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上海自貿區新片區:主導功能正合“臨港目標”

2019-08-07 10:30:17  來源:解放日報  編輯:葛寧遠

上海自貿區新片區:主導功能正合“臨港目標”

臨港新城航拍。 解放日報記者 孟雨涵 攝

  上海自貿區原有面積為120.72平方公里。與之相比,臨港地區340余平方公里的面積十分難得

  新片區選址臨港,既能發揮洋山深水港和浦東國際空港的國際通道優勢,又能與現有的産業基礎整合。新片區將更集中、更精準地與國際高端要素聚集、高端産業功能培育、産業鏈及産業集群發展相結合,形成發展新動能

  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為何花落臨港?這片距離上海市中心70余公里的郊區新城,將如何承載新一輪對外開放的使命?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學者,解讀自貿區、臨港以及對外開放、高品質發展之間的關聯。

  空間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潛力

  上海自貿區原有面積為120.72平方公里。與之相比,位於上海東南角的臨港地區規劃面積343平方公里,地處長江口和杭州灣交匯處,北臨浦東國際航空港,南接洋山國際樞紐港,是上海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節點區域,更是長江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兩大國家戰略涉及的重要區域。同時具備海運、空運、鐵路、公路、內河、軌交等要素,構成了臨港便捷的立體化綜合交通優勢。

  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表示,從地理位置看,臨港連接洋山深水港和浦東國際空港,區位優勢良好;從産業定位來看,臨港的目標是建成集先進重大裝備製造、現代科技研發、出口加工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此外,臨港自身産業基礎良好,目前已形成五大産業集群。綜合上述特質,上海自貿區新片區選址臨港,既能發揮洋山深水港和浦東國際空港的國際通道優勢,又能與臨港現有的産業基礎和城區品牌進行整合,符合國際貿易産業鏈和先進製造業産業鏈相融合的産業發展趨勢。“這一趨勢,恰恰符合自貿新片區的主導功能。”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孫元欣表示,從現有條件來看,洋山深水港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000萬個,具有國際一流的全自動裝卸碼頭,緊鄰浦東國際機場、南匯新城等先天條件均為臨港作為自貿新片區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設施。從産業來看,臨港地區在裝備製造業、新能源汽車、智慧製造、海洋經濟等領域均形成了産業集群,擁有一定數量的骨幹企業。區域內另有海洋科創城、智慧製造區、智慧製造區等片區,5所大學10萬名學生在此求學、生活,産業基礎紮實。

  更值得期待的,還有臨港顯而易見的潛在發展空間。34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在上海十分難得,自2003年啟動建設以來,臨港開發建設成效顯著,具備了港口運輸、國家口岸、新興産業基地和相關服務業等功能,“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空間潛力都令人期待。

  為何空間如此重要?毫無疑問,新片區聚焦發展的積體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總部經濟等産業領域對空間存在可觀需求。尤其在發展高端製造、智慧製造方面,無論是試驗一輛無人駕駛汽車,還是試點製造業相關的總裝交付、生産配套、入境維修,皆需要空間載體。

  上海市政府參事、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石良平表示,在臨港增設新片區,原因之一就是要改變現有的脫實向虛經濟格局,為上海在高端製造業方面取得全國領先的身位。

  産業

  貿易鏈與先進製造業融合升級

  聚焦産業,也是增設新片區不同於上一輪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區之處。趙曉雷表示,增設新片區是上海自貿試驗區發展的新進程,也是上海新一輪發展戰略空間的拓展。他指出,新片區在主導功能上與現有片區存在差別化特徵,即新片區的制度創新和優化營商環境舉措將更集中、更精準地與國際高端要素聚集、高端産業功能培育、産業鏈及産業集群發展相結合,將圍繞産業鏈實施制度型開放集成,形成發展新動能,從而帶動上海及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

  由於主導功能存在差異性,所以新片區應是具有自由貿易區性質的特殊經濟功能區,突出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高端要素集聚和産業鏈培育。而這恰恰與臨港的産業定位和産業基礎相符合。

  歷經十餘年發展,臨港地區已初步形成“2+3+4”産業體系,是中國高端裝備産業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之一。目前,臨港重點培育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先導産業,同時大力發展高端智慧裝備、海洋裝備、智慧汽車三大支柱産業,積極拓展軟體及信息服務、積體電路及專用裝備、航空航天、節能環保等四大新興産業。

  其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特斯拉、上汽、奔馳等十余家業內頂尖企業,已落地臨港,地區規模與影響力與日俱增,基本形成了國産自主品牌、外資頂級品牌、造車新勢力同臺共舞,建成項目産能持續攀升、在建項目加速達産、儲備項目加快選址落地的良性發展格局。根據臨港管委會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2月底,臨港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産業落地總投資已超240億元,2018年臨港地區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産業實現工業總産值380億元。

  在積體電路領域,臨港已落地新昇、積塔等代表性企業30余家,目前正與設計、製造、裝備、材料、封裝和測試等産業鏈關鍵領域的業內標杆企業緊密接洽。記者了解到,目前新昇半導體300毫米大硅片(一期)已實現月産10萬片的産能,初步打破我國大硅片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

  由此可見,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已經在臨港形成了“産研結合、相互賦能”的協同效應。趙曉雷表示,自貿新片區在産業發展中承擔的任務,其中一項便是聚焦中國的新型工業化,關注現代製造業等實體經濟發展,通過貿易鏈與先進製造業的融合,達到産業的相互促進。因此新片區設在臨港,既有助於實現貿易轉型升級,也有助於實現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在自貿新片區實現兩者的相互促進,全力推動産業的高品質發展。(解放日報 記者 舒抒)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