝的“禮尚往來”形式。“一把小扇在手,笑對仲夏酷暑。”賜扇相賀,是古代敦煌端午的重要官方儀禮。每到端午節前,衙府作坊忙於制扇,多是繪有圖畫的木柄紙扇。端午一早贈予僚屬,以示慰問,弘揚仁風。

  “一根五彩繩,百病隨雨走。”敦煌研究院解讀稱,古時端午節的前一晚,大人會在孩子熟睡時,將五彩繩係在小孩的手腕和腳腕上。戴好之後不能隨意亂摘亂丟,要等到端午後的第一場大雨,摘下來扔進河裏隨雨水沖走才行。

  對於傳統端午中豐富的舊俗雅趣,網友“婉蕓”對此表示:“這樣過端午,真的是雅而有趣味,細細琢磨,文化內涵深蘊其中。既有《易經》的樸素陰陽之道,又含老莊的天人合一,又有儒家的人文情懷,還有佛家的大慈大悲,佑護眾生!”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