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朱虹、龍溪虎:文壇宗主歐陽修

2020-04-17 13:16:38  來源:新華網  編輯:李佳藝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字永叔,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累贈太師、楚國公。後人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是北宋時期文甲天下,舉國公認的文壇領袖,宋史評價為“天下翕然師尊之”。

朱虹、龍溪虎:文壇宗主歐陽修

  歐陽修畫像

  命運多舛義凜然

  歐陽修自幼出身家境貧寒,生活異常艱辛。景德四年(1007年)歐陽修出生時,其父歐陽觀已經56歲高齡,屬於老來得子。但不幸的是3年後,父親逝于泰州判官任上。歐陽觀為官清正廉潔,為人樂善好施,致使家無余財,歐陽修與母親鄭氏只得相依為命,到湖北隨州投奔叔叔歐陽曄。歐陽曄也是一位清官,家裏並不富裕,好在母親鄭氏受過良好教育,可以教歐陽修讀書寫字。但由於家境貧窮,買不起筆和紙,鄭母就用蘆葦稈在沙地上教歐陽修讀書寫字,從此“畫荻教子”的故事開始在民間流傳。母親的睿智卓識讓歐陽修在苦難的幼年獲得了基礎教育。

  歐陽修天資聰穎,自幼喜愛讀書。常常從城南兒時夥伴李堯甫家借書抄讀,往往書還沒抄完,就已經開始能夠誦讀。“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其叔非常高興,寬慰鄭氏夫人説:“嫂無以家貧子幼為念,此奇兒也,不惟起家以大吾門,他日名重當世”。十歲那年,歐陽修在李家的故紙堆裏,發現了六卷殘破不全的《昌黎先生文集》,如獲至寶,在徵得李父同意後,歐陽修把書借回家裏,工工整整抄錄下來,手不釋卷,在他心裏播下了一顆詩文革新的“火種”。

朱虹、龍溪虎:文壇宗主歐陽修

  歐母畫荻教子

  歐陽修的科舉之路可謂坎坷,一波三折。歐陽修受韓愈文風的影響,讓他在科舉考試的路上連栽了兩個“跟鬥”。1023年(仁宗天聖元年),17歲的歐陽修首次參加隨州州試,因為韻律不合而落榜;三年後,他再次參加州試並通過,然後由隨州薦名參加1027年(天聖五年)春天的禮部貢舉,又一次因為“不合時宜”而落榜。1029年(天聖七年)春,經胥偃推薦,歐陽修參加國子監考試獲得第一,同年秋參加國學解試又獲得第一,第二年參加禮部省試又獲得第一,歐陽修“連中三元”,一時名動天下。

  歐陽修的仕途之路可謂崎嶇,屢被貶謫。1030年(天聖八年)三月,在仁宗皇帝主持的殿試中二甲進士及第,位列第十四名,被授任將仕郎、試秘書省校書郎、充任西京(洛陽)留守推官,從此走上仕途。但歐陽修的仕途之路並不平坦,屢遭貶謫。在他的仕宦生涯中,不止一次遭到貶黜。但前二次貶黜都與范仲淹有關。歐陽修在廟堂之上,剛正凜凜,與范仲淹有著相同的政見.看到范仲淹受到貶謫,他挺身而出,有著“死不失義”的勇氣,義正言辭,直言敢為、不計禍患,其“毅然自守,不為富貴易節”的凜然正氣也得到了人們讚揚。歐陽修從天聖及第、夷陵之貶至慶曆回朝,滁州之謫再到至和回京、移知青州等地,一生三起三落,屢遭誣陷貶謫,而終不改其義然節操,顯示了其大義凜然的人格魅力。王安石曾評價他“果敢之氣,剛正之節,至晚而不衰”,讚嘆之情溢於言表。

  總之,歐陽修童年的苦難、勤奮學習的精神、仕途的磨難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不僅影響了一代士風和學風,還吸引了眾多的同僚和門生集中在他周圍,為他成為文壇宗師奠定了良好基礎。

  文壇宗主領風騷

  歐陽修作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傑出領袖,領導了詩文革新運動,在文壇上獨領風騷,開創了一代文風,為宋代文壇帶來了一股欣欣向榮的風氣,奠定了其文壇巨擘的地位。

朱虹、龍溪虎:文壇宗主歐陽修

  歐陽修書法

  1.在文學主張上提出“文道並重”。北宋詩文革新是繼唐代古文運動後而掀起的一場文學改革運動。歐陽修為改變宋初文壇華而不實無病呻吟的文風,他高舉“古文”大旗,在繼承韓愈“文以載道”文學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文”與“道”並重的觀點,開創出一種新的散文風格,令人耳目一新,直接推動北宋文化攀上中華文化的“高峰”。

  2.在創作實踐上提倡平易生動。歐陽修啟蒙時期學的都是“古文”,即“散文”,散文與駢文完全不同,它重內容,喜用單句且不講求韻律。歐陽修曾經科舉考試時寫“古文”而二次科舉落榜。因此,歐陽修十分懊惱,利用一切機會“推銷”“古文”,直接闡明“時文”的危害,明確要求改變文風。但他在創作實踐上,摒棄了韓愈文章怪奇難懂的一面,從平易近人出發,倡導平實簡樸文風,不用冷僻之字,借用駢文句式的長短變化,注意文句之間的聯繫和銜接,使語句輕快通暢,展現了其“文從字順”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暢、含蓄婉轉的風格,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

  3.在文風轉變上消除文壇積弊。北宋初期,浮糜的“西昆體”和險怪的“太學體”大行其道,科舉考試重“駢文”,注重形式,要求對偶用典堆砌詞藻,尤其重視韻律。這種一味好奇尚怪、粉飾太平的文風風靡整個文壇。到仁宗時期,歐陽修主持科舉考試,以“貢舉”為“指揮棒”,恢復以“古文”取士。此舉猶如一枚炸彈震動了浮糜的北宋文壇,讓那些一心想金榜題名的考生紛紛改弦易轍,開始認真鑽研“古文”,從而考場上已經看不到嘩眾取寵的“四六時文”,“太學體”的領袖劉幾改名“劉輝”竟然高中“狀元”,北宋文壇風氣由此為之一新,扭轉了多年以來的文壇積弊。

  4.在改革方向上注重統籌推進。歐陽修把文風、學風和政風的變革統一起來作為社會變革的重要手段。他認為,要實現整個文風的改變,必須依靠“頂層”推動,他頻頻上書,提出改革主張。建議仁宗皇帝通過改革科舉取士標準,“倒逼”士子改變文風,通過改變文風進而改變政風,通過改變政風提高治理效率,從而徹底扭轉吏治腐敗、奢靡成風、積貧積弱的政局,達到“富國強兵”的根本目標。

朱虹、龍溪虎:文壇宗主歐陽修

  總之,歐陽修在北宋詩文革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他的主持和倡導下,改變了北宋文學發展的基本走向,使得宋初艱僻險怪、淫靡浮弱的文風得以轉變,開啟了宋代文壇令人耳目一新的風貌。

  詩文蓋世耀文壇

  歐陽修以文章名冠天下,一生詩文成果頗豐,成績斐然。作為宋代第一家,被尊為“一代文宗”。以《歐陽修全集》統計,其詩今存八百八十二首,散文有兩千兩百二十篇,“文章一齣,天下士皆嚮慕,學之猶恐不及,使得一時文風大變”,對後世的文風和文學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光耀著整個北宋文壇。

  在詩歌方面,歐陽修繼承了白居易和韓愈的傳統,從梅堯臣坎坷的遭遇中提出了“窮而後工”的創作主張,認為詩人“內有優思感憤之鬱積,其興于怨刺”,才能感受真切,寫出“人情之難言”的作品。歐陽修“窮而後工”的創作主張從詩歌創作、社會生活和詩人獨特的生活經歷等方面,深刻闡述了作家的生活道路與創作的關係,將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狀態和詩歌創作的形式聯繫起來,注重真實的內容與相應的辭採相結合。其詩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現實題材,如《邊戶》;二是表現自己的生活境遇和個人情懷之作,如《別滁》;三是反映風土人情的咏史詩,如《望江南·江南柳》;其中的代表作是《生查子·元夕》,寫的是元宵節觀感,最有名的兩句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表現了當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他約我黃昏以後同敘衷腸的喜悅心情。

  在散文方面,歐陽修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提出“文道”並重的文學思想,把文學形式與思想內容相提並論,大大地提高了文學的地位。歐陽修在散文創作方面成就最高,對後世的影響也最大。他繼承了韓愈“文從字順”的特色和章法結構,其散文內容充實、形式多樣,創作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形成了簡約有法、迂徐有致、平易暢達、圓融輕快的寫作風格,文章皆為有感而發。其散文有三大特點:一是文體多樣,有政論文、史論文、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多種文體,議論、敘事和抒情兼備;二是吸收了“古文”與駢文之長處,對四六體也進行了革新,確立了文賦新形式;三是創作富於變化,開闔自如,具有和諧的韻律感,創造了一種平易自然的新風格。其中寫景敘事散文是歐陽修散文的突出成就之一,《醉翁亭記》是此類散文中的佳作。《醉翁亭記》寫于滁州,文章圍繞“樂”字而展開,讓作者沉“醉”在山水美景和與民同樂之中,把寫景、敘事、抒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富有詩情畫意。文中各句都以“也”字落腳,創造性地連用二十一個“也”字,形成了一唱三嘆、餘音繚繞的韻律迴環美,別具清新格調。《醉翁亭記》可以説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典範地代表其一唱三嘆的“六一風神”散文美學風格,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名句是宋之後歷代文人的必引之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此文也是歐陽修文風成熟的標誌。

朱虹、龍溪虎:文壇宗主歐陽修

  蘇軾手書《醉翁亭記》拓片

  總之,歐陽修領導了詩文革新運動,在當時的文人群體中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其詩文成就引領一代文風,閃耀著整個宋代文壇,奠定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礎,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蘇軾評價其文説:“論大道似韓愈,論本似陸贄,紀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

  千古伯樂薦賢才

  歐陽修作為文壇宗師,不僅文章錦繡,而且獨具慧眼,對有識之士極盡讚美,甘為人梯,竭力推薦,使當時一大批默默無聞的青年才俊脫穎而出,為國薦才,名垂後世,堪稱千古伯樂。

  北宋時期,文風鬱鬱,雄才輩出,燦若星辰,這與歐陽修對人才的大力提攜分不開。正因為歐陽修堪為人師的道德文章,才有了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等文壇巨匠和張載、程顥、呂大鈞等曠世大儒。歐陽修一生桃李滿天下,連包拯、韓琦、文彥博、司馬光也曾經是他的弟子,得到過他的讚賞與推薦。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唐宋八大家中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五人,均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和提攜,從而名揚天下,成為當時文壇主將。正如陳寅恪評價歐陽修所説:“貶斥勢利,尊崇氣節,遂一匡五代之澆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為我民族遺留之瑰寶”。

朱虹、龍溪虎:文壇宗主歐陽修

  1.提攜曾鞏,發現蘇軾。曾鞏少年成名,擅于策論,對科舉之文不屑,屢試不第。曾鞏在考試失利後,通過家世渠道給歐陽修寫了一封自薦信,由此得到歐陽修的接見。曾鞏以一篇《時務策》獻給歐陽修,歐陽修讀罷大為讚嘆:“過吾門者百千人,獨于得生為喜”,遂收曾鞏為徒,悉心栽培,最終考中進士,名滿京城。歐陽修與蘇軾可以説是“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歐陽修發現蘇軾有一段小小的波折。歐陽修擔任京城會考主審官時,因擔心一篇奇文為自己的學生所作,怕授人口實,將蘇軾本來可以獲得第一的文章列為第二,直到發榜時,歐陽修才知道實情,心裏十分愧疚,但蘇軾卻從不計較,還與歐陽修結為忘年交。蘇軾的出眾才華和寬廣胸懷讓歐陽修讚嘆不已:“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正式收蘇軾為弟子。此後,歐陽修與蘇軾一起成為北宋文壇耀眼的雙星,攜手鑄造了北宋文學的輝煌。

  2.改革科舉,為國選才。歐陽修針對北宋科舉制度存在的弊端, 上書仁宗皇帝,提出了許多改革科舉考試的主張。嘉祐二年 (1057),歐陽修在知貢舉期間進行了改革嘗試,通過改變科舉取士標準,對西昆體與太學體進行堅決整頓,變詩賦取士為策論取士,為朝廷選拔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 曾鞏、曾布、程顥、朱光庭、呂惠卿等均為嘉祐二年貢舉進士。嘉祐四年(1059),歐陽修再次擔任主考官主持科舉考試,繼續整頓文風,明確要求文章必須平實質樸、言之有物,凡華而不實、奇澀險怪者,一律不取。這使得一心想要金榜題名的讀書人紛紛改弦易轍,考場上再也看不到嘩眾取寵的“四六時文”,北宋文壇文風為之一新。歐陽修在大力改革文風的同時,十分注重發現和選拔人才。北宋嘉佑二年科舉共錄取進士388人,《宋史》有傳的有22人,三品以上高官有9人,副宰相以上有7人,堪稱科舉史上的盛舉。

  3.心胸開闊,推賢薦能。宋代人才輩出,群星燦爛,與歐陽修的學識、眼光和胸懷密不可分。歐陽修曾經擔任諫官和吏部流內銓,有權評論時政和朝臣的功過,對地方官員的升降賞罰起著決定性作用。但他心無旁騖、秉公用權,薦人出以公心,外舉不避仇,培養提拔了一大批新人,經他舉薦的賢能不計其數,文壇上有“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五位文學家,還有宋朝幾大學術流派的重要人物,如“洛學”的程顥,王安石“新學”的重要成員呂惠卿、曾布等。政壇上歐陽修向宰相杜衍推薦曾鞏,後又懇請皇上予以重用,結果曾鞏晉陞為實錄檢討官,成為朝廷名臣。嘉祐六年,歐陽修任參知政事,不計前嫌,向宋仁宗皇帝推薦了政見不同、與他有些矛盾的呂公著、司馬光、王安石三個可任宰相人選,其人格魅力世人無不敬仰,其死後被追封為太子太師,後來又被皇帝賜號“文忠”。

  總之,歐陽修愛才心切、求才若渴、舉才之功,無與倫比,正如《宋史·歐陽修傳》所説:“獎引後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為聞人”。世人稱之為千古伯樂實不為過。

  義通古今,學貫中西。歐陽修作為中國文化史上真正名垂千古的文學家、史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大學者,不僅對中國文學産生了巨大影響,而且對世界文壇也産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早在14世紀中葉,歐陽修的作品傳入周邊鄰國,日本、朝鮮等國開始翻譯研究其詩文,大受歡迎。19世紀後期,歐陽修的詩文傳入西方,先後被譯成英、德、法等國文字,散文《醉翁亭記》收入世界文學簡史叢書,在世界文壇上享有盛譽。

朱虹、龍溪虎:文壇宗主歐陽修

  永豐歐陽修紀念館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