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洛陽考古人參與項目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2019-12-18 13:29:45  來源:洛陽網  編輯:石麗敏

  日前,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雜誌《Archaeology》公佈了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參與的蒙古國後杭愛省高勒毛都2號墓地發掘項目名列其中,這是中國考古學者參與的國外考古項目首次入選。

  西元前2世紀到西元1世紀,亞歐大陸東部存在兩個幅員遼闊的大國——漢帝國和匈奴汗國。高勒毛都2號墓地出土的文物,讓我們感受到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的碰撞、融合。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洛陽考古人參與項目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M189墓地俯視圖

  1、發掘

  位於匈奴統治腹地,在已發現墓葬中規模較大

  從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驅車向西500多公里,天闊雲低、水草豐茂,這裡是杭愛山山麓。蒙古的重要河流色楞格河就發源於此,它一路向北最終流入貝加爾湖。對中國人來説,杭愛山還有一個更為熟悉的名字——燕然山。

  西元89年夏,竇憲率大軍北擊匈奴,抓獲俘虜不計其數,徹底解決了漢帝國北方的威脅。

  此次發掘的高勒毛都2號墓地位於杭愛山所在的後杭愛省,當年這裡是匈奴的統治腹地,有學者認為匈奴王庭曾經位於這一區域。該項目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蒙古國烏蘭巴託大學考古學系共同發掘,今年是連續第三年開展野外考古工作。

  參與現場發掘的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劉斌介紹,該墓地是2001年發現的一個巨大墓葬區,年代大約相當於我國的西漢時期,10多年間先後進行了數次調查和發掘。“我們主要是對一座編號為M189的墓葬進行發掘,它呈‘甲’字形,總長約50米,是已發現的匈奴貴族墓中規模較大的一座。”劉斌説。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洛陽考古人參與項目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M189墓地出土的銀龍

  2、收穫

  出土文物見證東西方交往,銀龍尤其精緻

  “高勒毛都2號墓地確實和國內墓葬有很大區別,我國墓葬主要是土結構,保存原有形態更加容易;蒙古國土壤含沙量高,發掘時沙子不斷往墓裏滑,很難固定。”劉斌説。

  這一特殊的地質結構也讓考古利器“洛陽鏟”派不上用場——探下去根本帶不上來土。

  美國考古學會評選的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將這座墓命名為“銀龍之墓”,銀龍指的是M189墓葬中出土的一對器物。

  據介紹,這對銀龍分別位於外槨棚板上部人骨身下和槨內,造型如出一轍,呈現比較明顯的西漢時期特點,應該是某種器物上的耳鋬(pàn),起把手作用。“龍的形象在以往匈奴貴族墓葬出土器物上偶有發現,均雕刻在馬具飾品上,這種單體龍形式的器物在匈奴貴族墓葬中屬首次發現。”劉斌説。

  這兩件銀龍的嘴唇明顯上翻,這種風格在中原地區和伊朗地區都有發現,可以看出中原和草原對於龍的形象不斷相互借鑒融合。

  “該墓地還出土了中原風格濃郁的玉帶鉤、西方元素濃厚的獨角獸馬飾等,也體現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劉斌説。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洛陽考古人參與項目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考古工作者的蒙古包駐地(本版圖片由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3、延伸

  文化不斷碰撞融合,奠定統一多民族國家基礎

  著名漢學家費正清曾經闡釋,內亞草原對於古代中國的軍事意義,相當於地中海對於古代歐洲的軍事意義,遊牧民族的騎兵無法根除,只能以某種方式共存。“匈奴、鮮卑、突厥等草原民族和華夏族群的文化不斷碰撞融合,最終奠定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礎。”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嚴輝説。

  “在高勒毛都2號墓地中可以看到不少交往的元素,尤其是一件玉劍璏(zhì)。”劉斌介紹。玉劍璏是古代寶劍上的玉飾之一,穿繫於腰帶上,可將劍固定於腰間。在已發掘的匈奴貴族墓葬中玉器並不罕見,玉璧、玉璜等都有發現,但是劍具上的玉器發現尚屬首次。

  “這樣級別的物品不會出現在邊境附近平民身上,也不可能通過劫掠得到,應該是漢朝賞賜或者因貿易而來,這都反映了當時兩地交流密切。”劉斌説。

  4、幕後

  和蒙古國考古工作者結下友誼,傳播洛陽考古方法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川》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富饒壯麗的草原風光,高勒毛都2號墓地所在的草原腹地,對於考古隊員們來説,有絕美風光也有挑戰。

  在方圓50公里範圍內,沒有人類定居點,沒電、沒網絡、沒信號、沒自來水……“只有幾塊太陽能電池板為相機、電腦等必要設備供電,考古隊員們完全與世隔絕。”劉斌介紹。

  條件雖然艱苦,但不斷涌現的發掘成果讓這些困難都顯得微不足道,持續3年的野外工作讓中蒙兩國考古人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蒙古國的考古工作者對中方嚴謹、細緻的研究方法高度讚賞。

  夜幕降臨,明月升起,空空蕩蕩的草原上沒有一點燈光,大家圍坐在篝火周圍一起烤肉、唱歌,幾名蒙古漢子進行傳統的摔跤比賽……劉斌説:“蒙古考古工作者們還專門創作了一首《高勒毛都之歌》,雖然歌詞的意思不大懂,但大家會一起哼唱。”

  記者了解到,隨著為期3年的野外考古工作告一段落,該項目將轉入室內整理階段,考古工作者們將對出土文物和關鍵性信息進行梳理。我們也期待更多成果的公佈。

  “近年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們不斷走出國門,探尋匈奴、大月氏等古國和中原的聯繫,也將中國較為先進的考古方法留在當地,隨著‘一帶一路’的不斷推進,未來類似活動也將越來越多。”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史家珍説。(洛陽晚報記者 潘立閣)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