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江津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成效初顯

2018-07-24 15:19:24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文化樂民 文化惠民 文化育民 江津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成效初顯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制度設計課題評審答辯上傳出好消息,經過專家組嚴苛的提問和評審,“江津區以地域文化為載體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特色化發展”研究成果獲得中西部第一、全國第五的好成績。

  “這個成績的獲得來之不易。”江津區文化委員會主任鄭軍燕介紹,此次評審是創建工作迎接終期驗收的前置條件,意味著江津區自2015年7月成為全市唯一的全國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城市以來,有關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近年來,江津區深入開展“以地域文化為載體推動公共文化特色特色化發展”的實踐探索,堅持邊研究邊實踐的原則,探索了一條具有江津特色、江津風格的公共文化服務特色化發展新途徑、新方法,文化民生工程建設結出纍纍碩果。

  夯實文化惠民基礎

  促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均衡化

  近年來,江津區佈局新建了文化館、圖書館、科技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劇院等城市標誌性文化設施,城區新增文化設施面積2.8萬平方米,總面積達10余萬平方米。同時,推動文化建設與城市景觀融合,拓展公共文化實體空間,新建濱江路支坪段、鼎山公園、黃桷故道、篆山坪公園等文體活動場地20多萬平方米。

  為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該區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移、服務下移,完成29個鎮街綜合文化站(中心)改造升級,將272個村社文化室打造成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群團活動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281個文化中心戶(大院),實現農村公共文化設施“村村有”;全面升級改造農村應急廣播工程,新增3.74萬戶直播衛星接收設備,實現全區廣播“村村響”和電視“戶戶通”。

  為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江津區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進程,率先在全市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雲平臺,實現大數據統計、場館和活動預訂、地域文化展示等功能。依託“公共文化物聯網”江津分中心,創新“群眾點單、政府配送”的服務方式,提供演出、展覽、講座、培訓等“菜單式”服務,現已接受點單並配送1093場次,受益群眾47萬多人次。加強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終端建設,建成24小時自助圖書館,可用數字資源達25TB,獲評全國基層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推廣試點單位。

  值得一提的是,江津區還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讓群眾得“實惠”。先後引導建成“1880”、“風馬牛書吧”等民辦圖書館4個;雙福苑、曹氏農莊等市級文藝創作基地3個;多家根雕、玉石、古舊傢俱民間收藏館,均對群眾實現免費開放。

  強力推進文化樂民

  促進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多樣化

  周周有大戲、有電影、有演出……這是津城文化生活圈的真實寫照。近年來,江津區找準群眾需求,提供“適銷對路”的優秀文化産品和服務。組織開展全民閱讀、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藝術普及、全民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活動等200余場,送電影、演出、培訓、展覽到基層逾萬場次,服務群眾300余萬人次。

  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保障機制,增加“五館一站”免費開放內容,131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常年免費開放,綜合文化服務設施實現公租房、敬老院等空間配置全覆蓋。採取“自上而下、以需定供”的方式,將優質文化産品送給城鄉居民,廣泛開展巡展巡演、文藝培訓、鄉土宣講等活動1萬餘場次。

  為推動文化服務主體多樣化,該區堅持政府主導,實施“文化+”戰略,推進文化與旅遊、現代農業及文化遺産保護利用深度融合。先後建成以迷你自然王國、江公享堂等為代表的文化場所57個。同時,廣泛吸納社會參與,利用城市社區公共空間,建成以“五心社區”、“1880民辦圖書館”為代表,集大眾閱讀、文化沙龍、民間競技、展覽講座等為一體的具有個性化文化場所15個。通過社會眾籌等新型方式,建成以“風馬牛書吧”為代表的城市休閒文化空間12個。

  為推動文化服務品牌多樣化發展,江津區特別注重活動組織的社會性、品牌性和群眾的參與性,充分挖掘區內歷史文化資源,培育出“愛情文化、楹聯文化、古鎮文化、長壽文化、名人文化和抗戰文化”六大地方特色文化名片。按照“一節一品牌、一鎮一特色”的思路,打造出“中山古鎮千米長宴”、“愛情天梯”、“七夕情人節”及白沙鬧元宵等特色文化品牌項目47個。

  紮實文化育民保障

  促進創建工作規範有序常態化

  如何讓群眾成為公共文化建設的參與者,也是近年來江津區文化工作的重點之一。

  近年來,江津區積極鼓勵文藝骨幹舉辦個人演唱會,參與《星光大道》《中國好聲音》等知名品牌節目的選拔活動。同時,通過以獎代補、舉辦全區比賽等方式,鼓勵老幹部、老教師等鄉村“五老”參與鄉土宣講。

  這些人從開始的張不開嘴,到後來以“三句半”、“快板”等藝術形式在田間、院壩進行宣講,當地已涌現出了“青菜頭”、“情景黨課”等宣講品牌,鄉土宣講已成為江津區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目前,江津已培育了一大批特色文化團隊和特色文化能人,建有文藝協會14個、特色文化團隊68支、文化志願服務團隊103支。

  在公共文化服務過程中,江津區還注重收集群眾意見反饋,建立了群眾反饋的“111”機制(每年召開一次專題文化會,收集反饋意見;每年召開一次專家會,聽取反饋意見;每年收集一批網絡上的公共文化意見)。這些舉措的實施,較好地打通了文化服務供給側和需求側之間的溝通“鴻溝”,讓文化服務真正做到了點子上、落到了實處。

  今年上半年,江津區級層面共開展系列大型文體活動40余項次,引入了中國歌舞劇院舉辦“2018‘交通杯’新年音樂會”、文化部組織的“烏蘭牧騎紅色文藝輕騎兵下基層演出”活動、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共享芬芳”文藝演出、重慶市文化委舉辦的“第八屆鄉村文藝會演”等國家級、重慶市級11個文化品牌活動到江津,參與群眾20余萬人次;各鎮(街)組織各類大型群眾文化活動30余場次,參加群眾40余萬人次。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只是階段目標,我們將繼續圍繞‘滿足群眾需求’這個初心,切實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鄭軍燕説,開展示範區創建活動,目的就是要不斷構建和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公共文化設施更均衡、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更多樣、文化事業更有活力,不斷滿足群眾文化要求、提升城市文化內涵,真正實現文化樂民、文化惠民、文化育民的目的。張亞飛 李耀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