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山城故事>正文

石柱:張仁華大山養蜂拓增收致富路 搭建幫扶“連心橋”

2017-12-03 16:12:36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深入重慶石柱縣沿溪鎮,談到脫貧致富的榜樣時,村民們總會提及清明村興旺組的張仁華。張仁華在方鬥山火石嶺的大山深處,因地制宜發展中蜂産業,不僅自己脫貧致富,還帶動數十位貧困村民依靠發展中蜂産業摘掉貧困帽。             

  打工不是長久路 潛心尋找創業路 

  沿溪鎮清明村背倚方鬥山,幅員面積29平方公里,境內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地貧瘠,山高坡陡路難行。當地年輕人因為看不到發展和致富的希望,紛紛走出大山,到外地打工謀生。 

  “小時候上學,只能到就近的魚池小學,那時候交通不便,步行上學要走兩個小時,所以我只讀了三年書……”有些憨厚樸實的張仁華説,他十多歲時就到附近的煤礦打工。 

  煤礦上班的時間長了,張仁華感覺身體吃不消,2011年又外出到福建省打工,從事採砂工作,勞動量也相當大,苦苦幹了兩年。家裏兩個孩子要上學,母親年邁,張仁華總覺得呆在外地務工不是長久之計,回家創業的念頭油然而生。 

  2013年底張仁華毅然決然回到老家。2014年精準扶貧工作啟動以來,張仁華被評為建卡貧困戶,他脫貧致富的心願越來越強烈。         

  因地制宜拓産業 規模養殖入佳境 

  興旺組方圓十公里沒有種植農作物,森林植被茂盛,五倍子樹、紫藤、火棘等蜜源植物相當豐富,釀成的蜂蜜是綠色環保康養産品,因此當地村民有養殖蜜蜂的傳統,然而受傳統養殖技術的束縛,養殖規模一直處於小打小鬧、停滯不前的境地。養殖中蜂勞動量小,投入成本低,靠山吃山,充分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蜜源資源,走養殖中蜂産業的創新發展之路,或許是改變家庭面貌的有效捷徑。深思熟慮後,張仁華決定發展中蜂産業。 

  鄰近的忠縣和石柱縣的中益鄉建有大型中蜂養殖場,張仁華實地參觀考察,多次參加相關部門舉辦的養蜂技術培訓後,再次吃下了發展中蜂産業的“定心丸”。 

  “2014年,我花費870元從成都引進種蜂後,再投入5000元購買了10群中蜂,總投資6000元就起步發展中蜂産業。”張仁華介紹,在做大做強中蜂産業上,駐村扶貧工作隊和鎮村幹部幫了大忙。 

已過審【山城故事】石柱:張仁華大山養蜂拓增收致富路 搭建幫扶“連心橋”

中蜂養殖基地

  2015年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和縣供銷社中蜂公司的指導下,張仁華貸款5萬元,總投入22萬元,新建了彩鋼棚4個、隔離墻204米、管理房45平方米、蓄水池18平方米、場坪開挖460平方米等基礎設施,為拓展中蜂産業打下了基礎。 

  火石嶺中蜂養殖場佔地3畝,是張仁華養殖中蜂的“大本營”。中蜂養殖漸入佳境的同時,2016年6月,張仁華註冊成立了“火石嶺蜜蜂養殖家庭農場”,目前他正在著手打造佔地20畝的養殖基地。  

已過審【山城故事】石柱:張仁華大山養蜂拓增收致富路 搭建幫扶“連心橋”

張仁華夫婦檢查中蜂越冬情況

  “2016年,中蜂養殖規模達到300多群,總收入10萬元以上,順利摘掉了貧困帽……”張仁華的妻子譚炳瓊介紹,2017年養殖規模已突破500群,産糖2000余斤,銷售收入近30萬元,如不受今年雨水多等天氣原因影響,今年的産糖量將更高一些。

  熱心幫扶貧困戶 搭就致富“連心橋” 

  “我自己脫貧不算脫貧,讓全村的貧困戶大家都能脫貧和致富才是我的心願……”張仁華説。 

  如何合理選擇蜂箱放置位置、春繁和秋繁時如何避免爛仔、如何保證中蜂的越冬飼料……談起中蜂的養殖和管理,張仁華如數家珍,這些都是他傳授給養蜂村民的寶貴經驗。 

  清明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在縣畜牧局中蜂飼養專家冉劍波指導下,印製有《中蜂養殖技術問答》小冊子。2016年夏天,正是發展中蜂的大好時機,張仁華和駐村工作隊一起頂著烈日,一個組一個組地召開院壩會,將《中蜂養殖技術問答》資料發放到村民手中,傳授中蜂養殖技術,講解中蜂産業的發展前景,帶動貧困村民發展中蜂産業。 

  與此同時,張仁華與妻子譚炳瓊商定,凡是貧困戶來購買中蜂,每群低於市場價200元優惠供應。 

  桃竹組現年60多歲的貧困戶秦順發從事養蜂業多年,由於養殖技術不過關,一直沒有起色,到張仁華的養殖場參觀後,增強了脫貧摘帽的信心。 

  “我不懂養殖技術,張仁華耐心給我講解,在管理上出現問題,他騎著摩托車風雨無阻趕到現場檢查,解決問題,在他無私幫助下,我現在養殖了30多群中蜂,今年收入了3萬多元,終於摘掉了貧困帽。”秦順發老人一臉高興地説。 

  興旺組貧困戶楊顯和同樣是張仁華熱心幫扶的受益者,2016年以來,在張仁華言傳身教下,如今養殖中蜂80余群,今年産糖500多斤,收入5萬餘元。 

  清明村雲橋組的袁亮,在張仁華中蜂養殖家庭農場打工時,學到了一手養蜂技術,便購買了30群中蜂另起爐灶,在老家辦起了“馨園中蜂養殖家庭農場”。如今中蜂養殖規模近100群,年收入超過10萬元。 

  “短短三年時間,張仁華便帶動47位貧困戶依靠發展中蜂産業脫貧,其中有3位貧困戶辦起了家庭農場,他經常進村入戶服務村民,給村民傳授養殖經驗,卻沒有收過一分錢的報酬……”沿溪鎮政府一位負責人介紹,如今清明村發展中蜂近3000群,年産值達到300萬元左右,中蜂已成為全村的支柱産業,張仁華的帶動和幫扶功不可沒。(供稿 圖/文 石柱縣新聞中心 隆太良 編輯 高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