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經濟助農脫貧
2020-06-28 09:19:46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付意菲責編: 馮鈺穎

【要聞】“五小”經濟助農脫貧

彭水縣三義鄉龍陽村,一位村民帶著孩子走在梯田旁的村道上。

【要聞】“五小”經濟助農脫貧

彭水三義鄉蓮花村,鳥瞰整潔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019年初,蓮花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成,58戶191名困難群眾入住。

【要聞】“五小”經濟助農脫貧

彭水縣三義鄉蓮花村,村民在交流海椒種植管護經驗。目前,該村發展海椒種植117畝,帶動貧困戶33戶穩定增收。

【要聞】“五小”經濟助農脫貧

彭水三義鄉蓮花村,村民在地裏辛勤勞作。去年,三義鄉建卡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9742元,增幅高於全縣平均水準。

【要聞】“五小”經濟助農脫貧

彭水三義鄉弘升村,建龍特色養殖專業合作社,李方龍在凍庫存放即將發貨的珍珠雞。在産業帶動下,三義鄉已實現657戶2615人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2%。

【要聞】“五小”經濟助農脫貧

彭水豪威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規模逐年擴大,去年共養殖生豬1000頭左右。

【要聞】“五小”經濟助農脫貧

彭水三義鄉弘升村,一名醫生正與村民交流。近年來,三義鄉鄉村兩級衛生院合力,每季度為該鄉貧困戶、慢性病患者做一次上門體檢,每年還將65歲以上的老人集中到鄉衛生院做一次全面體檢,實現了村民小病不出村。

【要聞】“五小”經濟助農脫貧

▲彭水三義鄉龍陽村地處高山,以前交通十分不便,近年來,該村新修38公里通村公路,道路修到家家戶戶,産業發展如火如荼。

【要聞】“五小”經濟助農脫貧

本期主攝影:記者 謝智強

  “小傢夥們,快快長喲!”近日,重慶日報記者來到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三義鄉蓮花村一社豪威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只見合作社負責人王由全正抱著小豬仔,仔細察看生長情況,眼神裏透著歡喜。

  王由全曾經是一名貧困戶,2015年返鄉搞養殖,一個人養了近30頭豬,借此擺脫了貧困。

  2017年,時任駐鄉工作隊副隊長(現為駐鄉工作隊隊長)的王祖勳發現,王由全能幹又勤奮,建議他成立合作社,帶動周邊5戶貧困戶一起養豬,並爭取了8萬元扶貧資金幫他新修了圈舍,配套了水、電、路等設施。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合作社養殖規模逐年擴大,去年養殖生豬1000頭左右,恰好又趕上市場行情好,大家都掙得盆滿缽滿。

  在王祖勳的提議和幫助下,王由全還對自家庭院進行改造,搞起了庭院經濟,在養豬的同時製作臘肉、辦農家樂,當起了小老闆。

  “王隊長説這叫‘五小’經濟,前兩年市場行情不好時,我就靠在家做臘肉製品增加收益,降低了産業發展風險。”對於這種發展模式,王由全十分滿意。

  王由全口中的“五小”經濟究竟是個啥?“其實就是盤活有限資源,讓老百姓發揮一技之長,實現在家門口增收!”王祖勳説。

  三義鄉是深度貧困鄉鎮,“地無三尺平”,土地零散、不成規模,難以實現産業規模化經營。當地貧困群眾又缺資金、缺技術、缺致富門路,脫貧之路格外難走。

  為破解發展中的難題,駐鄉工作隊進駐三義鄉後,在彌補基礎設施短板的基礎上,帶領村民積極探索脫貧新路子。

  經過分析、調研,他們決定將為數不多的連片土地拿來發展羊肚菌等經濟價值高的産業,然後因地制宜,引導村民在家門口發展小加工、小餐飲、小運輸、小製作、小買賣等“五小”非農經濟,以及小果園、小花卉園、小瓜菜園、小水産園、小養殖園等“五小”庭院經濟,構建“種養業+肉食品加工+農家餐飲”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推動傳統農業生産向二、三産業延伸,提高産業附加值,拓寬農戶增收渠道。

  為提振村民發展信心,在“五小”經濟推行過程中,三義鄉加大産業指導培訓力度,各村産業指導員、幫扶責任人親自上門,與農戶一道分析優劣勢,根據農戶自身技術特長和條件選擇發展門類,並定期為他們開展實地培訓指導。

  此外,針對村民缺資金、缺銷售渠道的問題,該鄉用足用好政策,幫助他們爭取産業發展補助、小額貸款資金,並通過電商平臺、扶貧超市,以及號召幫扶集團成員單位開展消費扶貧等方式,解決銷售難題。

  “事實證明這種模式在三義鄉是行得通的,如今村民們的發展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王祖勳介紹,截至目前,三義鄉累計發展“五小”庭院經濟農戶601戶,培育“五小”非農經濟45戶,實現戶均增收3萬-5萬元,農戶創業意願、經營理念、市場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

  此外,三義鄉重點發展的“四大脫貧産業”——瓜蔞、玄參、黃精、蒼術等中藥材目前也長勢良好;辣椒、脆紅李等高山蔬果即將投産;豪豬、黑豬、山花蜜、珍珠雞等特色産品已上線銷售。

  在産業帶動下,如今三義鄉已實現657戶2615人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2%。去年,當地建卡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9742元,增幅高於全縣平均水準。

  文/重慶日報記者 栗園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