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要聞>正文

奉節立體林業綠了山川富了百姓

2018-12-13 18:05:49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歐平淑 | 責編:石麗敏

【焦點圖】奉節立體林業綠了山川富了百姓

奉節不斷加大長江生態林、防護林建設力度,守護好“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奉節縣林業局供圖)

  12月5日,奉節縣白帝鎮,蜿蜒的長江如同一條巨型的綢帶纏繞在群峰之間。兩岸青山倒映在清澈的江水中,滿目綠色愈加濃烈。

  近年來,地處三峽庫區腹心的奉節,搶抓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好機遇,加快生態修復治理和林業産業發展,發展立體林業,積極構築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做到了增綠與增收相結合。

  守護一方綠水青山

  長江奉節段有43公里,這條黃金水道撐起了奉節經濟的半壁江山,沿途居住了該縣一半以上的人口,也因此帶來了沉重的生態壓力。

  奉節境內屬喀斯特地形地貌,土地相對瘠薄,水土流失相對嚴重,生態比較脆弱。因此,站好保護長江母親河的奉節崗哨,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是該縣近年來持之以恒的工作思路。

  “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地位,全面治理石漠化、水土流失,造林綠化84萬畝,推動長江奉節段和5條一級支流兩岸2500多平方公里的植樹造林和天然林保護工作,森林覆蓋率達53.8%。”該縣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時,該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開展了“百日關礦”行動,將37個年産9萬噸及以下的煤礦全部關閉,累計去産能187萬噸。

  此外,實施消落帶濕地森林、生態農業、濕地生態再造工程,實施了白帝城、草堂湖、康樂湖等消落區生態治理或生態濕地工程有效地保護了長江兩岸生態環境。

  種種措施,讓奉節長江段的兩岸重林疊翠,分外妖嬈。

  讓綠化帶成為産業帶

  推進長江生態林防護工作,沒有老百姓的參與可不行。如何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呢?奉節給出的答案是:發展經濟林,讓綠化帶成為産業帶。

  12月5日,重慶日報記者在奉節縣草堂鎮桂興村五組看到,昔日裸露的泥土已經被今年新種下的三葉草全覆蓋。

  奉節縣林業局有關人士表示,三葉草是一種草本植物,但具有較高的水土保持價值和經濟價值,因此成為了該縣今年大力推廣的一個品種。

  “三葉草根系發達,根系上面含有根瘤菌,具有保土、固氮的作用,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種牧草,一年可以收割6-7次,每畝每年的産量可達3500-4000公斤,畝産值數百元。”該人士介紹。

  但是,縣林業局剛開始推廣種植三葉草時,並沒有得到當地群眾認可。草堂鎮以臍橙産業為主,村民們誤認為三葉草會和臍橙樹爭肥力,個別激進的村民還用除草劑將三葉草除掉。幾番解釋後,村民們才逐漸了解了三葉草的特性,願意管護、種植。“臍橙一般都長在山坡上,坡度較大,暴雨反復沖刷後,水土流失,污染江水,現在種上三葉草之後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水土流失。”草堂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袁春林表示。

  三葉草只是奉節生態林防護體系中的一環。該縣依託當地立體氣候條件,因地制宜佈局立體林業,低山帶發展臍橙産業,中山帶發展油橄欖和桑蠶産業,高山帶推動木本中藥材産業,並全面推廣種植三葉草涵養水土,不斷構建以增綠與增收相結合的産業體系,實現貧困農戶全覆蓋。

  截至目前,該縣已累計發展油橄欖、中藥材、蠶桑及小水果等特色産業基地近10萬畝,2017年全縣實現林業綜合年産值39.3億元。

  “可以説種樹就是種發展,就是種財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含綠量’也是‘含金量’,綠化帶就是産業帶。”奉節縣林業局負責人表示。

  到2020年將再造林84.3萬畝

  前不久,奉節2019年長江防護林三期工程實施方案獲批復,項目總投資725.34萬元,將通過一年半的時間實施人工造林10000畝,其中吐祥鎮、安坪鎮建設經濟林4500畝,鶴峰鄉、馮坪鄉、長安鄉等鄉鎮建設生態林5500畝。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該縣相關負責人稱,對於山地佔全縣幅員面積71%、人均耕地不足1畝、生態資源承載力和環境容量都十分有限的奉節來説,走綠色發展之路是必然選擇,由此更需要加大生態屏障建設的力度。

  今年1-10月,該縣共計實現營造林25.2萬畝,佔全年計劃任務的91%,完成總進度居全市第二,其中退耕還林7.5萬畝,居全市第一。

  按照規劃,在2020年底以前,該縣將完成營造林84.3萬畝,使全縣的森林覆蓋率增長14個百分點,森林品質顯著提高,生物多樣性和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顯著增強,基本形成一庫碧水、兩岸青山、三峽生態、四季常綠的綠色生態格局。(記者 顏安 陳薪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