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銅梁:穿越古今的“龍文化”

2019-07-31 10:24:36 | 來源:華龍網 | 編輯:歐平淑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雙曬”解讀】8分鐘背後的銅梁(上):穿越古今的“龍文化”

  核心提示:

  7月29日,重慶“曬文化·曬風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動銅梁篇推出。短片以“一條龍”作為主線,通過火龍表演、安居古城等人文風情,勾勒出銅梁這座城市的文化輪廓。銅梁“龍文化”歷經千百年的創新傳承,它已經深深根植進銅梁這片土壤,從龍文化衍生出來的脊梁精神,也融進了銅梁兒女的血液。即(30)日起,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正式推出《雙曬“解讀” 8分鐘背後的銅梁》系列報道,為大家呈現8分鐘背後更全面、更深入的銅梁。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30日15時訊(記者 李天春 陳星 李黎) “我從小在長江邊長大,我深深地愛著雄奇秀麗的巴山渝水。然而,最讓我鍾情的,卻是龍舞原鄉,大美銅梁。”

  近日,重慶銅梁“雙曬”驚艷亮相,“書記曬文旅”短片開頭,銅梁區委書記唐小平用這一席話表白銅梁。

  銅梁歷史悠久,舊石器時代就創造出了著名的“銅梁文化”;唐長安四年建縣,古來就是一方安居樂土。

  千年前,這片樂土上衍生出來了“龍文化”,至此,銅梁人與龍、龍舞結下了不解之緣。

  “龍文化”已經成為銅梁最為鮮明的文化符號,也已經融入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新時代的龍鄉兒女正傳承龍的精神,逐夢前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ca9f6657-57ee-4a56-a26e-55a7bf2ea533

銅梁火龍表演。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黎 攝

  龍行千年

  銅梁火龍絕技 “火”遍海內外

  “書記曬文旅”8分鐘短片裏,在火龍表演現場,一位師傅用力地將鐵水向舞動的龍打去,剎那間,漫天火花照亮龍鄉夜空,赤膊上陣的條條壯漢,在滾燙的鐵水和漫天瀰漫的煙火中穿梭。

  舞龍隊員同心同德,勇往直前,共同成就了這一場驚險、驚艷、精彩的火龍表演。

  千百年來,銅梁人與龍、龍舞結下了不解之緣。

  正如銅梁區委書記唐小平所言,“這裡的人祖祖輩輩崇敬龍、親近龍,演繹創造出了舉世聞名的龍舞文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f14f2dc-fb10-4793-8c5a-6c091226b147

銅梁龍舞曾多次晉京參演。通訊員 郭洪 攝

  據史料記載,在隋唐時期,龍舞已是銅梁人正月裏迎新春、賀吉祥的傳統大戲。

  明清時,由於商會、行幫的參與,龍燈品種日漸豐富。

  清光緒年間,《銅梁縣誌·風俗篇》生動記載了銅梁龍舞的盛況:上元張燈火,自初八九至十五日,輝煌達旦,並扮演龍燈、獅燈及其他雜劇,喧闐街市,有月逐人、塵隨馬之觀。

  可見舞龍在銅梁已經相沿成習。

  銅梁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龍燈之鄉,銅梁龍舞是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銅梁舞龍隊是中國龍獅運動協會命名的“中國國家舞龍隊”。

  在這裡,龍燈是一個繁盛的家族,60多個品類遍佈各個鎮街,深入每所學校。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銅梁龍走向鼎盛,曾三次晉京參演在天安門舉行的國慶大典,多次赴臺巡演,把中華龍舞宏大的吉祥和歡樂傳向四海。

  在重要的時間節點和場合頻頻亮相,對於銅梁龍舞而言並非新鮮事。

  2018年元旦,銅梁龍還把新年祝福送到了更遠的大洋彼岸,龍舞首次登上著名的紐約時報廣場,代表中國向世界傳遞新年祝願。

  在一代代銅梁人的傳承下,“龍文化”在龍鄉大地上大放異彩。

  群龍薈萃

  “龍”的傳人創新傳承龍文化

  瓊江之畔,嘉賓向唐小平書記提出疑問,安居古城很多原住老百姓,都還在按照以前的傳統生活方式生活在生活。一座古城,是什麼力量讓她跨越千年時空依舊保持著屬於自己的那份獨有靈魂?

  唐小平給出了答案:是對歷史對傳統的敬畏與尊重。

  在安居古城,當地居民與歷史古跡共生共榮,延續這座千年古城的“生命”,這樣的古城才是一座真正活著的古城。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c51e638f-7556-4e70-8d8a-c37eec4b5408

銅梁安居古城。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黎 攝

  銅梁對歷史對傳統的敬畏與尊重也體現在對“龍文化”的創新性傳承。銅梁“龍文化”傳承上千年,生生不息,這得益於銅梁區委區政府對銅梁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讓文化活在當下,為當下服務。

  立足“共識、共享、共創、共建、共傳”,銅梁努力做優“精神弘揚、傳播交流、精品創作、産業發展、人才培養”五篇文章,創作出了一批精品力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5c62dd6-6107-4ae2-9e45-a93c3f7e8432

群舞《龍把子》斬獲群星獎。重慶市群眾藝術館供圖 華龍網發

  今年5月31日,第十八屆群星獎頒獎晚會上,《龍把子》作為重慶代表成功摘得群星獎。

  這一過程看似偶然,實則是銅梁大力做好龍文章,著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然,也是銅梁以龍為主題做優精品文藝創作的又一次生動實踐。

  在銅梁的城市建設中,文化也充當著“主角”。

  在城市公園、廣場、街道、景區,龍文化、鄉愁文化、紅色文化、名人文化等得以植入,充分展現城市內涵。

  文化的傳承離不開人。

  以扶持龍文化傳承人為重點,以從娃娃抓起為著力點,以區級17個文藝協會為龍頭,以培養廣大群眾文藝愛好者為抓手,銅梁大力培養各類文藝人才,共同傳承發展龍文化。

  在銅梁,龍文化不僅走進了校園,各鎮街還廣泛組建舞龍隊等文藝團隊,培養持續推動“一鎮一品”龍文化特色精品項目傳承發展隊伍。

  如今,銅梁村村都有舞龍隊,鎮鎮都有扎龍村,校校都有舞龍課,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十一二歲的少年,都能拿起龍舞道具舞弄一番。

  龍舞文化已經作為一種文化的基因,深深地根植在每一個銅梁人的心裏。

  魚躍龍門

  龍文化為銅梁經濟賦能

  文化是城市的“根”與“魂”,依託龍文化衍生出來的文化産業,已成為銅梁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銅梁充分利用龍文化優勢,致力於培育文化市場主體,開發文化創意産品,完善文化産業體系,延伸産業鏈條,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促進文化産業做大做強。

  通過把文化元素植入商品文化,銅梁研製開發出了龍燈、龍繡、木匾、何氏木雕等商品,豐富旅遊商品文化元素,打造出地域特色品牌。

  如今,銅梁龍已不再是小打小鬧的“雜耍”,而是直接帶動農民致富的文化産業。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e45cf58-5832-4f67-9c52-fad2dfdef506

銅梁龍燈彩扎基地。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黎 攝

  目前,銅梁已有11家扎龍廠,扎龍技師200多位,每到旺季訂單不斷。僅去年一年,銅梁就新設立了三個龍燈彩扎基地,舞龍與扎龍産業産值超過4000萬元。

  精明的銅梁人更是因勢利導依託銅梁龍文化 “金字招牌”,開始大做“龍”文章,高舉龍文化品牌,大手筆打造龍文化産業。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銅梁以龍舞文化、農耕文化、鄉愁文化為主題,形成了荷和原鄉、黃桷門奇彩夢園、三色鄉下時光、避幽谷等鄉村休閒旅遊景區,帶動了當地老百姓的居住環境美起來、生活富起來。

  舉辦中華龍燈藝術節,形成逛龍城、泡龍泉、品龍宴、觀龍舞、賞龍燈的特色文化旅遊産業,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b235a3c-f950-4342-b96c-ad000bffefc0

荷和原鄉是銅梁美麗鄉村建設範本。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黎 攝

  今年的龍燈藝術節便是銅梁拉動産業發展的成功嘗試。節會上,造型各異的龍燈燈組讓市民大飽眼福。而這些龍燈,均産自銅梁本地彩扎基地。

  參與龍燈扎制的不僅有龍文化非遺傳承人,還有銅梁貧困村的村民,龍燈扎制已成了直接帶動村民增收的文化産業。僅以坪漆村為例,藝術節期間該村接到了20000個燈籠的訂單,村民總計實現收入約1.6萬元。

  節會的舉辦也讓當地賺得“盆滿缽滿”。

  僅龍燈藝術節期間,銅梁吸引遊客400多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2億元,廣大村民通過到彩扎基地務工、參加本地龍舞表演,人均增收近5000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c2ab7b96-2bf8-4a27-a113-de2b4ea1b79e

銅梁首屆龍燈藝術節吸引遊客4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超10億元。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黎 攝

  今之銅梁,鎮鎮建起舞龍隊、村村爭創扎龍村,年年都有龍燈會、周周上演火龍秀,實現了“辦好一個節會、傳承一批技藝、壯大一項産業、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標。

  千百年演變傳承,“龍文化”已深深根植銅梁這片土壤,併為當地帶來蓬勃發展的力量。從“龍文化”孕育出來的“靠得住、頂得起、過得硬、容得下”的銅梁脊梁精神,也融進了銅梁兒女的血液。敬請關注7月31日推出的《【“雙曬”解讀】8分鐘背後的銅梁(下):一條龍挺起城市脊梁》。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