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長壽湖綠色發展換來“碧水金山”

2017-06-16 11:12:51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陳香 | 責編:石麗敏

【長壽】長壽湖綠色發展換來“碧水金山”

長壽湖西岸公園。 (長壽湖管委會供圖)

  “老闆,有長壽湖生態魚嗎?”14日,長壽湖風景區外的欣欣魚莊剛剛開門不久,就有幾波遊客前來詢問。雖因禁漁期的原因,魚莊沒有做成這些買賣,卻讓魚莊老闆對半個月後的紅火生意,有了良好的憧憬和預期。

  “依託長壽湖,現在不僅是做魚生意的過上了好日子,開農家樂的、種果樹的、各類攤販,他們的日子都越來越好了。”長壽區一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在“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長壽湖已重煥新顏,碧水青山的環境不僅成為遊客的最愛,也成為了當地數十萬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載體。

  保護優先,生態搬遷為長壽湖“減載”

  “長壽湖生態環境的變化也是一波三折。”説起長壽湖的生態保護和發展,長壽湖管委會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楊俊偉很感慨。

  他告訴記者,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的網箱養魚破壞了長壽湖水質,到90年代時,長壽湖的水已由二類水質變為了劣五類水質。為加強對長壽湖的管理,2003年長壽區成立了長壽湖管委會,用三個月時間取締了網箱養魚。但由於周邊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污水、垃圾、農村面源污染又成為影響長壽湖生態環境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長壽在‘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理念的引導下,啟動了長壽湖區域的生態搬遷。”楊俊偉説,此次生態搬遷涵蓋了長壽湖各島嶼以及湖岸500米範圍內的近2000戶居民,目前已累計投入近5億元,完成了1200多戶居民的生態搬遷,另有400余戶居民的生態搬遷正在推進中。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實現了長壽湖生態環境的減載,也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産生活條件。

  此外,長壽湖還投入7000多萬元對周邊環境進行治理,建設了10個場鎮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管網近百公里,購置了4艘大型機械化清漂船、12艘小型清漂船、20艘人力清漂船進行清漂。

  通過不斷努力,目前,長壽湖由流入時的四類水質,達到流出時的三類水質,每年有1/3的時間還能達到二類水質。

  生態修復,立體生態整治奠定生態之基

  長壽湖生態環境的改善並非一朝一夕,除了要時刻保護好現有的生態環境外,對遭到破壞的環境也需進行生態修復,這不僅包括庫岸周邊環境的修復,也包括對水體環境的修復。

  管委會機關黨支部書記張鵬説,實施生態搬遷後,長壽湖的各島嶼和湖岸遺留了大量的土地和低效經濟林。管委會投入大量資金,對這些地域進行了全方位的綠化、低效林改造和湖岸治理,修復其生態環境。其中,“壽島”就栽種了香樟、水杉、黃角蘭等數十個品種,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小型植物博物館。

  在壽島對岸的灘塗上,還栽種了紫薇、三角梅、臘梅、桃花、櫻花等十余個品種的植物,打造出了“四季花海”,讓以往普普通通的“壽島”,成為了長壽湖有名的特色美景之一。

  目前,長壽湖已累計完成生態修復1.4萬畝,不僅使8公里的湖岸線綠意盎然,還借此打造出了西岸公園、壽島等景點,為長壽湖旅遊業發展打下了基礎。

  如今,隨著水質的改善,前來長壽湖過冬的候鳥種類已達到30多種,每年前來觀鳥的愛好者超過千人。

  旅遊富民,人人受益形成共抓生態保護格局

  長壽湖周邊有10個鄉鎮,如何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問題?長壽湖給出的答案是“雙區並行”,以旅遊帶動當地綠色發展,進而形成生態保護與發展的良性互動。

  “所謂的‘雙區並行’,指的是風景名勝區和旅遊度假區並行發展的戰略。”楊俊偉説,按照長壽湖的相關發展規劃,長壽湖被分為了四個區域,其中,生態林地區以生態保護為主;田園風光區主要發展農家樂和垂釣等産業;水上動感區則是長壽湖景區的核心部分,除觀光外還佈局了很多水上娛樂項目;旅遊度假區則以酒店集群、旅遊地産為主。

  楊俊偉説,通過這一戰略的實施,現在的長壽湖不僅多了“百壽園”、“百歲園”、“情人坡”、“浪漫花田”等景點,一年四季還有鬱金香節、風車節、龍舟賽、摩托艇賽、水上飛人表演等節慶活動,大量遊客的到來,讓眾多當地群眾吃上了“旅遊飯”。

  生態搬遷後,村民張忠民將自家房屋進行改造,建起了農家樂。如今,張忠民的房屋已經擴建到三層,擁有近50個床位。

  “環境好了遊客才會來,我們收入才會高,所以,要説保護生態,我第一個支持。”張忠民説,“前段時間,管委會要求我們做好餐廚垃圾的統一收運,我就親自監督員工收納垃圾,這是為了我們的‘錢途’著想,馬虎不得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