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渝北:化解生活垃圾分類“三難”

2019-05-08 09:54:43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歐平淑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渝北 化解生活垃圾分類“三難” 住宅小區試點工作有效推進,成為創新範例

  重慶市渝北區將生活垃圾分類作為城市品質提升的重要內容,在全市率先開展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被評為2018年度“重慶市城市治理創新範例”。

  分類難?推行“垃圾分類積分制”

  “以前想都沒想到垃圾還要分類。但現在不同了,垃圾分類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習慣。”5月4日,家住雙鳳橋街道青麓雅園的市民肖歡,把幾袋不同類型的垃圾交給了前來收運的空港環衛所工作人員。

  青麓雅園是渝北區最早試點生活垃圾分類的小區之一。自2016年底,渝北區在該小區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居民分類投放——責任單位分類收集——城管分類分揀——責任單位分類運輸——市級分類處置”的生活垃圾收運模式,即居民前端分類投放;“廚余垃圾”由市環衛集團每日清運;“其他垃圾”由物業公司常規渠道收運;“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由空港環衛所每週三定時定點到小區回收。

  “剛開始時,工作難度不小,實施效果也不理想。”渝北區城管局黨委委員李俊表示,主要是居民“不願分”“不會分”以及垃圾“不好分”。渝北區採取“街道牽頭、環衛參與、小區駐點、志願服務”方式,通過發放指導手冊和開展體驗活動等,引導居民掌握“如何分”;創新推出“垃圾分類積分制”,以“利益”激勵行動,解決居民“不願分”問題。

  “積分可以當錢用,在相關網站上兌換食用油、大米、洗潔精等生活用品。”肖歡笑著説,像礦泉水瓶、硬紙板這些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就單獨裝好,單獨投放。“每次投放的垃圾,可折算成相應的積分。”

  很快,青麓雅園小區常住人口773戶,辦卡率達到100%;實際參與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回收的戶數為581戶,投放正確率95%以上。

  截至目前,渝北區295個公共機構全部建成垃圾分類回收體系,試點小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達30%以上,全區月均減量並資源化利用餐廚垃圾約5000噸、果蔬垃圾600余噸。

  推進難?“互聯網+”預約收購

  居民的主動性提升了,還有“推進難”的考驗。

  “我們只需要把這捆廢紙板放進去,垃圾箱可以自動稱重,再按照垃圾的種類和重量,給予相應的積分。”家住仙桃街道金色池塘小區的居民張坤琳説,只需下載一個垃圾分類手機App,在智慧資源回收箱前選取需要投放垃圾類型,再將手機二維碼在回收箱前“照一下”,就能打開相應的箱蓋投放。

  渝北區城管局探索“互聯網+”預約收購模式,自主開發運行了垃圾分類手機App,實現凡屬“可回收物”,居民即可使用App聯繫預約回收。

  渝北區財政預算共投入3000萬元購置分類收運車輛5台,分類垃圾桶約7200個,為試點小區增配一線工人19名,建成生活垃圾分類分揀場1個、大件垃圾處理場2個。

  收運難?創新“四類”收運模式

  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的過程中,還面臨著“收運難”。

  渝北區給出了這樣的解題思路——創新探索收運按四分類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我們在雙鳳橋街道5個小區開展政府投入為主的垃圾分類試點。”李俊説,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週一至週五定時定點集中投放收集,廚余垃圾由市環衛集團“日産日清”,其他垃圾由小區物業按原渠道收運。目前,5個試點小區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分類投放參與率達70%以上,正確率達98%。

  區城管局探索形成了以社會單位投入為主的“居民分類投放——社會單位分揀——責任單位分類收運——市級分類處置”分類收運模式。

  渝北區城管局市政科科長石冬梅介紹,數據顯示,全區試點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參與率達96.5%,準確率達78%。

  渝北區建設了使用面積約255平方米的空港生活垃圾分類分揀場。“我們星期一在雙鳳康橋回收垃圾,星期二在遠洋航港,星期三在青麓雅園,星期四在環湖雅居,星期五在桃源居七區。”空港生活垃圾分類分揀場工作人員蔣國證説,“分揀後的垃圾,還會送到空港生活垃圾分類分揀場二次分揀。”

  下一步,渝北區將實現9個城區街道均有試點小區、公共機構全覆蓋,確保到2020年全區實施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試點的街道比例達到5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過35%。(渝北區融媒體中心 萬桃利 鄭和順 李能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