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北京:60余場活動歡慶豐收喜迎小康

2020-09-23 09:09:46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趙瀅溪

北京:60余場活動歡慶豐收喜迎小康

  昨天,在門頭溝王平鎮農民豐收節開幕式上,眾多農業能手獲得獎勵。本報記者 王海欣攝

北京:60余場活動歡慶豐收喜迎小康

  昨天,門頭溝王平鎮農民豐收節開幕,遊客在採摘京白梨。本報記者 王海欣攝

  本報訊(記者 孫雲柯)昨日是農曆秋分,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的系列豐收節慶祝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從即日起至11月初,全市將舉辦房山秋收節、通州農民藝術節、昌平蘋果文化節、採育葡萄旅遊文化節、佃起村首屆開鐮節等60余場慶祝活動,涵蓋文體展演、傳承京韻農耕文化等多個方面。

  昨天上午,“美麗鄉村·築夢有我”豐收節專場暨北京市慶祝活動、房山區秋收節開幕式在長陽鎮舉行,活動在喜慶熱烈的農民鼓樂歌舞《好收成》中正式開始。《葡萄成熟時》《我們是一家人》《鄉村“家”文化》等微電影,小中見大,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北京農業的新發展、農村的新氣象、農民的新風貌,歌舞表演《小康路上,一個不少》更是將活動帶入了高潮。

  現場還發佈了備受期待的“京郊最佳”網絡評選結果,展示了“京郊最受歡迎農産品品牌”和“京郊最具影響力農産品電商”的風采。房山農民好把式老田分享了“種植黑科技”,密雲新農人孔博講述了“為農産品插上電商翅膀”,創業創新的激情鼓舞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兩個小時的現場慶祝活動,將豐收的喜悅和小康生活的幸福展現得淋漓盡致。

  自2018年起,我國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從國家層面為農民設立的節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本市將以小康文明為引領,以傳京味文化、講“三農”故事、樹農業好品牌為切入點,圍繞“慶豐收、迎小康”的主題組織開展系列慶祝活動,搭建農民創業創新的廣闊舞臺,打造充滿活力的城鄉公共文化空間,吸引城鄉居民共同參與,推動城鄉深度融合。

  今年全市系列慶祝活動主要集中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主要包括“慶豐收、迎小康”成果展示、“豐收節”直播帶貨、“京郊最佳”評選、“北京農産品品牌”網絡宣傳推介、“京郊農産品”電商消費季、暢遊京郊·北京鄉村旅遊節推廣活動、“奔向小康”鄉村半程馬拉松賽等。

  另外,各涉農區也都準備了豐富多彩的鄉村特色文娛活動,比如朝陽區“築夢新時代、攜手奔小康”彙報演出、延慶區“歡慶豐收、喜迎小康”文藝演出、通州區豐收趣味運動會、密雲區“我的鄉村更美麗”演講競賽等。活動還將通過實物展覽、技藝展示、雲上游覽等形式集中展示京郊民俗傳統和京味特色文化。各涉農區農村疫情防控中涌現的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也會在豐收節期間集中宣傳和展示。同時,為提振消費信心、活躍消費市場、帶動農民增收,密雲、房山、通州、延慶等區將依託區域産業優勢,在豐收節期間舉辦農産品、旅遊線路、民宿等産品和服務的線上線下展銷推介活動。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農民豐收節系列慶祝活動相繼展開,不僅將在繁榮鄉村文化、拉動鄉村産業、活躍城鄉市場等方面産生積極影響,還會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提振信心上發揮積極作用。本市將堅持打造京郊特色文化符號,持續推進豐收節成風化俗,讓豐收節成為“三農”事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載體。

  蟹肥稻香引客 高粱穀子成景

  “農田是咱的金飯碗”

北京:60余場活動歡慶豐收喜迎小康

  昨天,隨著中秋國慶雙節的臨近,豐台區佃起村金崗農業園裏迎來稻香蟹肥的好時節,農業園裏的花生、紅薯、老玉米,尤其是稻田蟹受到遊客的青睞。本報記者 劉平攝

  本報記者 孫穎

  曾經這裡是看天收穫的低效農田,如今這裡蟹肥稻香,引城裏人打卡;曾經這裡是牤牛河邊一片閒置農田,環境臟亂蒿草叢生,如今這裡是穀子地青紗帳成了美景……在豐台區王佐鎮,閒置低效農田被重新挖掘,煥發生機,形成一村一品的鄉村旅遊品牌,不僅解決了村民就業,還吸引了大量的城裏人,村裏人高興地説:“田地重新成了咱農民的金飯碗!”

  稻田一片金黃,飽滿的稻穗低垂著頭,腳下水波清澈見底,一隻只螃蟹在稻子中間穿行,遠處叫不出名的鳥兒掠過稻田。這樣的場景就出現在王佐鎮佃起村金崗農業園。

  “抓到了抓到了!”“小心小心,別讓螃蟹給夾到了!”“我逮著一隻,個頭不小!”老老少少在稻田裏和螃蟹做“鬥爭”,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這裡原來就是普通的農田,所在的地塊兒曾經叫南崗洼,顧名思義,非常低窪,積水嚴重。“早前就有種稻子的傳統,清水稻,還曾經是貢品。”佃起村黨總支書記劉星告訴記者,後來隨著水位下降,這裡就成了普通農田,種一些玉米、麥子,那可是看天收穫,一場大雨就可能讓收成泡湯,也沒有人愛侍弄這片田地了,漸漸地就閒置了。

  今年,這片農田進行了提質,墊高了50釐米的種植土,進行了復耕,恢復了60畝地的水稻。“5月份插秧時,為了增加土地的附加值,我們投放了1萬5千多只盤錦蟹苗,喂的都是蝦米、小魚和老玉米,螃蟹長得又肥又大,大的都有3兩重了,已經訂出了五六百隻。稻米的預訂數量也達到了2萬斤,10月18日我們還準備舉辦開鐮節,讓更多的城裏人來感受豐收的樂趣。”劉星告訴記者,高標準農田復耕也帶來了生態環境的提升,早上會有白鷺等水鳥前來捕食,野鴨也常住在這裡,時隔40多年的稻田回來了,稻花香裏説豐年的情景再現,不僅勾起了村民們美好的回憶,也成了城裏人打卡的網紅地。

  稻田蟹的成功,讓村民們看到了土地的力量,明年村裏還將拓展稻田種植面積,繼續拓展“雲上種田”的一分田項目,讓這片土地為村民創造更多價值,帶來更多福利。

  佃起村向西約5公里,是西王佐中心村今年新打造的科普農業文化體驗園。走進體驗園大門,兩側是一望無垠的穀子地,眼前是密密麻麻的青紗帳,一群群麻雀在這裡起落,一座山的山頂上有三輛紅色的拖拉機,中間那輛還是第三套人民幣上的“同款”。

  體驗園項目負責人李洪剛告訴記者,這片土地是村裏的農田,但是多年來一直閒置,環境臟亂,長滿了蒿草。今年村裏對這塊田地進行復耕,特意選擇了穀子和高粱作為主要農作物種植。“穀子成熟時一片金黃,高粱熟了也是紅彤彤的,不僅景觀效果好,而且在北京也很少有種植,更能形成景觀供遊人欣賞。”

  為了增加觀賞效果,他們還從周邊各村把庫房裏的拖拉機、收割機等大型農機請了出來,共有十幾個機型30多臺,陳列在樹下林間,還沒有正式開園就已經吸引了不少人前來圍觀了。李洪剛説,體驗園計劃在“十一”期間正式開園,屆時穀子黃了高粱紅了,歡迎廣大市民前來觀賞收穫的場景。

  土地一直是農民的飯碗,鄉村的好山好水好風光和原汁原味原生態的農業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鄉村旅遊正悄然伴隨整體旅遊業的復蘇重新煥發生機。豐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近年來豐台區農村地區不斷盤活閒置農田,推出了“插秧節”“開耕節”“油菜花海”“向日葵花海”等一系列特色農事活動,在“農事體驗”的大名片下,形成水稻種植、高粱種植、花海觀賞等一村一品特色旅遊項目,不僅確保了農田復耕,也為豐台區結合區位特點和資源稟賦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理出了新思路。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