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渝情渝景>正文

古鎮,古畫,古樂——重慶綦江擦亮三張文化名片

2020-04-28 08:50:42 | 來源:新華社 | 責編:馮鈺穎

  原標題:古鎮,古畫,古樂——重慶綦江擦亮三張文化名片

  新華社重慶4月27日電(記者李勇、黎華玲、劉恩黎)重慶主城區往南一個多小時車程,有一座因河而生的城市——綦江,一個老工業城和新興智慧製造基地。

  然而,綦江擁有的不只是工業。漫步在此,還可追尋到那些深藏在古鎮街巷裏的歷史、民俗文化,以及傳承了一代又一代的古老技藝。

  古鎮:“活態”中歷久彌新

  綦江河是長江一級支流。順河南行,可達東溪古鎮。

  東溪古鎮原名萬壽場,始建於西元前202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至今,生活在此的場鎮居民約2.5萬人,“這個古鎮一直保持著旺盛人氣和濃濃煙火味兒。”綦江區區長姜天波説。

【城市遠洋】【焦點圖】【渝情渝景】古鎮,古畫,古樂——重慶綦江擦亮三張文化名片

  距今有300多年曆史的萬天宮。新華社記者劉潺 攝

  便利的水上交通帶來發達的商貿,西漢時就開闢的川黔鹽茶古道穿場而過,有水的滋養,古鎮中的5000余棵年代不一的黃桷樹枝繁葉茂,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黃桷樹群。古鎮內有文物古跡10余處,包括撫我孑遺碑、太平橋等,另有萬天宮、南華宮等遐邇聞名。

  該如何保護開發這樣的古鎮?綦江區委書記袁勤華認為,對於尚未喪失功能的古跡古建,最值得珍視的是“人在其中”的生命力。東溪古鎮保護尤其重視“以人為本”,進行著“活態化”保護髮展,讓原來的居民有權利、有條件享受現代生活,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共生。

【城市遠洋】【焦點圖】【渝情渝景】古鎮,古畫,古樂——重慶綦江擦亮三張文化名片

  距今有300多年曆史的萬天宮(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劉潺 攝

  居住在古鎮書院街的李婆婆年近八十,最愛到萬天宮的觀戲臺喝茶聊天。始建於1663年的萬天宮,是四川人在東溪修建的磚木結構會館。正殿前是保存完好的古戲樓,橫樑上展示歷史故事的浮雕清晰可辨。

  每逢佳節,傳統的渝派川劇座唱、舞龍舞獅等在此表演,最多時有上千人圍坐一起看戲。“好多在外省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咯,生活在這裡安逸喲。”李婆婆説。

  古畫:創新中代代傳承

  綦江境內有20多個民族聚居,民間民俗文化多姿多彩,成為農民版畫發展的沃土。綦江農民版畫源於明清年間的木板年畫,崛起于20世紀80年代初,表現手法大量吸收民間民族美術技法,如木雕、貼布等。1988年,綦江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稱號。

  作為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55歲的李成芝堅持傳統畫法,作品古樸稚拙、誇張浪漫。如今,版畫進入了綦江區的中小學,她成了孩子們的非遺老師。

【城市遠洋】【焦點圖】【渝情渝景】古鎮,古畫,古樂——重慶綦江擦亮三張文化名片

  重慶市綦江農民版畫院內,負責創作和培訓的版畫師黃袁媛同她的版畫作品。新華社記者劉潺 攝

  還有越來越多人走進版畫院。在版畫院搞創作和培訓的黃袁媛曾是小學美術老師。從四川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的青年畫家劉月幾年前也加入進來,並創作出很具線條感的版畫藝術作品,她的版畫作品《城市涅槃》曾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

【城市遠洋】【焦點圖】【渝情渝景】古鎮,古畫,古樂——重慶綦江擦亮三張文化名片

  綦江農民版畫師黃袁媛在工作臺上給雕刻好的木板反復上色,以便於拓印。新華社記者劉潺 攝

  “不同背景的年輕人才不斷加入創作隊伍中,大大提高了農民版畫藝術的創作活力。”李成芝説,不僅如此,還有一批年輕人致力於設計版畫相關文創商品,已發展出版畫圖案絲巾、手機殼等數十種文創産品。

  在綦江區上廠村的農民版畫室,10多位農民常在此作畫。農閒時,年近七十的村民聶如幫常在畫室待大半天。他還將自家小院打造成版畫農家樂,處處印有版畫圖案。“沒想到有那麼多人喜歡我畫的畫,有的一副能賣200元,加上農家樂的收入,日子越來越好過了。”

  在不斷傳承創新中,綦江農民版畫作品已應邀赴美國、日本、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40多個國家展出,有1500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省(市)博物館、中國駐外大使館和國外美術館收藏。

【城市遠洋】【焦點圖】【渝情渝景】古鎮,古畫,古樂——重慶綦江擦亮三張文化名片

  永城吹打劉家樂班成員在院壩裏進行排練。新華社記者劉潺 攝

  古樂:傳承中奏出新音符

  每逢過年過節,綦江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永城吹打就會在鎮街上演。

  永城吹打最初是流傳于綦江永城鎮一帶的民間器樂品種,其淵源可追溯至明末清初,是中國西部很具代表性的山地吹打樂。表演者有的演奏一米多長的大嗩吶,有的負責敲鼓、打川鈸,有的則吹奏低音嗩吶。

  當地有句諺語:“七寸嗩吶拿在手,五音六律裏邊有,婚喪嫁娶沒有它,悶聲悶氣蠻難受”。無論是紅白事還是祭祀,吹打樂班必不可少。

【城市遠洋】【焦點圖】【渝情渝景】古鎮,古畫,古樂——重慶綦江擦亮三張文化名片

  永城吹打劉家樂班的班主、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道榮(右一)帶著所有成員在排練結束後的合影。新華社記者劉潺 攝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道榮年近八十,是演奏永城吹打的劉家樂班的第十八代傳人。他説,前些年農村人開始外出打工,樂班一度後繼乏人。對此,綦江區通過政府購買文化服務等多種方式扶持永城吹打,並支持劉道榮于2011年成立永城吹打學校。

  劉道榮在外打工的女兒回到家鄉,成立永城吹打演藝公司。侄兒劉重輝更是在傳統曲牌的基礎上融入唱詞。如今,綦江擁有成規模的吹打樂班400多支,從業人員2000余人,成熟曲目近千首。

  “不管社會如何發展,都需要守護好文脈,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袁勤華告訴記者,在綦江,古鎮風貌依舊,農民版畫不斷創新,永城吹打後繼有人。綦江讓擦亮的文化名片成為推動文旅融合的抓手,讓八方遊客想來、想留、想念。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