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湖北:“眾人拾柴” 共建世界級産業集群

2021-09-13 14:26:40  來源:湖北日報  編輯:趙春曉

  原標題:光芯屏端網、汽車製造和服務、 大健康和生物技術——“眾人拾柴” 共建世界級産業集群

湖北:“眾人拾柴” 共建世界級産業集群_fororder_1

5月14日,湖北聯新顯示科技有限公司無塵車間內,自動化生産線有序運轉,工人正趕制訂單。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通訊員 李幹勝 攝)

湖北:“眾人拾柴” 共建世界級産業集群_fororder_2

8月24日,湖北泛力科光電有限公司(武穴)無塵車間,員工正在加緊趕制觸摸屏訂單。(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湖北:“眾人拾柴” 共建世界級産業集群_fororder_3

4月14日,威馬汽車黃岡基地總裝車間,工人在生産線檢測即將出廠的新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通訊員 汪秀玲 肖復蘇 攝)

湖北:“眾人拾柴” 共建世界級産業集群_fororder_4

5月14日,天璣智谷(湖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趕制液晶顯示屏訂單。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到2023年,形成光芯屏端網、汽車製造和服務、大健康和生物技術等領域的世界級産業集群。

  實現這一宏偉夢想,不能僅靠武漢單打獨鬥,還需要“兄弟班”眾人拾柴。

  瞄準世界級産業集群,武漢都市圈九城攜手,以産業協同為紐帶,明特色、揚優勢、補短板,協同發展,形成高品質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擁抱機遇

  九城角色定位分明

  革命老區黃岡,長期工業“腿短”。

  為了破解這道難題,黃岡從未停止探索,紅土地上“畫格子、種工廠、栽企業”,推動傳統農業向新型工業化轉變。

  2021年3月,機遇再次來臨,武漢城市圈發展被正式寫入國家中長期規劃,以武漢為中心,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

  作為武漢城市圈中的一員,以什麼樣的姿態融入“圈”中?

  黃岡的答案是:瞄準“産業同鏈”,與武漢錯位協同、承接配套、共建園區。

  6月,黃岡市發佈首部産業地圖,確定以“863”為主導的産業框架體系,打造食品飲料、醫藥化工等8個支柱産業,高端裝備、新能源等6個新興産業,人工智能、生物育種、氫能與儲能等3個未來産業。其中,梳理融入同城化發展的重點項目59個,計劃分3年完成。

  鄂州,得益於“光谷東擴”和花湖機場的落地,今年鮮明提出,打造綜合國際物流樞紐新城,瞄準“光芯屏端網”和“大健康”兩個萬億級産業集群做配套。

  孝感,將“一體化”發展升級為“同城化”發展,更加精準全面對接武漢城市圈規劃,打造中部地區製造業發展新高地。

  黃石,傳統老工業基地,發展動能悄然轉換,從鋼鐵水泥到“芯屏端網”,打好臨空臨港臨光谷牌,主動承接武漢配套産業,實現供應鏈産業鏈協作發展。

  咸寧,以智慧終端元器件、新型顯示材料、高性能絕緣材料為主攻方向,鎖定電子信息産業全面發力。

  2017年,投資50億元的長飛潛江科技園投産。隨後,日本信越、法國液化空氣等世界級企業入駐,新硅科技、普利光纖等多家配套企業跟進,一座“光纖小鎮”在當地崛起。

  在“雷軍的故鄉”仙桃,首期規劃用地1000畝的小米生態鏈智慧製造産業綜合體,與位於光谷的小米武漢總部隔空呼應。去年,廣東全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0億元,在小米仙桃綜合體建設年産50萬台小米掃地機器人的智慧家電生産線,達産後可帶來10億元年産值。

  天門市對接武漢“芯”産業,引進芯創電子産業園,建設晶片封裝測試基地,依託武漢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引進培育規模以上生物企業51家,年産值達到200億元。

  城市圈內,城市的産業定位更加精確,發展思路愈加明晰。

  優勢互補

  企業爭相“連結”武漢

  今年4月,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與武漢經開區正式簽約。未來3年內,科大訊飛計劃在漢建成科大訊飛華中總部、訊飛人工智能華中研究院以及人工智能産業加速中心。

  有敏銳的眼光不止是科大訊飛。

  看好武漢城市圈發展機遇,一批國內重點龍頭企業紛紛進駐武漢。今年以來,武漢吸引了中科創達、中國電子等多家高新企業來漢設立區域總部。

  武漢提出目標藍圖:到2025年,武漢市總部企業數量力爭突破400家;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大型央企在漢設立總部(區域總部、功能型總部)企業數量達80家。

  總部扎堆武漢,帶動城市圈招商熱潮。

  去年底,麥當勞中國攜四大供應商(泰森、賓堡、新夏暉、紫丹)落戶漢孝産業新城,組團打造全球首個供應鏈智慧園區。在麥當勞中國CEO張家茵眼裏,“孝感與武漢是天然一體。”

  主鏈在武漢,配套在城市圈,漢孝經濟往來日漸密切。孝感市118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由漢資控股的近280家,佔了約1/4;全市25家大型建築企業中,有4家總部設在武漢。

  這個潛力無限的“圈”,猶如一塊巨大的海綿,吸納著各方資本。今年5月,武漢首次集中邀請城市圈8大城市共享招商資源,一場大會簽約近4000億元。

  在企業家們看來,落戶城市圈,既可依託武漢科技和人才優勢,又在土地、房産、人工上降低了成本,産品還可以通過武漢輻射整個華中市場,可謂一舉多得。

  總部位於深圳的天璣智谷産業園落戶黃石兩年,銷售收入翻兩番。産業園專注顯示終端生産,最看重“兩小時供應鏈”,武漢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是國內顯示屏“三強”,公司選址黃石,可就近訂制最優質的原材料。

  打造産業集群,武漢城市圈兄弟城市“合唱共舞”,重點探索總部經濟、共建園區、飛地經濟、聯合招商等合作模式,推動武漢與其他8個城市利益共享、優勢互補,逐步形成總部、行銷、註冊在武漢,配套、基地、生産和輔助産品在8市的産業雙向轉移生態格局。

  同頻共振

  進軍世界級産業集群

  今年初,一款名為威馬W6的無人駕駛智慧純電動SUV在黃岡下線,即將開始量産,將於今年上海車展正式上市。

  威馬W6來自位於黃岡産業園的湖北星暉新能源智慧汽車生産基地,可獨立識別路線、避讓障礙物、準確登臺,全程無人員在車內駕駛。

  無獨有偶。孝感圍繞武漢打造萬億級汽車及零部件産業集群,主動對接武漢東風本田、上汽通用、神龍、東風乘用車等,以技術升級推動孝感氫能産業、燃料電池商用車整車及汽車産業發展。

  一直以來,我省汽車産業沿“漢十襄隨”和“宜荊荊”兩條走廊展開,重心相對偏西。黃岡、孝感等地汽車産業的崛起,意味著湖北汽車産業佈局開始向東延伸,並向智慧製造升級。

  “光芯屏端網”是我省重要産業集群。其中“屏”産業上,京東方、天馬微電子、華星光電等三大顯示面板巨頭皆佈局武漢,50多家上下游企業在光谷投資千億元。同時,在鄂州、仙桃、潛江、荊門等省內多地均有産業鏈佈局。2020年,江西聯創電子將生産、研發團隊整體遷移到黃石,“我們與武漢三大頭部企業、深圳液晶面板下游企業都有密切合作,可謂一個項目跨省享用了三地資源。”公司副總經理王少峰説。

  放眼大健康,湖北生物産業“發動機”光谷生物城,在全省的“飛地”園區已達16個。僅在城市圈內,就在天門、仙桃、黃石、黃岡4地,共建了武漢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地方産業園。其中,天門生物産業園重點發展化學原料藥和製劑、皮膚外用藥生物制藥和衛生材料,仙桃生物産業園則重點發展生物制藥、中成藥、健康保健品、特色醫療器械、生物環保、生物農業等。

  借助中心城市的能級提高自身的能級,武漢城市圈特色産業集群活力四射,從“相加”到“相融”,躋身價值鏈最高端。(湖北日報 全媒記者 胡瓊瑤)

  借“光”做大一塊“屏”

  咸寧平均每天要産出多少塊手機玻璃蓋板?答:104萬塊。

  8月底,在赤壁高新區,維達力實業(赤壁)有限公司生産車間,整齊排列的機器一眼望不到頭,工人們正全力趕制訂單。

  維達力是香港中南創發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專業從事平板玻璃深加工技術及設備製造、觸控系統製造、視窗防護玻璃的研發、生産和銷售,已與三星、華為等世界一流企業穩定合作。目前,維達力三期項目已建成投産,四期正在籌建,總投資超過75億元。

  不靠海沿邊,也無大的港口,來自深圳的維達力卻獨獨青睞赤壁。“看中的就是武漢城市圈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公司負責人王偉坦言。

  2015年,維達力投資25億元,在赤壁建設了一期生産基地,隨後,公司總部從深圳遷到赤壁,並一再追加投資。如今,公司佔地面積600余畝,員工超過6000人,預計今年實現産值超50億元。

  近年來,咸寧搶抓武漢“光芯屏端網”産業集群發展機遇,積極對接光谷科創大走廊,打造華中電子信息基礎材料基地和光電子信息産業基地,將智慧終端元器件、新型顯示材料、高性能絕緣材料、大數據和軟體服務等行業作為發展重點和主攻方向。

  南玻光電生産車間裏,一塊塊超大玻璃“流”出生産線,機器人將玻璃“抓”起,送往下一道工序。公司負責人王明忠在展示臺上隨手挑起一塊扔在地上,蓋板絲毫未損。

  “不僅比紙薄,而且抗跌落、抗劃傷!”王明忠介紹,該公司于2018年在咸寧高新區投産,當年公司生産出僅0.2毫米厚的超薄電子玻璃,解決了電子玻璃的厚度問題,與日本旭硝子、美國康寧等國際一流企業同臺競技。在此基礎上,公司繼續投入研發,去年生産出超高性能鋰鋁硅酸鹽電子玻璃,解決了抗跌落和抗劃傷的性能問題,今年又研發出升級版本。“不僅打破我國高端蓋板玻璃依靠進口的歷史,而且産品銷量在行業和國內市場均遙遙領先!”

  近幾年來,為了趕超世界領先技術,南玻光電玻璃投入研發超過8000萬元,擁有49項技術專利和科技成果。

  目前,以維達力、南玻光電、三贏興、瀛通電子等企業為龍頭,咸寧市電子信息産業初步形成發展鏈條。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完成産值130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6.5%。(湖北日報 全媒記者 周鵬)

  專家訪談

  在産業協同中邁向高水準  武漢市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 李春洋

  産業發展是區域經濟活力的重要動力之一。武漢城市圈城市産業協同發展應找準各城市比較優勢,推動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加快現代産業體系建設,以創新推動産業結構邁向中高端水準,合力打造世界級萬億級特色産業集群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

  錯位發展是區域産業協同發展的有效途徑,武漢城市圈9個城市有各自的發展優勢與潛力,其分工佈局應差異化。針對當前武漢城市圈産業發展不平衡、同質化嚴重等問題,應學習借鑒長三角地區發展經驗,編制“武漢城市圈産業發展地圖”,加強9市的産業發展規劃對接,選擇重點突破的産業鏈環節,吸引培育一批企業主體,促進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協作配套,構建大中小城市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武漢市重點佈局高端製造、研發設計、總部經濟、銷售服務等産業鏈環節,推動生産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産業創新高地。其他8市發展製造配套産業、資源型工業以及旅遊業和特色效  業,以創新鏈引領産業鏈延伸完善升級。

  在産業協同中,共同邁向發展高水準。武漢要發揮龍頭引領優勢,加快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實施“上雲用數賦智”行動,開放共享數據要素市場,打造全國數字經濟標杆區域。同時,9城攜手共同推動先進製造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形成光芯屏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製造和服務、大健康和生物技術等萬億級世界産業集群。探索總部經濟、共建園區、飛地經濟、聯合招商等合作模式,推動武漢與其他八市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促進武漢一般製造業向圈內8市有序轉移,逐步形成研發在武漢、製造在城市圈,頭部在武漢、鏈條在城市圈,融資在武漢、投資在城市圈,主鏈在武漢、配套在城市圈的一體化發展格局,帶動全省加快構建戰略性新興産業引領、先進製造業主導、現代服務業驅動的現代産業體系。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