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聚焦重慶>正文

重慶潼南鞏固脫貧成果打出漂亮“組合拳”

2020-04-03 12:58:05 | 來源:重慶日報 | 責編:馮鈺穎

  原標題:貧困發生率由“摘帽”時0.6%持續下降至0.06%——潼南鞏固脫貧成果打出漂亮“組合拳”

  截至目前,潼南區貧困發生率已由2016年“摘帽”之初的0.6%,持續下降至0.06%。今年1月初,潼南再次接受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組檢查,其各項工作得到了考核組的一致認可。特別是其引導城市資本下鄉加快産業發展的經驗,尤為值得借鑒。

  從脫貧摘帽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潼南區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基礎上,緊盯産業發展,下功夫、謀出路,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

  統籌推進打好基礎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生産生活條件大變樣

  “我們在調研中就發現,即使是脫貧摘帽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存在巨大的短板。”潼南區委書記曾菁華給記者講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到一個貧困戶家中去調研,讓人可喜的是,這些年貧困戶收入增加了,家中新添了電視、空調、冰箱等,但讓人憂慮的是,一到夏天,供電就不穩。

  “不吹空調我們可以忍忍,但冰箱沒電了,肉菜都會壞掉。”貧困戶的大實話也一下説進了曾菁華的心坎裏。“都説‘脫貧奔小康’,家中的空調、冰箱都是擺設,這絕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曾菁華説。

  為了更好地鞏固脫貧成果,潼南區在動態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基礎上,建立了統籌推進機制,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制定《重慶市潼南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統籌推進貧困村與非貧困村的同步發展。其中,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是重中之重。

  潼南區小渡鎮雙壩村的電力條件一直比較薄弱,自上世紀90年代末改造之後,就再也沒有升級改造過。“夏天只要有一戶機器打米,其他農戶連電扇都用不了,晚上電燈不亮小孩作業都無法做,更不要説用電飯煲做飯了。”雙壩村貧困戶劉學全説。

  為了解決農村尤其是貧困村的用電難題,潼南區拿出數千萬元專項資金,開始全面實施“電靚鄉村”農村供電保障能力提升工程,針對933個存在長期性或季節性低電壓用戶臺區,重點做好貧困村低電壓整治,以確保2020年基本消除低電壓、2021年全面解決用電品質問題的目標。

  2019年3月,雙壩村的電力改造計劃也完成,結束了用電緊張的現象。

  除了解決供電問題外,近年來,潼南區還著力補齊貧困村的道路、通訊、用水、污水處理、人居環境等短板,僅2019年,就完成農村公路建設650公里,新建産業便道145公里,50個村實現光纖覆蓋,11個村實現污水的集中收集處理,8個居民點完成了人居環境整治,使這些地方的生産生活條件大幅改善,為城市資本下鄉、後續産業發展等打下了基礎。

  形成七大特色産業集群

  以規模抗風險,村村實現規模産業覆蓋

  産業發展是帶動貧困戶脫貧的主要途徑,但一些“特色産業”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客觀存在,一旦遇到“風吹草動”,很容易導致參與該産業發展的貧困戶返貧。

  “這其中涉及到規模、技術、市場、人才、資金等各方面的問題,一個地方很難有充足的資源,將每個特色産業都做好。”曾菁華説,為了避免這類情況的發生,在推動産業發展上,潼南區轉變思路,以自身産業為基礎,確定幾個主要的産業,集中力量幫助其做大規模、延長鏈條,以此帶動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為此,潼南一方面激活閒散資源,借力鄉村振興、農業産業發展和人居環境整治等政策利好,全面整合農業、國土、水利、交通等項目資金,充分結合地形地貌、土壤土質等特點,集中流轉、整治、出租土地,變貧困村“閒散資源”為“優質資産”。

  另一方面,實行模組招商,積極對接城市資本投資需求,打造3+X産業模組基地,集中引進特色種植養殖和農産品加工項目,逐步形成了糧油、蔬菜、檸檬、生豬、漁業、特色經果和中藥材七大特色産業集群。

  目前,潼南區共建立主導産業和增收産業基地300余個,規模化産業基地達9.1萬畝,實現了村村都有規模産業覆蓋的目標,擁有千畝以上規模化産業基地的貧困村(社區)達到30個以上。

  “潼南檸檬種植歷史悠久,以前農戶以零星栽培為主,規模小,也難以賣上好價錢。”潼南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胡明強説,為解決該難題,潼南區開始著力培育龍頭企業、種植大戶,先後引進了匯達檸檬、檬泰生物等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企業23家,培育産業經營主體達到268個,進而帶動輻射周邊農戶,使潼南檸檬産業在短短幾年時間就形成規模。

  目前,潼南區檸檬種植面積已達32萬畝,年産量25萬噸,年加工能力達到15萬噸,年産值達到32億元以上,直接或間接帶動5萬餘農民增收致富。

  “整修房屋的錢,是靠這地裏的檸檬。”3月25日下午,潼南區崇龕鎮張板村,64歲的村民張壽康手指院壩邊已經挂滿果的檸檬林説,“年初花6萬多元整修好了房子,我種的10畝檸檬,這兩年每年都有3萬多元的純收入。”

  一旁的村支書陳子文説:“有了這10畝檸檬,你家不但脫貧,還能夠致富。因為到了豐産期後,1畝檸檬的年純收入,能夠達到六七千元。再加上你養的10多只山羊,一年的收入有多少,你心中有數了嘛。”“七八萬元差不多吧。”張壽康又呵呵笑了起來。

  構建多種利益聯結模式

  創新利益聯結,讓貧困戶能持續穩定增收

  産業發展欣欣向榮,如何讓更多貧困戶搭上産業發展快車?潼南區就通過不斷探索資産收益、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務工就業、産品代銷、生産託管等利益聯結模式,逐步實現了城市資本全面帶動、貧困群眾充分聯結的互利共贏、合作共享新局面。

  潼南塘壩鎮天印村為了使貧困戶能持續穩定增收,該村在加快産業發展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過程中,積極引導農戶及貧困戶以土地資金入股。

  “我們按每股350元設立股份,成立了集體經濟組織,目前共有股份8857股。”天印村村支書何長春介紹,這些股份中,村集體以閒置資産折價入股,農戶以承包地折價入股,貧困戶以土地和扶持資金入股,社會資本以現金入股,共發展産業基地500畝,其中漁業基地200余畝、中藥材和花卉苗木基地100余畝。

  “下個月,我們的魚塘就要開始産出了。”何長春説,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僅漁業一項,村集體經濟就可收益25萬元,貧困戶6戶30人除了可以享受每年0.7萬元的土地入股固定分紅外,還可參與集體經營收益分紅,按照經營收益的6%計算,6戶貧困戶每戶預計可分紅0.3萬元。

  “除了能在基地務工,現在每年的分紅也很可觀,我現在是越來越有幹勁了。”貧困戶何文勇高興地説。

  而這樣的情景,在潼南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潼南崇龕鎮建立“專業合作社+技術能人+貧困戶”帶貧機制發展養蜂産業,每戶貧困戶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新勝鎮盤山村建立“土地折資入股+保底分紅”帶貧機制,從2016年起,20戶入股貧困戶已累計分紅15萬餘元……

  “目前,我們正利用産業到戶扶持獎勵資金,大力實施類似天印村這樣的改‘補’為‘股’股權化改革,2019年共實施21個項目,1023戶村民將於2021年開始享受分紅,今年,我們將繼續實施股權化改革項目,帶動更多村民入股分紅增收。”潼南區扶貧辦副主任劉天兵説道。

  記者 王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