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魅力中文世界 多彩漢語人生

2019-11-15 09:52:0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尹紅燕

魅力中文世界 多彩漢語人生

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本土漢語教師茹絲在日前孔子學院總部舉行的“開放日”活動上發言。

魅力中文世界 多彩漢語人生

來自印度的唐漢明在日前孔子學院總部舉行的“開放日”活動上發言。

  10年前,德國學生盧卡斯申請孔子學院獎學金成功,到北京語言大學學習,成為全球第一位孔子學院獎學金生。

  日前,孔子學院總部公佈最新數據,自2009年孔子學院獎學金設立以來,共有166個國家近5萬名學生獲得各類孔子學院獎學金。

  孔子學院總部副總幹事馬箭飛表示,10年來,孔子學院獎學金項目不斷豐富和完善,成為培養各國本土中文教師和高端中文人才的“搖籃”。他們有的回到自己的祖國成為一名漢語教師,有的成為促進兩國交往的文化使者,有的在中國定居,成為“中國通”。不少學生表示,中文讓他們發現了新的世界,為他們開闢了新的人生。他們和漢語、和中國的故事也成為漢語之花開遍世界的縮影。

  8年留學生涯

  實現人生夢想

  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本土漢語教師茹絲是首屆孔子學院獎學金生,在天津師範大學學習8年,完成了本科和碩士學業。

  “8年的留學生涯,我學習了中文、音樂、美術、舞蹈,還參加了很多演出和訪問,走遍了中國的大小城市和鄉村,結識了不同的老師和朋友。”令她更為驕傲的是,先後拜師學習了京劇、豫劇、剪紙,成為北京琴書的國際傳承人。

  回望在中國的這段留學時光,茹絲説自己實現了人生中的許多“第一次”——第一次看到雪,第一次經歷酷暑,第一次游泳,第一次登臺演唱,第一次見到國際明星,第一次獨自旅行。“太多的第一次,實現了太多的夢想。但對我來説,最大的喜悅是第一次愛上一位中國男生,並成就了一段中非姻緣。”

  茹絲和中國的緣分,要從她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關於中國的紀錄片和中國電影談起,但那時的她認為“中國人都像電視電影中那樣,會飛檐走壁,仍然穿著旗袍和漢服”。

  直到2005年,非洲第一所孔子學院在肯尼亞內羅畢大學開始招生,茹絲成為第一批學生中的一員,才有了更多了解中國的機會。“當時中國公司已經開始在肯尼亞開展業務,為當地民眾帶來了許多工作機會。母親建議我學習中文,正是她的遠見讓我開啟了一段非凡的中國之旅。”茹絲説。

  在天津師範大學獲得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後,為了讓更多的非洲青年學習漢語、了解中國,茹絲回到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從事漢語教學工作。“5年的教師生涯,我看到很多肯尼亞年輕人熱愛中文,也看到孔子學院改變了這些學生的人生。”茹絲説,“我也希望自己能為架設肯尼亞和中國的友誼橋梁貢獻更多的力量。”

  在中國讀博士

  回美國教授中文

  來自美國的何嬌霞於今年6月獲得了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史學專業的博士學位。“正是孔子學院的支持,讓我有機會實現中國夢,在北師大完成博士學業。”何嬌霞説。

  何嬌霞的中國夢起源於她讀高一時。“當時,我的家人喜歡騎自行車,我喜歡畫畫。而在我對中國的了解中,中國人都喜歡騎自行車,漢字看起來像畫一樣。在這樣的背景下,我選擇了學習中文。”從此,何嬌霞在學習中文、了解中國之路上不懈努力——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孫分校讀大三時,到北京大學學中文1年;在取得東方研究和中國學學士學位後,又在馬薩諸塞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攻讀中國學碩士;考取了5 至12年級的馬薩諸塞州中文教學證書。

  完成學業後,何嬌霞的職業生涯同樣和中文相關,開始在波士頓地區的初、高中講授中文。“教高中生中文時,碩士導師鼓勵我申請孔子學院獎學金到中國讀博士,而我也希望將來能在美國大學當一名教授中文或中國文化的老師。讓我高興的是申請成功,夢想成真,2014年9月,我成了北師大的一名博士生。” 何嬌霞説。

  在北師大學習時,她讀到一篇關於漢語教育史的文章,該文章主張研究者在運用方法和理論之前,必須進行確認歷史事實的工作。這也引發了何嬌霞對自己博士論文題目的思考,最終將研究方向確定為“19世紀末美國高校的漢語教育研究”,以康奈爾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等4所大學1870到1900年間的漢語教育狀況為研究對象,分析這4所大學在開設漢語教育課時,教師、學生和管理者三者的相互作用和對當時所使用的課程、教材和教學方法的影響。

  “沒有孔子學院總部的支持,就沒有今天的我。我離‘在大學教年輕人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夢想’越來越近了。”何嬌霞説。

  兩度赴中國讀書

  創立中印學院

  “我教的學生中,一位40歲的媽媽讓我印象深刻,她堅持學習漢語,並喜歡上了朗誦唐詩。學生們因雙語背景,在孟買大學孔子學院、在印度的中資企業等單位工作,他們的父母非常感謝我。其實,我只是把中文帶進了他們的生活!”來自印度的唐漢明説起自己創立的中印學院的學生,頗為自豪。

  中文不僅改變了中印學院學生的人生,也改變了唐漢明的人生。他來自一個祖祖輩輩做鑽石生意的家庭,但並未子承父業,而是選擇學習中文。“小時候我跟著中國電視劇學寫漢字,後來一直努力自學中文,但卻説不標準。那時候,我很期待在孟買能找到一所正規的中文學校,也希望自己學好中文後,做一名中文教師!”但唐漢明的求學之路並不容易,直到一位德國朋友告訴他,可以在孔子學院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還可以申請孔子學院獎學金赴中國留學,他才在孔子學院老師的幫助下,申請到了獎學金,2013年到河南鄭州學習。

  在鄭州的學業結束後,唐漢明回到印度,馬上投入期待已久的漢語教學工作。但他漸漸發現,會説漢語和會教漢語是兩碼事,可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決定再度返回中國學習。幸運的是,他申請到了碩士項目獎學金,有機會到天津師範大學攻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在天津師大,他通過了漢語水準考試(HSK)6級考試,結識了許多一流的語言學家,並有機會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切磋漢語教學方法。

  具備漢語水準和漢語教學知識的唐漢明有了新的目標——回到印度建一所教中文、推動中印文化交流的學校,這便促成了之後中印學院的創辦。如今,該學院有300多名學生,學生年齡從16歲至55歲,漢語水準從初級到高級。“我們還給MBA學院的學員、在印度的中資企業的本地員工等做漢語和中國文化培訓,同時將漢語教材翻譯成印度當地語言和多種方言。”唐漢明説,“漢語給予我的人生許多機會,我希望我的學生也能有這些機會。”(趙曉霞)

  新聞連結:

  孔子學院獎學金設立於2009年,旨在促進漢語國際推廣,推動孔子學院建設發展,培養漢語教師和漢語人才。

  據初步統計,2/3以上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獎學金畢業生選擇回國在中小學、其他漢語教學機構從事漢語教學等相關工作,或在漢語教學領域繼續深造。

  孔子學院總部不斷推進項目創新發展,2019年起增設漢語國際教育博士類獎學金,形成“研修生—本科—碩士—博士”完整的培養體系。同時,積極吸引社會資源參與獎學金建設,適度擴大獎學金規模。適時推出“一帶一路”專項獎學金,培養沿線國家本土漢語教師人才和漢語人才。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