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母親河重現水清魚躍——重慶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背後的故事
來源:重慶日報  |  2021-04-01 10:21:02

讓母親河重現水清魚躍——重慶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背後的故事

1月28日,農業農村部巫山漁政執法基地的執法人員在長江流域重慶巫山至湖北秭歸段開展執法巡航。特約攝影 王忠虎/視覺重慶

讓母親河重現水清魚躍——重慶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背後的故事

1月26日,南岸區南濱路,農業綜合執法行政支隊工作人員正在對江邊垂釣者宣傳“十年禁漁”,並嚴格對垂釣者是否符合“一人一竿一鉤”規定進行檢查。(資料圖片)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長江生態系統、守護母親河。去年,重慶提前完成了十年退捕禁捕任務,建立起三級護漁責任機制,讓母親河重現水清魚躍。

  近日,重慶日報記者採訪了退捕漁民、護漁志願者和執法隊員,聽他們講述我市水生生物保護背後的故事。

  退捕漁民李代國

  上岸不離河,清漂又巡河

  自從去年4月,李代國領回15.5萬元補償金後,他便正式退捕。退捕上岸沒多久,他就成為墊江清漂隊的一員,除清掃江面上的垃圾外,還要協助護漁隊參與龍溪河墊江段的巡河工作。

  李代國家住墊江高安鎮龍溪河畔,打小就在漁船上長大。捕魚的手藝從爺爺手中一路傳下來。“那時候,匯入長江的龍溪河又清又亮,魚多得很,什麼稀奇品種都有。”靠著龍溪河的魚,李代國成了家,養育了兩個孩子。

  但從90年代起,龍溪河兩岸的場鎮越修越大,居民越來越多,污水橫流,垃圾成堆。沿河還修了電站、造紙廠、化肥廠、養殖場。河水越來越臟,越來越臭,再後來變成褐色,泛著泡沫。加之過度捕撈,龍溪河裏的魚越來越少。雖然李代國還在捕魚,但“十網九空”。眼瞅著朝夕相處的龍溪河一天天臭下去,李代國心裏不是滋味。

  轉機出現在2016年。這一年,隨著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深入推進,龍溪河沿岸廠礦大量被關停,城鎮污水廠、垃圾廠也運轉起來。2018年,重慶啟動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龍溪河被作為重點納入,當地專門組織機構統籌流域清漂、巡河和水生資源管護。

  龍溪河的水質漸漸改善,魚兒慢慢回來了,河上的漁船又轟鳴起來。李代國又早出晚歸,往來于河上捕魚。但好景不長,隨著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常年禁捕及漁民退捕轉産政策的實施,龍溪河邊靠河吃河的漁民面臨“洗腳上岸”。

  “我已經53歲了,不捕魚還能幹啥?”李代國滿臉不情願。“你熟悉河道,幹活實在,可以上岸不離河嘛!到清漂巡河隊去,一樣有收入。”經過一番考察,李代國成為了一名清漂隊員。

  如今,退捕漁民全部轉産上岸,捕魚人變成了護漁人,漸漸地,龍溪河的“美麗”又回來了。

  護漁志願者劉鴻

  “保護水生生物就是造福子孫後代,我還願付出更多”

  為保護母親河,他自掏腰包近百萬元購買巡河設備,並牽頭組建了由200多名志願者組成的護漁隊,他就是8年來堅持護漁的江津油溪鎮村民劉鴻。

  49歲的劉鴻從小在江邊長大。小時候,爺爺教他“手打網”。一網撒下去再提起來,收穫滿滿。後來,不知何時起,電捕魚開始瘋狂起來,“這種不分種類、不分大小的‘一網打盡’,完全是毀滅性的破壞,實在讓人痛心。”劉鴻告訴記者,投身護漁事業的想法就是這時萌芽的。

  2014年4月的一天,江津漁政人員到油溪鎮老洼沱碼頭增殖放流,號召大家參與志願護漁,劉鴻聽説後,第一個報了名,並在此後自掏近百萬元全身心地投入到志願巡河護漁中。

  護漁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些驚心動魄的場面,劉鴻依舊曆歷在目。2014年4月,劉鴻第一次義務巡護,當他的小船巡至麻紗橋水域時,發現有兩人正在用電網捕魚,他立即追了上去。但對方的船突然加大馬力撞過來,劉鴻的船一下就翻了,還被甩入江中。好在熟悉水性的劉鴻拼命抓住了對方的船舷翻了上去將他制服,並送到了漁政管理部門。

  類似與不法分子搏鬥的經歷還有很多。後來他還組建了由從事農業開發、建築裝修、淡水魚養殖人員組成的護漁志願隊。據江津漁政數據顯示,近年來,在劉鴻等人的支持和幫助下,江津漁業行政處罰案件162起,處罰178人。

  如今,通過8年來的堅持,長江江津段又漸漸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前不久,就有村民在油溪段水域拍到水母的照片。

  這幾天,陽光普照,劉鴻忙著招呼大家去巡河,但與前幾年不同的是,如今站在岸邊眺望江心,總能看見波光粼粼的江面上魚兒歡躍的場景。他説,“保護水生物就是造福子孫後代,我還願付出更多。”

  執法隊員黃太健

  “非法捕魚的雖然少了,但巡查也不能掉以輕心”

  3月28日14時,暖陽灑向嘉陵江畔,山上的油菜花次第開放,市民三五成群在兩江新區江與城碼頭岸邊享受著春日的美好。兩江新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支隊七大隊隊長黃太鍵正向市民挨個發放宣傳手冊、講解禁漁知識。

  一圈巡查下來,黃太鍵和隊員們沒有發現釣魚的市民。隨後,他們登上停靠在江邊的執法艇巡江。

  “這個江灣以前非法捕撈的‘三無漁船’(無船號、無船籍、無船牌)多得很,經過整治,現在江面恢復了寧靜。”黃太鍵向記者介紹長江十年禁漁後的變化。“但是,沒發現問題不代表沒有問題。”黃太鍵解釋,非法捕撈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杜絕。嘉陵江兩江新區段雖然只有17.6公里長,但巡江的壓力並不小。

  44歲的黃太鍵從事漁政工作12年了。去年1月,為落實重慶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面禁捕政策,兩江新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支隊任命黃太鍵為七大隊隊長,專門負責農林水的執法工作。

  去年2月,有市民向七大隊舉報嘉陵江大竹林段有“三無漁船”,經常在附近的江灣進行非法捕魚活動。接到舉報後,七大隊立即將其納入重點監控對象。經過一個多月的鬥智鬥勇,黃太鍵終於蒐集到非法捕魚者的違法證據,將其繩之以法。

  黃太健説,十年禁捕後,江面非法捕撈的看不到了,他們的工作重心也轉向岸邊,“從今年一月到現在,共抓獲了5起江邊非法捕撈的犯罪行為,繳獲20多根魚竿。”他説,接下來,將聯合社區一起開展禁漁知識的宣傳教育,同時,採購一批高清攝像頭安裝在江岸上,提高打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非法捕魚的雖然少了,但巡查也不能掉以輕心。我們會一如既往地守護好母親河,讓母親河更好地休養生息。”黃太鍵説。(重慶日報記者 趙偉平)

編輯:付意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