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要聞>正文

重慶出臺加快生物醫藥産業發展指導意見

2019-05-09 12:47:42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歐平淑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重慶出臺加快生物醫藥産業發展指導意見 生物醫藥産業2022年産值達1300億元

  鼓勵創新和高品質發展,將成為推動重慶市生物醫藥産業發展的兩條主線。重慶市人民政府網近日發佈《關於加快生物醫藥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將通過增加優質品種、提升製造能力、補齊平臺短板、優化産業佈局等措施發展生物醫藥産業,計劃到2022年實現總産值1300億元。

  生物醫藥産業確立新目標

  《意見》確定了重慶市生物醫藥産業在創新能力、産業規模、産業佈局和配套等多方面的發展目標。在創新能力方面,《意見》提出企業創新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重須提高到3%以上,全市新藥證書和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年均取得量超過15件;産業規模方面,要培育3家産值百億級企業、5家50億級企業、10家10億級企業,並培育3家“獨角獸”企業和一批“瞪羚”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産業佈局方面,全市將建成1個國家級生物醫藥産業集聚區和若干生物醫藥特色産業園區,同時通過完善産業配套,建成一批符合藥物臨床試驗品質管理規範標準的産業支撐平臺等。

  産業優勢和短板

  生物醫藥産業,一直是重慶工業經濟“名片”之一。

  市經信委介紹,重慶生物醫藥産業發展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08年創辦的中藥加工企業桐君閣藥廠。在20世紀30年代,重慶就已著手發展化學藥品工業。到上世紀90年代初,重慶生物醫藥産業産值達到70億元,包括西南合成、西南藥業等一批本土藥企在業內“打響名頭”,重慶亦成為當時全國重要制藥基地之一。

  “重慶發展生物醫藥産業有‘先天優勢’,這既包括産業基礎,又含有資源積累。”市經信委負責人表示,在産業基礎方面,重慶是國內重要的化學原料藥生産和出口基地之一,化學原料藥品種多、總量大,特別是在化學合成工藝方面,有較強研發實力。

  另外,重慶不僅有太極、萊美、華邦等龍頭醫藥企業,還有第三軍醫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一批高水準科研隊伍,産學研配套完善。

  中藥材資源儲備豐富,則是重慶另一個獨到資源。目前,全市有中藥材種質資源5000多種,有黃連、青蒿、金銀花等多類中藥材資源,蘊藏量達100多萬噸,位列國內前列。而且重慶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歷來是“川藥”集散地和加工出口重要基地,“急支糖漿”“藿香正氣液”等藥劑均躋身國家重點發展品種名錄。

  近年來,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加快、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對生物醫藥發展提出更多要求,再加上國內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等行業背景,都為重慶推動生物醫藥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機遇。

  在重慶市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裏,生物醫藥産業位列其中。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生物醫藥産業産值同比增長11.8%,是新興産業中表現突出的産業之一。

  “儘管當前重慶生物醫藥産業發展勁頭足,但短板仍比較明顯。”市醫藥産業發展辦公室負責人表示,其不足之處表現在産業規模偏小,缺乏百億級龍頭企業;創新成果産業化滯後,科研成果存在“重慶研發、外地臨床”、“重慶産品、外地生産”等現象。

  重慶如何發力

  為實現創新和高品質發展,《意見》提出,我市將根據生物醫藥産業的不同類別進行差異化發展,採取“四條腿走路”,其中生物技術藥走前沿化、科技化之路,醫療器械走智慧化、融合化之路,化學藥走高端化、綠色化之路,中藥走現代化、特色化之路。例如在生物技術藥方面,《意見》提出要重點發展新型疫苗、抗體藥物等,並支持企業發展基因工程疫苗、病毒載體疫苗等新型疫苗創新研發;對於醫藥器械方面,則提出圍繞高品質發展要求,重點發展醫學影像、智慧醫療器械等高端醫療設備製造。

  此外,《意見》還提出6條生物醫藥産業發展推進措施,包括加大研發創新力度、推動産業鏈關鍵平臺建設、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為支撐、建設國家級生物醫藥産業集聚區、夯實人才基礎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等。接下來,我市還將陸續出臺支持生物醫藥産業發展的專項政策,對企業新産品研發、産業轉化等分階段給予獎勵補貼,並對生物醫藥産業集聚區實施更有效的激勵措施。(記者 夏元 實習生 董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