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奉節貧困戶主動申請摘掉“貧困帽”

2019-02-25 13:01:17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歐平淑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奉節貧困村20余戶貧困戶主動申請摘掉“貧困帽” 

  2月20日,在重慶市奉節縣太和鄉太和村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上,積雪漸漸融化。種煙大戶陳仁祥開始忙碌,一大早,他就推著微耕機到煙田翻耕坡地,為早春煙苗定植做準備。

  陳仁祥是土生土長的太和村人,一年以前,他還是村裏的貧困戶。

  “陳支書,今年我種植烤煙掙了10萬元,已不算貧困戶了,請批准我們一家退出貧困戶隊伍。”去年的今天,陳仁祥將一封《自願脫貧申請書》交到了村支書陳明曉手中,成為村裏主動申請脫貧的村民之一。

  傳統烤煙種植效益低

  太和村位於奉節西南邊陲,地處渝鄂交界處。2015年,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時,全村413戶村民中,有貧困戶62戶,被精準識別為市級貧困村。

  對陳仁祥而言,烤煙種植並不是件新鮮事。太和村山多地少,比起糧食作物來,更適合種植耐寒、易存活的經濟作物。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當地村民已開始種植烤煙。煙葉種植屬於勞動密集型産業,過去,從育苗到耕地、從植保到烘烤全靠人力。陳仁祥的妻子常年患病,兩個孩子都在上學,他是家中唯一的勞動力。要種植烤煙,他就得雇傭勞力,折算下來,平均每畝煙田一年用工在40個左右,對他而言,這已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陳仁祥還記得,有幾年他種植烤煙,不但沒掙到錢,還欠下不少外債。

  事實上,在太和村,許多像陳仁祥一樣的貧困戶都有著相同的困惑。種烤煙掙不到錢,年輕人更願外出務工,留守的婦女、老人種點土豆、玉米,自己食用,無法形成産業。

  新模式破解種植難題

  如何推進煙葉生産中的專業化分工,把煙農從勞動強度大、技術要求高的環節解放出來,不斷降低煙農投工投勞,實現煙農增産增效是太和村思考的問題。

  2015年,該村制定了“煙葉扶貧”幫扶計劃。“針對傳統煙葉生産零星分散、效益不高的特點,我們首先依託脫貧攻堅政策,積極調整植煙計劃。”村支書陳明曉告訴記者。這一年,他們在原有505畝植煙面積基礎上,為村裏新增了650畝種植計劃,形成了規模化種植。全村32戶煙農中,有9戶是貧困戶,陳仁祥便是其中之一。

  雖然還是種烤煙,但種法卻與過去大不相同。

  陳仁祥加入了烤煙專業合作社,可向合作社租借微耕機、起隆機、植保機等農機。以翻耕坡地為例,傳統烤煙種植全靠老黃牛犁地,老黃牛一天最多犁1畝地,微耕機的效率則是它的5倍。與此同時,合作社還成立了專業服務隊。在育苗、分級等無法使用農機操作的環節,陳仁祥則聘請服務隊工人上門幫忙。專業服務隊隊員由煙站統一培訓後持證上崗,與過去“自種自收”的傳統煙葉生産模式相比,這些以“團隊作業”為特徵的專業服務隊把勞動強度較大、技術要求較高的煙葉生産環節統一起來,不僅提高了生産效率,而且降低了生産成本。

  陳仁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加入合作社後,他平均每畝煙地減少了2.5個勞動力,按照每個工人每天70元的雇工價格計算,除去農閒時節,他一年能節約5萬餘元雇工費用。新的種煙模式使他看到了希望,這幾年,他不斷擴大烤煙種植面積,到2017年底,他已種植了80畝烤煙,實現“當年種植、當年脫貧”。

  規模種植激發村民脫貧動力

  陳仁祥並不是太和村唯一一個主動申請脫貧的村民。

  “依靠烤煙産業,我一年收入7萬餘元,已遠遠超出了貧困線,特申請退出貧困戶。”

  “我種了3畝烤煙,閒暇時還在合作社打工,一年純收入就有2萬餘元,申請退出貧困戶。”

  ……

  在太和村村委會,村支書陳明曉翻出一個牛皮文件袋,裏面裝著這幾年貧困戶陸續提交的《自願脫貧申請書》,記者粗略數了數,共有20多份。

  李美蓉也是其中之一。她父母常年臥病在床,兩個女兒正在讀書,為了補貼家用,丈夫只能外出務工。可外地生活成本高,丈夫辛苦一年攢下的積蓄只能勉強維持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2016年,聽説村裏烤煙種植發展如火如荼,他毅然辭掉沿海的工作,返鄉和妻子一起種植烤煙。這一年,李美蓉夫妻倆一共賣了12000斤幹煙葉,每斤的收購價為14元,除去人工成本,年純利潤便有10萬塊。李美蓉主動遞交了脫貧申請書。

  截至2018年底,太和村共發展烤煙種植1260畝,幫助貧困戶戶均年增收7萬元左右。隨著烤煙種植的深入推進,太和村的道路、溝渠、生産便道等基礎設施也不斷完善,進一步激發了村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今年春節,剛剛遞交了《自願脫貧申請書》的何詩柏過得格外開心,因為除了銷售烤煙,他養殖的三頭大肥豬也賣了近萬元。過去,從村到場鎮只有一條不足1米寬的土路,連摩托車也通行困難。“賣頭豬還得花錢找人幫忙,好不容易肩挑背扛把豬兒搬到場鎮,可除去人力成本,根本掙不到幾個錢。”何詩柏回憶道。這幾年,太和村先後拓寬、硬化公路11公里,並配套修建了産業路,何詩柏看在眼裏,樂在心裏。“如今,農用三輪車可以開到田間院壩,賣豬不靠人力,收入就增加了。”何詩柏高興地説。

  據了解,下一步,該村還將利用當地獨特的高山氣候及原生態自然資源,發展鄉村旅遊,帶動更多村民脫貧致富。(記者 左黎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