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鄉村振興的人才模式實踐——威海市大水泊鎮鄉村振興工作紀實

2020-02-06 14:41:20  來源:消費日報網  編輯:葛寧遠

  鄉村振興的人才模式實踐

  ——威海市大水泊鎮鄉村振興工作紀實

  大水泊鎮地處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東部。國土面積123.4平方公里,交通發達,威海機場位於鎮政府駐地,威石專用線、309國道自境內通過。大水泊鎮同時是威海市最大的優質梨和花香菇、西洋參生産基地。但由於歷史的原因,該鎮經濟發展一直處於威海市的中游。

  2017年大水泊鎮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以來,以“創業大水、智慧大水、書香大水、美麗大水、紅色大水”建設為框架,以“五個振興”為抓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取得顯著成績。2019年12月31日,大水泊鎮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等五部委授予“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鎮”榮譽稱號。

  鄉村振興的總綱:

  鄉村治理,推出陽光·紮根工程

  在全力推進鄉村治理工作的短短兩年多一點時間內,大水泊鎮黨委依照威海市委提出的加強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的有關要求,以“人才”為抓手,總體推出了“陽光·紮根工程”系列管理理念與方法,陽光·紮根工程的核心理念來源於習總書記的三句話“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大家都要牢記,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要為人民用好權,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所以,陽光·紮根工程的內含與目標就是:“陽光落處,幸福紮根;陽光落處,工作紮根;陽光落處,服務紮根。”

  圍繞著“陽光·紮根工程”大水泊政府先後推出了陽光系列與紮根系列服務、管理與治理系列工作與舉措。

  陽光系列涵括:一是陽光黨務,夯實民主基礎。探索成立了育新黨支部,建立起鎮村共同培育、全過程積分量化的發展黨員新模式。建立起農村聯合黨支部,完善農村組織生活制度和黨員管理教育機制,強化政治功能,逐步推進合村並點,全面提升農村黨組織領導力。二是陽光服務,建強服務隊伍。建成大水泊及口子兩個黨群服務中心,方便了群眾辦事,成為威海市鎮級便民服務中心改革的樣板。推行鎮幹部走訪坐班制,包村幹部每週到村坐班兩天,進一步拓寬反映問題渠道,提升了幹部為民服務能力,密切黨群幹群關係。三是陽光平臺,規範財務管理。2017年以來,通過創辦村級事務陽光平臺,農村幹部不再經手現金,各項村級事務都在陽光下運行,避免坐收坐支等問題的發生。平臺運行以來,無新發生三資信訪問題,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四是陽光信用,凝聚發展合力。一方面,村幹部帶頭。通過鎮級評議、村級亮諾踐諾、鎮村全面公示等方式,形成誠信檔案,促使村幹部爭先創優。另一方面,黨員表率。開展五星級黨員評定管理工作,科學設置黨員量化積分考核體系,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另外,發揮先進戶示範作用,推行村民誠信檔案,將志願服務、環境衛生等指標納入其中,形成齊抓共管的治理體系。

  而紮根工程系列,是要把農村工作做到實處、做出實效,把工作扎到基層、底層,扎到老百姓心裏。具體措施包括:

  一是鄉村振興紮根:鄉村振興“專家化”。通過實施鄉村振興首席專家工程、“新村民”入駐計劃,建設鄉村振興工作站、小鎮中心創業孵化基地等人才項目,全國各地具有創造性思維、鄉土情懷的人才不斷凝聚到大水泊鎮,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的動力。二是鄉村治理紮根:鄉村治理“群眾化”。依託鄉村振興學院人才資源及專家學者的社區營造經驗,為鎮村治理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激發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形式,成立專業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體。建立村史館,展現人文歷史及風土人情,強化德治引領,帶動全鎮崇德向善。三是村務管理紮根:村務管理“網格化”。著力構建鎮-片-村網格化三級管理體系,完善“黨委抓村支部書記、支部書記抓黨小組長、小組長抓黨員、黨員聯繫戶”多層過濾的鄉村治理模式,結合“民情熱線找問題、監控網絡查問題、網格員報問題、接待中心解問題”,最大程度將不穩定因素化解在當地。四是村幹部工作紮根:在村幹部管理方面出臺並完善了《大水泊鎮農村幹部月度經常性目標績效考核及星級動態管理辦法》,建立完善“月考核、季賦星、年表彰”的長效管理機制,有效調動起基層農村幹部為村裏辦實事的積極性。

  “陽光工程”和“紮根工程”相輔相成,一個抓治理,一個促發展,形成雙輪驅動,為大水泊鎮的發展起到促進和保障作用。

  鄉村振興的前提:

  陽光平臺 打造和諧的村莊振興環境

  2017年以鎮黨委書記滕新強為班長的新一屆大水泊鎮領導班子上任伊始,通過深入調研發現,鄉村基層的矛盾大多來源於村財管理的長期不透明、不公開。鄉親們由於不能參與村務自治管理,因而産生並加深誤解,日積月累發展成政令不暢、越級上訪等現象。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提出的“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和區委鄉村振興“10+1”框架體系的部署,大水泊鎮黨委、政府創新思維方式,以互聯網和大數據平臺為支撐,搭建集三資交易、物資採購、資金支付、信息公開于一體的村級事務陽光平臺,解決當前農村財務不清、村務不明、百姓不信任的問題,在山東全省率先探索建設陽光平臺系統,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

  陽光平臺系統依託大水泊鎮便民服務中心,以管理規範化、運行陽光化、監督信息化為目標,以大數據驅動“互聯網+村級事務管理”為模式,建設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大水泊鎮陽光平臺”,設置陽光交易、陽光采購、陽光支付、陽光公開四大板塊,建立配套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提高村務財務透明度。

  通過陽光平臺公示系統,揭開了“窗戶紙”,讓村裏“三資”上墻又上網,既維護農村集體財産安全,又夯實農村基層基礎。農村資金、資産、資源是發展集體經濟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物質基礎。針對農村財務存在的公開不全面、不及時、不徹底的問題,經過不斷探索,大水泊鎮在加強農村“三資”管理方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規範。通過陽光平臺公示系統,可有效抓住“三資”管理在公示、交易、採購、支付這四個關鍵的環節,發揮應有的監管、約束作用,杜絕白條入賬、坐收坐支、報賬不及時不規範等問題,抓住“三資”管理,有效穩定村情、鎮情,夯實基層基礎。

  通過陽光平臺交易系統,讓權力“進籠子”,陽光交易,全程公開規範了村幹部施政行為,加強了對小微權力運行監督。針對農村集體資産、資源承包和工程項目招投標中存在的公開面窄、知曉率低、“暗箱操作”問題,成立了陽光交易平臺。通過建立農村産權交易平臺網站,所有涉及産權交易的信息發佈、過程及結果公示,均通過網站進行,所有交易信息一目了然。二是鎮經管中心建立了“農村産權交易中心”。陽光交易平臺的設立,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原則,摒棄了“暗箱操作”的弊端,一方面有效提高村集體資源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農村資金、資産、資源的浪費和流失,規範農村“三資”處置行為。

  通過是陽光平臺採購系統,管好“錢袋子”,不經手現金,不白條入賬。針對農村採購過程不透明、採購價格不公道的問題,大水泊鎮建立農村陽光采購平臺。陽光采購平臺的建立和使用,規範了農村物資採購的程式,有效地加強了村級財務的監管,既為各村提供優質服務,又約束村幹部的履職行為,更讓老百姓明明白白。

  通過陽光平臺支付系統,即時“曬裏子”,支付全程留痕,全程公示。針對村幹部經手現金存在較高廉政風險、缺乏監督的問題,成立陽光支付平臺。推出村務卡現金管理辦法,使每一筆收支都“有跡可查”、“為人所知”。通過由鎮經管站經銀行轉賬結算和使用村務卡支付的方式,將其與村主要負責人、會計、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手機綁定,支付時實現三方即時互相監督,進一步約束幹部履職行為,降低廉政風險。同時研發了銀聯支付程式,極大的減輕了經管站的工作壓力,方便了網上轉賬,實現了長期存貯。

  大水泊鎮村級事務陽光平臺的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組織振興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鄉村治理有效的一個有力抓手,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是穩定了村情、鎮情。陽光平臺運行後,大水泊鎮未新發生任何一起涉及農村“三資”管理的信訪案件,群眾對農村集體“三資”運行的滿意度日益提升;二是規範了村級“三資”管理。陽光平臺運行後,村幹部不經手現金,更不能白條入賬,保證農村“三資”管理的公開、透明,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村幹部幹得清清白白,讓小微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從根源上切斷了村級財務腐敗的一切來源;三是提高了“三資”的使用率和利用率。既有效提高了公共資源的經濟效益,又避免了農村資金、資産、資源的浪費和流失,有效整合了農村資産資源,使集體資源發揮了最大的價值和效益,規範了農村“三資”處置行為。

  鄉村振興的關鍵:

  事業吸引 聚集有鄉村情懷的引領人才

鄉村振興的人才模式實踐——威海市大水泊鎮鄉村振興工作紀實

新入駐項目簽約現場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為了統籌謀劃、科學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黨中央提出“五個振興”的科學論斷:即鄉村産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為鄉村整體振興制定了清晰明確的任務書和路線圖。如何在大水泊鎮這一方小小的天地,完成鄉村振興的任務書和路線圖,是大水泊鎮黨委最重要的課題之一。鎮黨委書記滕新強認為:實現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素,是鄉村振興的抓手。要運用政策、機制、機遇、服務、誠心等多種方式,讓社會各類人才看到鄉村希望、看好鄉村未來、看見鄉村生活,同時政府要抓住各種機會吸引人才來到大水泊,參與鄉村振興。為此政府推出了“鄉村振興首席專家”工程,感召、吸引一批高端、有情懷、有實力的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引領者與執行者。

  201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來自北京清華的紫光教育集團的李淩己博士,看上了大水泊鎮的一所老校址,想以此為基礎創辦一所民辦學校。以滕新強為首的鎮政府領導,通過一系列的努力促成了項目的落地,也開啟了高端人才落戶的序幕 。

  通過李淩己博士,又吸引來了清華的李久太博士、馬新童教授、張晗東教授、李林老師等一大批加入鄉村振興的專家學者。

  1980年出生的清華大學建築學博士李久太,是唐恩設計創始人兼執行總監,是唐山地震遺址公園的設計者,系統創新設計倡導者,其作品曾獲得德國工業設計紅點獎、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以及建築領域多項獎項。2017年夏天,在清華校友的邀請下,李久太博士第一次來到大水泊鎮,那時候,他正在為了他的夢想——“一個設計師為自己夢想聚集的地方”尋找落腳之處,後來這個項目成為“設計谷”。初識大水泊鎮初家村的綠水青山、淳樸鄉情,又了解到威海擁有國家建築設計平臺,還是城市設計試點城市後,李久太就動了在這裡落戶的念頭。

  就這樣,一個大名鼎鼎的年輕國內頂級建築設計專家,在大水泊鎮領導的真情感召下,把這裡變成了成就人生事業的夢想舞臺,他把自己的設計夢植根在大水泊鎮。問其原因,李博士説:“這好比結婚,緣分和感情都到了!”而當地領導的一句話更他堅定了這一想法,那就是:項目與政府的關係不應該是利益的交換,而應該是感情的陪伴。

  緊隨其後,中國建築設計院副總建築師曹曉昕、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宋曄晧等40余位頂尖設計專家也都向 “設計谷”這塊寶地投來了橄欖枝。

  在建設設計谷的同時,李久太博士還積極參與到大水泊鎮的鄉村振興事業中來,成為大水泊鎮鄉村振興的首批首席專家,他選擇了初家村,開始了打造設計師聚集的鄉村振興版——“初心公社”,讓一批有鄉村情懷的設計師成為初家村的“新村民”。

  2019年4月14日,李久太博士和其他29位年輕設計師成了初家村的“新村民”,這些設計師的到來,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一下子熱鬧了起來,成了各級領導參觀的典型。

  通過李久太博士,大水泊鎮還吸引來了的清華大學的鄉村振興工作站、哈爾濱工業大學、湖南大學、天津大學等多所大學的學生教學實習基地項目落地。

  在瓦屋莊村,在國學專家李林博士的感召下,一位80後的年輕人——閆傳明,來到大水泊開始集中全力打造別具特色的 “漫畫村”:一是建設畢可官美術館。以威海籍全國著名漫畫家畢可官先生畫作為主題,流轉閒置房屋41棟,成立集展覽、收藏、普及、創作、教育于一體的現代美術館,並組織書畫等藝術研討交流,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把美學引進農村。二是村內豐富的文化歷史資源、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一批優秀畫家來瓦屋莊采風,並根據村莊特色建設畫家創作基地,為世界各地聞名而來的畫家提供創作靈感與思路,實現藝術與村莊深度結合,為鄉村藝術賦予新的內涵,提升自然人文生活意境。

  打造一個村子是需要合力的,瓦屋村還引入由威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幫扶引進的黃粉蟲養殖項目,這個項目由集體、村民、公司三方合資,以農業合作社形式運營,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貧困戶長久脫貧的同時,讓更多村民加入致富産業。

  有了瓦屋村的示範,李林博士又吸引來近10位各路精英來到文登大水泊,深入農村,承擔起了鄉村振興的工作,如馬曉春棋院來打造“圍棋村”;中國中道禪舞的傳人張麗曼來打造“舞蹈村”等等。

  2018年6月的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台灣資深社區營造專家、台灣朝陽科技大學的陳茂祥教授出席了威海市的一次商務活動。也就在這次活動中,滕新強書記主動結識陳教授,結果兩人一拍即合,萌生了成立大水泊鄉村振興學院的想法。説做就做,時不我待!在其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他們就完成了學院大樓的整建工程,並於當年11月21日舉行了學院的開學儀式。在之後的一年時間裏,他們積極運用學院平臺,招才引智,開創新局,使各路人才源源不斷地涌到這裡。對此,陳茂祥教授有小詩為證:心繫鄉建招才引智,胸懷百姓紮實基層。肝膽相照策士常新,深謀遠慮國富民強。

  通過陳茂祥教授,大水泊又吸引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張海英教授,張教授早年留學日本十多年,一直研究梁簌溟、晏陽初、盧作孚等人在民國時期的鄉建活動,對鄉村建設有著自己獨到的研究與獨特的見解,張教授在大水泊成立了“遠山泊書院”,他不僅從理論上研究鄉村振興,還身體力行地幫助朱家嶺村實現鄉村振興;通過陳教授大水泊鎮還吸引來了台灣的植物專家黃素南博士,在河東喬家打造“花海村”等等。

  通過張海英教授,鎮領導又親赴貴州,請來了張海英教授的學生王成科、遵義著名的女企業家周菲等人加盟大水泊鎮的鄉村振興事業。

  這一系列的落地項目,讓大水泊鎮政府領導明白了一個道理:每個高端人才都是一個寶庫,通過服務好這些人才,讓他們高度認可大水泊,通過示範引領,然後才能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入住。

  就這樣,大水泊政府的領導們通過各種資源、利用各種機會、吸引了一批批人才加入到鄉村振興的事業中來,大水泊鎮現在共吸引了20多位高端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首席專家”,並由他們又吸引了幾百位新村民準備入住。

  隨著各類高端人才的引進入駐,為大水泊人帶來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發展思路。鎮黨委政府果斷的在已經取得的成績基礎上提出:與鄉村振興首席專家工程相結合,政府投資1000多萬,改造鎮原來的糧管所,建立LOFT式人才公寓,打造集辦公、餐飲、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場所——創業孵化基地(被人們稱為‘小鎮中心’),提升生活體驗,融入高端生活功能,帶動小鎮生活品質,為來到大水的這些高端人才們提供一個發揮他們能力、資源的更高端的服務平臺,讓這些人才可以在此繼續創業,在更高層面為地方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讓他們在大水泊根扎得更深。

  2020年元旦,李林博士還為大水泊鎮政府送上了一幅自擬的新春對聯:

  “有容乃大,上善若水,此鎮一村一品,高士如縷真堪聚;

  攜從以眾,擇鄰而居,斯地半城半野,文華薈萃足可期。”

  大水泊是一個有歷史、有故事的地方,這裡是北方“于姓”的發源地之一;這裡在過去出過眾多進士;這裡是天福山起義的重要發源地;這裡在清朝被當地老百姓稱為“大水泊賽北京”;這裡曾經有13道牌坊;這裡曾是抗日戰爭期間日軍重點轟炸的地方;這裡的一個老字號“燕喜堂”已成為全國十大醫藥連鎖,……。而今天的大水泊,這裡是鄉村治理的國家示範;這裡是全國最大的西洋參産地;這裡是鄉村振興的新模式的探索者;更重要的是這裡是一個人才富集區,……。有了這些高端人才的到來,相信大水泊未來一定能演繹出更精彩的新時代故事!(陳志良 康德琴)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