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專題>正文

三峽“庫中庫”的生態紅利

2017-11-06 13:05:55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瞭望》新聞週刊昨日刊文報道重慶開州強力治理水環境、打造環漢豐湖旅遊帶情況 三峽“庫中庫”的生態紅利

【環保視點 政務資訊 圖文摘要】三峽“庫中庫”的生態紅利

開州區漢豐湖,景觀基塘與城市建設相得益彰。

記者 謝智強 攝  

  在三峽庫區腹地的重慶市開州區,一到傍晚,眾多居民便來到城區的漢豐湖濱湖景觀帶散步、垂釣、騎行,欣賞“城在湖中、湖在山中”的怡人美景。而幾年前,這裡還是大片難以治理的水庫消落帶。

  漢豐湖是三峽庫區獨具特色的“庫中庫”,通過在長江支流修建水位調節壩蓄水而成,當地以開州古稱“漢豐”名之為“漢豐湖”。水位調節壩常態化蓄水,不但大面積減少了消落帶,還賦予了開州相當於兩個西湖面積的人工湖,使開州這座三峽新城平添活力和靈氣。

  面對漢豐湖這顆“三峽明珠”,開州正強力治理水環境、打造環湖旅遊帶,讓其釋放更大的生態民生紅利。

  獨具特色的三峽“庫中庫”

  “在縣城搬遷後的頭幾年,一到枯水期,河床就裸露出來,稀泥上很多垃圾,蚊蟲蒼蠅到處飛。修了攔截壩形成漢豐湖後,你看這麼大片清澈湖水,多漂亮!”談到漢豐湖,正在湖邊散步的開州區居民王宏剛自豪地對《瞭望》新聞週刊記者説。

  2016年撤縣設區之前,重慶開州區名為開縣,是三峽庫區最後一個移民遷建縣。開縣老縣城位於長江支流彭溪河兩岸,距離長江幹流約30公里。三峽蓄水後,滔滔江水回涌,開州形成55.5平方公里的淹沒水域面積,老縣城全部被淹沒,2009年開州大規模的移民搬遷結束。

  伴隨三峽工程秋冬季節蓄水至175米、春夏季節放水至145米,開州將産生面積約42.78平方公里、落差達30米的消落區,環繞在開州移民新城和多個集鎮之中。

  由於開縣老縣城為河谷沖積地帶,地勢平緩,三峽蓄水後彭溪河流速顯著減緩,水體自凈能力和稀釋擴散能力明顯下降。枯水期裸露地面的陸生植物和近岸水生植物快速生長,蓄水淹沒後大量植物腐爛,形成嚴重的內源污染。加上水位消落正值夏季,大片沼澤上的垃圾、腐爛植物在烈日暴曬下,極易滋生蚊蠅、誘發傳染病。

  為解決消落帶給開州新城建設和居民生活造成的不利影響,國家批准,在距離開州新城4.5公里的彭溪河下游修建生態水位調節壩。這座水位調節壩于2007年8月開工建設,2012年5月下閘蓄水試運行。漢豐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局長熊森介紹,調節壩正常蓄水位170.28米,校核洪水位172.58米,總庫容8000萬立方米。在三峽蓄水時,調節壩內外都為175米水位,三峽泄洪時調節壩內仍保持在170米以上水位。從此,開州城區14.48平方公里的消落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城市內湖的壯美景觀。

  漢豐湖東西跨度12.51公里,像一條蜿蜒的玉帶鑲嵌在開州新城之中,同時還形成了湖灣30多個、島嶼41個。漢豐湖群山環繞,湖周圍有濱湖濕地、開州舉子園、劉伯承同志紀念館等自然與人文景觀。

  漢豐湖為開州這座西部山區城市帶來了一座難得的城中湖,為豐富城鎮功能、構建宜居環境提供了廣闊空間。開州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開州正依託三峽“庫中庫”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全力保護湖山環境,加快完善路網以及旅遊基礎設施,打造三峽庫區美麗濱湖宜居城市。

  守護漢豐湖一湖清水

  保護好漢豐湖一湖清水,是三峽庫區生態涵養的重要一環。城區生産生活的高度集中,為漢豐湖生態保護增加了困難。開州區將漢豐湖保護作為提升幸福指數的重點民生工作來抓,一方面大力發展環保型産業,從産業源頭上嚴控污染增量;一方面強化環境治理,縮減污染存量。

  開州區發改委副主任高玉橋向記者介紹,根據長江經濟帶“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的要求和三峽庫區的産業政策,開州區高污染、高耗能的化工等産業一律不上,重點培育新能源、新型建材、食品醫藥、紡織服裝、天然氣綜合利用等特色産業集群。同時,依託當地的山區資源,大力發展柑橘、蔬菜、冷水魚等特色農業和生態休閒旅遊業,構建資源循環利用、環保水準高、吸納就業多的産業體系。

  彭溪河上的漢豐湖,既是水庫又是河。“堅持源頭治理和重點整治相結合,推動水域、陸地保護共同發力,才能保障河庫健康。”開州區水務局局長劉沛明説,開州區以治污、治臟、治亂、治渾“四治”工作,力爭漢豐湖實現“河暢、水清、坡綠、岸美”的目標。

  保護漢豐湖的一系列治污舉措陸續實施:2015年以來,已整治環漢豐湖排污口97處,直排漢豐湖污水量逐年減少,城區污水日收集量從2014年4.49萬噸增加到2016年4.97萬噸;通過實施城區雨污管網綜合整治、城市污水處理廠擴建升級工程,開州城區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將達到90%以上;通過三峽後續規劃垃圾治理項目的實施,在全區40個鎮鄉街道配置各型垃圾車161輛、垃圾桶1.7萬多個,垃圾收集覆蓋全區427個行政村;採取BOT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建成垃圾焚燒發電廠,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建成鄉鎮污水處理廠43個,鎮鄉街道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除了狠抓實施環境治理外,開州區還完善環保管理和考核機制,安排174個編制、在重慶市率先獨立設置鄉鎮環保所,將環保責任細化到村社區,並對鎮鄉街道的生態環保工作實行分類考核,環漢豐湖等三個片區的生態環保考核分值在經濟社會實績考核中就達到21分,成為最重要的考核項目之一。

  “一整套環保組合拳,讓漢豐湖的水質穩定在Ⅲ類。”開州區環保局副局長宋乾立説。

  時值枯水期,《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在漢豐湖湖邊走訪時看到,一片片荷塘中,艷紅的荷花點綴在翠綠的荷葉之中,與波光粼粼的湖水相映成趣。熊森告訴記者,這是開州區探索出的三峽庫區消落帶治理模式之一——景觀基塘。

  熊森介紹説,水位調節壩建好後,漢豐湖水位在170.28米至175米之間漲落,仍有5米的消落帶,這些消落帶位於城市中心,如果不治理好,同樣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破壞。

  消落帶治理是超大型水利工程面臨的世界性難題。因治理消落帶而生的漢豐湖,成為當地政府和一些科研機構研究消落帶治理的“試驗田”。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當地在漢豐湖消落帶用土搭成類似稻田的一塊塊基塘,種植荷花、菱角、楊柳等耐淹植物,第二年被江水淹沒後仍能存活,不僅能美化環境,還能凈化水質、增加生物多樣性。同時,結合消落帶林澤綠化工程、鳥類生態環境工程、濱湖景觀工程,漢豐湖日漸構建出完整的濕地生態鏈,探索出了一條消落帶治理路徑。

  如今,39萬平方米的濱湖園林景觀帶、300余畝城市景觀基塘工程、栽植各類生態樹種和景觀樹種達300余萬株,不斷改善的生態,讓漢豐湖吸引了大量南來過冬的候鳥。據當地相關部門統計,已在漢豐湖畔發現了5種重慶多年沒有記錄的新鳥類,漢豐湖形成了“冬觀水鳥,夏賞荷花”的生態景觀,成為全國21個重點建設的國家濕地公園之一。

  打造三峽旅遊新名片

  生態的涵養,為開州充分釋放漢豐湖的生態民生紅利奠定了基礎。2014年漢豐湖被評為4A級景區,2015年漢豐湖入選長江三峽30個最佳旅遊新景觀之一,開州區目前正規劃將漢豐湖打造成三峽旅遊的又一張名片,做大做強旅遊産業,將漢豐湖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近年來開州加大文旅、體旅融合,漢豐湖相關旅遊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在水位調節壩左側的半島上,有一座建於清代嘉慶年間的文峰塔遺址。2016年春節,當地在遺址基礎上重修了文峰塔,並以清代光緒年間開州有6名舉人參與“公車上書”的歷史背景,修建了古典園林主題公園“舉子園”。廊亭水榭相映、草木曲徑通幽,讓湖光山色與歷史文化融合在一起。

  漢豐湖最大的資源是水,圍繞親水休閒運動主題,舉辦城市釣魚對抗賽、國際摩托艇公開賽、渝東北最大的水上樂園動工開建……開州區重點打造漢豐湖系列休閒旅遊産品。2016年,漢豐湖景區共接待遊客653萬人次,同比增長25%,這座三峽“庫中庫”正為當地的綠色發展增添新動力。

  漢豐湖的良好生態也讓當地民眾嘗到了發展“甜頭”。當地幹部表示,儘管在大規模移民遷建結束後,三峽庫區近年來經濟社會得到較快發展,但受交通區位、自然條件、前期移民搬遷等因素影響,整體經濟水準仍相對滯後,脫貧任務繁重。此外,雖然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地方同樣要承擔三峽庫區高標準的環保要求,面臨發展與保護雙重壓力。

  受訪幹部介紹,開州區作為有近170萬人的人口大區、農業大區,境內眾多流域匯集到漢豐湖,既要嚴格控制發展帶來的新污染,又要大量削減漢豐湖流域上百萬人的生活污染和農村面源污染,生態環保面臨諸多困難。如,一些鄉鎮污水收集管網不夠完善,影響污水設施運行;農村垃圾污水處理費用很難收繳,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成本高,區級財政負擔重等。

  當地幹部認為,應加大對三峽庫區集鎮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收集、處置以及運行管理的支持力度,分片區建立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場,通過稅收、補貼鼓勵使用有機肥,統籌佈局污染小、産值高的新興産業,以破解三峽庫區生態文明建設的薄弱環節,促進當地自然資産增值,帶動群眾增收。(記者 周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