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行至高梁 心納平川

2019-05-15 10:44:25  來源:東方網  編輯:李玥

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 

巴渝第一大平壩——梁平壩子

中國·梁平第一屆曬秋節活動現場

梁平竹簾 

百里竹海 

雙桂堂 

採柚 

來知德雕塑

  梁平,西魏元欽二年(西元553年)置縣,史稱梁山,別稱都梁。1952年取“高梁山下有一平壩”之意,更名為梁平。

  “都梁之民獨無苦,須晴得晴雨得雨。”南宋詩人陸游曾賦詩讚嘆梁平風調雨順、物阜民豐。

  “一山兩水七分田。”梁平稻田、荷塘、濕地、溪流、湖泊交織,自古以來就是巴蜀糧倉,素有“梁山熟,川東足”之譽。同時,梁平木版年畫、梁山燈戲、梁平竹簾、癩子鑼鼓、抬兒調等非遺薈萃,雙桂堂、荔枝古道、軍用機場等名勝璀璨,陸游、范成大、梅堯臣、來知德等文人墨客大家雲集,形成了耕讀傳家的農耕文化、底蘊深厚的禪宗文化、古韻悠遠的非遺文化。

  因山水而興,因田園而靈,因文化而名。梁平之美,美在旖旎的田園風光、鄉情鄉愁。梁平之美,美在厚重的歷史積澱、燦爛人文。梁平之美,美在物阜民豐、名特産品。

  雙桂田園、百里竹海、中華柚海……梁平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山水田園·美麗梁平”愈發美不勝收,美不盡言。

  陸游賦詩盛讚梁平物阜民豐

  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進川,就任夔州(今奉節)通判。乾道八年,陸游應四川宣撫使老友王炎之邀,到川陜邊境、抗金前線的南鄭(今漢中一帶)協助策劃抗金事宜。途經梁山,他寫下了《題梁山軍瑞豐亭》一詩:

  我行都梁窘風雪,史君喜事能留客;

  瑞豐亭上一尊酒,渺渺郊原水初白。

  峽中地褊常苦貧,政令愈簡民愈淳。

  本來無事只畏擾,擾者才吏非庸人。

  都梁之民獨無苦,須晴得晴雨得雨;

  史君心愛稼如雲,時上斯亭按歌舞。

  歌闌舞罷史君醉,父老羅拜豐年賜。

  聖朝尚實抑虛文,縱産芝房非上瑞。

  前方戰事吃緊,詩人行色匆忙,陸游為啥還作詩稱讚梁平“都梁之民獨無苦,須晴得晴雨得雨”呢?

  梁平有巴渝第一大平壩——梁平壩子。這裡群山環繞、沃野千里,氣候溫和、降雨豐沛,無大旱、久澇,擁有山清水秀的生態環境,早在先秦之前,就有水稻種植的習慣。

  “上下田多如歷級,往來人盡樂深耕。遊蹤好是清和候,坐聽秧歌處處聲”描繪了梁平春耕的盛景。南宋初年,人們把這種繁忙的春耕景象正式確立叫萬石(dan)耕春。萬石為虛數,實指幅員300多平方公里的梁平壩子。

  當時,梁平還建起了“萬石樓”,既可供邑令在此視察春耕,鼓勵農業生産,也可觀賞“千里沃野,萬石耕春”的美景。萬石耕春既是梁平大壩良田萬頃、春播秋收的盛況,更是梁平燦爛農耕文明的生動寫照。從這以後,萬石耕春成為梁平的名勝。

  “四面青山下,蜀東魚米鄉;千家竹葉翠,百里柚花香。”優越的條件孕育了豐美的物産,獨特的田園風光和農耕文明,讓梁平有了“小天府”“小成都”的美譽。每到金秋,萬石田園裏一派豐收喜悅的氣象,梁平人民便有了曬秋的習俗——金黃的稻穀在院壩裏舖開,竹簸箕曬滿了黃豆和苕幹,窗前屋檐吊滿了扎成串的大紅辣椒、金黃玉米,房前屋後的籬墻上,挂起了長長的豇豆和新做的鹹菜。朝曬暮收、漫話桑麻,農人們不但以糧食蔬果作畫,更要載歌載舞慶祝豐收,曬出紅火熱烈的幸福生活。2018年,梁平舉辦了第一屆曬秋節,以後每年都要堅持舉行,更好展示這片土地浸透著濃濃鄉愁的曬秋習俗。

  行經梁平,陸游恰逢梁山慶豐年。從奉節一路走來,川東峽谷地區的貧瘠讓陸游無限感慨。在梁平,他發現這裡不僅自然地理優越,而且物阜民豐、人傑地靈,讚嘆之情油然而生,隨即賦詩讚嘆梁平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

  雙桂田園景區、中華梁平柚海、城北稻田濕地……千百年來,梁平壩子的富饒豐美讓梁平人無比自豪。現在,梁平區正充分挖掘利用田園風光、農耕文明,突出農旅文旅融合,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在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中彰顯“巴蜀糧(梁)倉,平壩風光”魅力。

  40年堅守“天下第一簾” 走進百姓家

  梁平竹簾起源於宋代,採用梁平盛産的慈竹作為原料,經過80余道工序加工,用竹絲作緯,蠶絲為經,精心編織而成。在宋代,梁平竹簾就被列為皇室貢品。清末民間畫師方炳南,首創在梁平竹簾上作畫。之後,沈鵬、黃冑、閻松父、蘇葆禎等書畫名家都在竹簾上繪畫,留下不少佳作。1959年,巨幅竹簾作為國慶禮品懸挂于首都人民大會堂。

  “薄如蟬翼淡如煙,萬縷千絲總相連。借得七仙靈巧手,換來天下第一簾。”一首竹枝詞,道出了梁平竹簾的簡約素雅,細膩精緻。2008年,梁平竹簾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57歲的陸曉剛,研製梁平竹簾40多年。他回憶,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梁平竹簾藝人僅存7人,這項千年遺産瀕臨滅絕。1999年,梁平竹簾又出現滯銷,以致竹簾廠不得不破産改制。他深感責任在肩,“不能讓這幫人散了、讓梁平竹簾沒了。”

  陸曉剛認為,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梁平竹簾不能躺在過去的榮譽上“睡大覺”,要放下身段,帶著自己的文化底蘊進入尋常百姓家庭。

  2003年,陸曉剛成立了流芳工藝竹簾廠,從當初的10多個藝人發展到現在70多人。10多年來,陸曉剛在立足梁平竹簾深厚文化底蘊的基礎上,主動適應市場高端線路、個性化需求、小眾化定制的發展方向,與團隊研發出工藝品扇子、屏風、竹窗簾、拎包、拖鞋等10多種新産品。

  “旅遊是梁平竹簾走進千家萬戶的好路子。”陸曉剛讓梁平竹簾不只是簡單地走進景區,而是創新推出一批結合各自景區特色的竹簾,“讓遊客購買作紀念,留下記憶。”

  近年來,依託旅遊,梁平竹簾越走越遠。繪製有清明上河圖的梁平竹簾參加第三屆中國竹文化博覽會獲金獎,選送到墨西哥參加工藝精品展示,工廠製作的竹簾屏風出口到日本、韓國、美國。

  40年堅守,陸曉剛與梁平竹簾的藝人們,讓梁平竹簾帶著文化,走進了景區、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庭,更走向了世界。

  在梁平,像梁平竹簾一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有90項,其中梁平竹簾、梁山燈戲、木版年畫、癩子鑼鼓、抬兒調為國家級非遺項目,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美譽。

  現在,依託全域旅遊發展,梁平區大力傳承弘揚“工匠”精神,著力挖掘引進全國“高手”行家、培育梁山“百工百匠”,把非遺資源等轉化為旅遊商品,形成“梁平好禮”品牌體系。

  百里竹海轉型綠色發展保護“竹類博物館”

  梁平百里竹海因綿延百里而得名。鬱鬱蔥蔥的竹海中,有白夾竹、壽竹、苦竹、慈竹、刺竹、金竹等上百個竹類品種。百里竹海因此被譽為“竹類博物館”“竹子基因庫”,同時是國內獨有的以壽竹為主的竹海景區,又有“中國壽竹之鄉”的美譽。

  在百里竹海,還有國內首次發現的國家珍稀保護瀕危植物綠竿花黔竹;會變色的黑水竹(當年生的竹竿是淡綠色、第二年會變為紫黑色、老竹竿則變成發亮的漆黑色);具有驅蚊功效的苦竹。

  “地上綠色竹海,地下黑色煤礦。”竹山鎮獵神村村民古文武稱,百里竹海地下的煤炭、石膏等礦産資源儲量大,眾多礦主在此鑽井採礦。之前,古文武也是採礦隊伍中的一員。他説,“採礦,肯定會破壞植被和生態環境。”

  現在,梁平區將百里竹海作為深入踐行“兩山論”的重要基地,提出了“百里竹海·康壽福地”的功能定位,在竹海周邊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關停了景區的礦井和一些工業項目,下決心守護好這座擁有豐富生態資源的寶庫,把百里竹海建成集四季康養、山地運動、露營基地于一體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勝地。

  去年,百里竹海旅遊度假區陸續建成了竹海之門、壽海、觀音洞、竹海小鎮、蝴蝶谷等景點,逐步完善了標準化停車場、公共廁所、標識標牌等設施,承辦了國家體育總局“環中國”國際自行車賽重慶段等賽事活動,百里竹海從黑色經濟正向綠色經濟挺進。

  “遊客來了,生意火了。”獵神村成為踐行“兩山論”的排頭兵、鄉村振興的明星村,上山的遊客帶動了這裡的民宿發展。古文武也在竹海開起了竹家樂。

  農房變客房,家園變景點。竹海裏的村民跟古文武一樣,放下破壞生態環境的斧頭,端起了保護生態環境的“旅遊碗”,開竹家樂發展民宿經濟。竹山正在變成金山,“竹類博物館”正因為百里竹海的綠色發展得到了有效保護。

  雙桂堂開山祖師破山“開戒止殺”

  梁平雙桂堂已有360餘年歷史,因寺內兩株桂樹而得名。雙桂堂宏大的明清宮殿式建築群體現了古代工匠極高的建築水準,被建築大師羅哲文評價為“明清建築的寶庫”。

  雙桂堂開山祖師破山被尊為“古佛出世”“小釋迦”,其著述被收入《大藏經》。破山衣缽遍佈于巴、蜀、滇、黔等近二十個省份以及東南亞一帶,尤其對西南地區影響深遠,雙桂堂也因此被譽為“西南禪宗祖庭”。

  “宰官拜其座下,將軍奉其教律。”破山的大德懿行、佛學造詣不僅在亂世中影響了許多人,他祈求和平“開戒止殺”的故事流傳至今,備受萬民感佩。

  破山早年以家國不受外族侵略的忠貞,堅持反清復明。後反清無望、復明難成,他見持續的戰爭給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逐漸由一個民族主義者轉變為一個民生主義者,祈求和平成為他晚年的強烈願望。

  到了清代,以梁平為界,川東三峽地區還是抗清武裝的勢力範圍。雙桂堂成為雙邊頻繁往來的據點,破山成為雙邊聯繫的紐帶。這對儘快結束戰亂,推動歷史進程産生了重要的作用。

  一次,破山在軍閥李佔春營中,看見殺戮太甚,勸李佔春不要濫殺無辜。李佔春對破山説:“你若開戒吃酒肉,我就放下屠刀。”

  破山聽後,端起酒就飲,拿起肉就吃,並説:“老僧為百萬生靈,何惜如來一戒乎?”李佔春在眾目睽睽之下,不好食言,便出令不許再誤殺一人。

  有人問破山,你雖然救了百姓,但你吃了肉破了戒,還算是和尚嗎?破山回答説,“持戒以修己,開戒以渡人,修己渡人,持戒開戒,原本都是和尚的本分啊。”

  此外,破山還倡導農禪並重,率眾墾田開荒。雙桂堂當時有田地共計兩千余畝,佛門弟子近萬人。他撰聯並親書云:“二株嫩桂久昌昌,正快時人鼻孔;數畝荒田暫住住,稍安學者心腸。”

  破山還是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書法家和詩人,留有遺詩1300余首。其書法境界高遠、自成一格。啟功有“筆法晉唐元莫二,當機文董不如僧”的評讚。郭沫若也作詩“丈雪破山人已渺,幾行遺墨見薪傳”給予稱頌。

  打工者回歸中華·梁平柚海 打造品牌梁平柚

  2016年,在外打拼的唐曉東回到梁平,開啟了打造梁平柚的創業之路,推出新品牌“刁老爺的柚”。“刁老爺的柚”的包裝設計既融入梁平木版年畫、壽竹文化等元素,又有年輕人喜歡的時尚感,很快受到網友追捧。

  唐曉東打造梁平柚品牌是有底氣的,推出“刁老爺的柚”也是有來歷的。在梁平柚的核心産區龍灘村,至今生存5742棵在清末種植,樹齡100年以上的古柚樹。這些古樹結出的梁平柚品質極高,不管是口感、營養價值都比普通的梁平柚好上不少。

  提到這些百年古柚樹,梁平人都會想到一個人——刁思卓。柚子在梁平的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200多年以前。據考證,1783年,梁山(今梁平)縣人刁思卓考取乾隆癸卯科舉人,任福建省邵武縣知縣。1796年(清朝嘉慶元年)解甲歸田時,刁思卓引回文旦柚與本地栽培千年的夔柚進行嫁接,培養出優良母本,因其獨特的味道,被稱為“天然水果罐頭”。入口即感知濃烈的甜,回味中體驗淡淡的麻,恰是這淡若遊絲的麻味,讓梁平柚具有了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養顏減肥的神奇功效。

  200多年來,在梁平特殊的自然環境下,梁平柚逐步優化成濃烈蜜香、純甜嫩脆全國柚果外香型最重的柚類品種,並與廣西沙田柚、福建文旦柚並稱為中國三大名柚,梁平也成為“中國名柚之鄉”。

  現在,梁平人提到梁平柚,自然會想起引種回鄉的刁思卓,也就驕傲地稱他為刁老爺。唐曉東的“刁老爺的柚”因此而得名。

  如今,梁平區成片標準化種植的生態柚園達15萬畝,先後開發了柚子茶、柚子糖、柚子蜜餞、高中低度柚子酒、柚子香精油、沐浴露、香皂、洗髮水等系列産品,産值近10億元。一棵百年老柚樹,所産柚果能賣上萬元。

  在合興鎮龍灘村,梁平區以5742棵百年柚樹為依託,連片發展柚園萬餘畝,並成功打造成集旅遊觀光、科普休閒、健身娛樂、康養度假為一體的中華·梁平柚海生態旅遊景區。

  “樹樹籠煙疑帶水,山山照日似懸金。”每年春天,梁平區要舉辦柚花節,吸引各方遊客在柚園尋覓煙籠柚花的一縷馨香;年末果實壓枝,市民又參加採柚節品嘗柚子的甘甜,分享豐收的喜悅。

  一代大儒來知德著作收入《四庫全書》

  梁平田園牧歌式的靜美歲月,還孕育了一代大儒、著名理學家來知德。他所著的《周易集注》收入《四庫全書》,是繼孔子後用象數結合義理註釋《易經》取得巨大成就的惟獨學者,後世評其“直接孔氏之絕學,雖朱程復生,亦必屈服”。

  明嘉靖四年(1525年),來知德出生在今梁平區仁賢鎮。來知德生性聰慧,八歲已讀完“四書”“五經”,九歲能作詩詞。27歲時赴成都鄉試,考中舉人。來知德後兩次進京參加會試未考中,寫下“願學孔子”四字表決心,一生隱居求志,著述為樂。

  回到梁平三年,來知德端飯熬藥侍奉父母,同時遍讀儒家經典,重點鑽研《易經》,到了無我無人的境界。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來知德父母相繼亡故,他守墓6年。50歲那年,來知德辟釜山堂,讀書其中,其詩《釜山堂成》記錄了當時的閒雅意趣:

  松子投幃暮,茅堂下築初。

  山深交誼少,親老宦情疏。

  種核黃泥裹,敲詩綠葉書。

  春深多燕雀,鳥亦愛吾廬。

  52歲,來知德因讀《易》入醉,尋得萬縣虬溪(今萬州五橋長灘鎮龍泉溝內)清靜之地築廬深研《易經》象數。29年潛心鑽研,來知德在74歲時終於寫成世稱絕學的《周易集注》。《周易集注》運用“象數”註釋《易經》,解釋了古代社會眾多天文、地理和社會現象,含有一定的樸素唯物主義因素。天文學家劉子華在提出存在第十顆行星(後被命名為木星)的論文中,闡明是受來知德《周易集注》象數演繹原理的啟發。

  來知德還是詩人、作家,撰詩文集13種。他學通三教而歸於儒家,在儒學、理學、易學以及文學等領域,都有精深造詣,自成一派,卓然宗師。78歲時,朝廷特授為“翰林院待詔”,來知德力辭,謂“容臣仍以舉人終老山林”。萬曆三十二年,來知德去世,享年80歲。朝廷在他墓前大道上敕建“聘君仁裏”石坊,又御賜“崛起真儒”“一代大儒”等匾額,以褒其賢,並準奏入孔廟從祀。

  來知德品德高尚、言行有禮,不願與世浮沉,毅然絕棄科舉,追慕孔孟,企聖希賢;不慕勢利,不逐物欲,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是一位高尚的道德實踐家。他的一生是學術研究的一生,道德實踐的一生,立德立言,堪稱不朽。

  來知德號瞿唐先生,先賢們希望子孫後代繼瞿唐先生之風範。清代,梁山賢達們捐資籌建文峰塔,塔身鐫刻“靈秀”“文明”四字,鼓勵後學“科甲蟬聯,文章報國,當必有理學名儒,繼瞿唐先生而起,為梓裏光者”,像來知德一樣,“靈秀”出類、“文明”拔萃,“文峰”也寄予了“文化”“文明”的高峰之意,一如塔聳雲霄,傲視八方。

  本版文稿由梁平區委宣傳部提供

  【活動介紹】

  為深入挖掘巴渝優秀歷史文化資源和精神內涵,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促進文旅融合,從2019年3月25日起,全市區縣“曬文化•曬風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動正式啟動。

  此次活動分為“書記曬文旅”專題宣傳、“區縣故事薈”專題報道和“炫彩60秒”區縣文化旅遊微視頻大賽三大主要活動,每週一、週四各推出一個區縣,每個區縣的宣傳週期為3天,持續至今年8月中旬結束。

  【如何點讚】

  第一步:下載新重慶客戶端

  第二步:打開客戶端,點擊右上角“我的”,用手機號進行註冊(已註冊用戶可跳過此步驟)

  第三步:在客戶端“頭條”欄目或“活動”欄目裏找到頁面,進入活動

  第四步:點擊欄目,為你喜愛的區縣點讚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