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黨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
2020-07-02 09:13:02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付意菲責編: 馮鈺穎

  原標題:“既然黨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華溪村村民譚文質從爭當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的轉變

【要聞】“既然黨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

石柱縣中益鄉,在位於柿子壩集中安置點的新家,譚文質(右一)和家人正在做清潔(攝于3月31日)。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要聞】“既然黨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

石柱中益鄉華溪村,譚文質正在餵養家中的幾十隻雞。(攝于三月三十一日)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開欄的話

  “小康”一詞最早出自《詩經》,承載著人們對寬裕殷實、安康幸福生活的期許與嚮往。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征程。每一個人都心懷激蕩、充滿期盼。

  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決戰決勝的最後階段,巴渝大地一派火熱的攻堅場面,廣大幹部群眾意氣風發、鬥志昂揚,正在全力以赴、衝刺勝利的終點。

  從今日起,本報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推出記者發自基層一線的鮮活報道,用小切口展現大變化,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關注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生動展現人們身邊和眼中的變化。敬請關注。

  譚文質是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先鋒組村民。他的人生軌跡,在去年9月轉了個彎兒——國慶前夕,這位曾因爭當貧困戶不被大家認可的人,被480多位村民選為村民小組長。

  從爭當貧困戶到帶領村民一起脫貧致富,這一轉變,譚文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

  “扶貧首先要解決貧困群眾精神上的貧困,這些年,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增加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特別是總書記來中益鄉視察後,幹部群眾的精氣神更是被激發出來。‘既然黨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這句話,已深入人心。”近日,華溪村第一書記汪雲友告訴重慶日報記者,這種精氣神,在譚文質身上體現得特別明顯。

  創業失敗後,他爭當貧困戶

  譚文質有兩個姐姐一個弟弟,作為長子從小就受到了更多寵愛。

  “小時候家裏窮,吃不起啥子好的,但只要有點白米或者有個雞蛋,那肯定是我的……”説到這裡,譚文質的臉紅了,“12歲了,遇到陡一點的路,我都還靠大人背。”

  結婚後的譚文質南下廣東,進廠務工。幹了十幾年,譚文質覺得打工掙錢又慢又辛苦,便動起了養豬的主意。

  哪知,剛養一年,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譚文質的豬肉最高只賣到了2.9元/斤。20萬元的本錢變成了2萬元,他只好回到老家。

  譚文質在老家沒有房子,帶著一家人住進了弟弟的房子,整天無所事事。

  脫貧攻堅開始後,譚文質看到貧困戶幫扶政策十分眼紅,隔三岔五就找村支書王祥生,要求當貧困戶。

  王祥生回應:“別人是真貧困,你是‘爭貧困’。”

  “我哪不符合標準了,一大家子人連個住處都沒得。而且,收入也不穩定,娃兒又要讀書……”

  “你要是覺得自己符合標準,就在下次開村民大會的時候提出來,村裏經過評議、公示等程式後再決定。”

  2017年,經過自主申請、入戶調查、民主評議、公示公告等流程後,譚文質被精準識別為建卡貧困戶。

  成為貧困戶後,譚文質發現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好處”,有些失望。

  教育、醫療、住房等扶貧政策都極有針對性。當時,譚文質的大女兒和兒子均已成家,一家人都健健康康,唯有8歲的小女兒享受到了教育資助政策。

  譚文質的日子沒有多大起色。相反,周圍不少村民依託好的政策和勤勞的雙手,日子越過越好,其中不乏過去生活水準遠在譚文質之下的村民。這讓他心理落差更大,開始到處挑刺,“反正就是看什麼都不順眼。村裏修的公路,要挑點毛病出來,發展什麼産業也要指手畫腳。”

  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刺頭兒”當選組長

  “譚文質致貧的深層次原因是內生動力不足。”汪雲友説,“他在外打工十多年,見過世面,腦瓜子靈活,不像有些村民那樣‘老實’,可他行動又跟不上想法,讓人覺得眼高手低。”

  為了將譚文質的精神“扶”起來,汪雲友那段時間幾乎天天上門,和他促膝長談,給他講“既然黨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的道理。一來二去,兩人成了好朋友。

  漸漸地,譚文質的思想觀唸有了轉變。

  “那些幹部白天跑田坎,晚上開會,沒日沒夜地幹。我屋頭這些事,自己沒想到的,他們都幫我想到了。”譚文質感慨。

  尤其是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華溪村視察後,當地把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宣傳,提振幹部群眾的精氣神和脫貧致富的信心決心。儘管譚文質沒親眼看到總書記,但小女兒在中益鄉小學見到了總書記,回家興奮得很,一直念叨總書記如何和藹可親,如何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

  自此,譚文質的思想徹底轉變,“總書記那麼忙,還千里迢迢地到我們這個小山村來激勵我們。如果我還繼續懶下去,還要沒事找事,啷個都説不過去了。”

  黃精基地裏,譚文質出工又出力,還利用閒暇時間打些零工,終於摘掉了貧困帽。

  有感於譚文質的變化,汪雲友決定再激勵他一把。去年,華溪村先鋒組組長人選調整,汪雲友向村裏推薦了3個候選人,譚文質便是其中之一。

  最終,譚文質當選。

  “他過去是有些懶,但後來勤快了,而且腦殼靈光。這些我們都看到的,所以願意選他。”村民花仁叔坦言。

  帶動村民脫貧,自己生活也變了樣

  成為組長後,譚文質暗暗發誓,絕不能辜負大家的信任。

  去年,為增強村民責任感,華溪村探索出黃精産業發展新模式——將集體流轉土地種植的220畝黃精,返包給村民管護。參與返包的村民,不但有管護工資,黃精賣出後,村裏還會拿出20%的收益給他們分紅。

  村民還在猶豫時,譚文質就帶頭返包了9.7畝黃精,還給大家做工作:“背靠大樹好乘涼,我們集體種植的黃精,既可食用又可藥用,畝産量能達到3噸,價格也不低,肯定能掙錢!”

  就這樣,大家紛紛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簽了返包合同,220畝黃精被“瓜分”一空。

  譚文質的弟弟譚文權也是貧困戶,50歲了還是個單身漢,常説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別人在地裏忙時,他靠著墻根曬太陽,譚文質為此沒少數落他。如今,在哥哥的帶領下,譚文權也變了,返包了7畝黃精,不再渾渾噩噩過日子。

  黃精要3年才有産出,為了讓村民短期有收益,村集體又在黃精地裏套種木瓜,譚文質又是最早一批響應的村民。

  作為村民小組組長,譚文質自然而然成了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益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先鋒組的“片區經理”,不僅要組織生産,還要幫助銷售。去年,全村實現農産品銷售收入220萬元,農戶分紅18.2萬元,這裡面也有譚文質的一份功勞。

  帶動村民發展産業的同時,譚文質自己的生活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去年,他打零工掙了5850元,黃精基地返包收入9700元,妻子在建築工地務工掙了2.7萬元,還搬進了位於鄉政府附近的柿子壩居民安置點,有了自己的房子,“政策硬是好,算上補助後,我自己沒花多少錢,基本上只掏了個裝修費。”

  生活的巨大變化,讓譚文質萌生了入黨的想法。他説:“沒有共産黨,沒有脫貧攻堅,就沒有現在的華溪村,也沒有現在的我。”

  搬新家後,譚文質的喜事接踵而來——今年,大女兒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媳生下了二娃。家裏人丁興旺,好不熱鬧。

  採訪剛結束,屋裏便響起了嬰兒的啼哭聲,譚文質趕緊往臥室跑去,一臉幸福。

  見狀,記者悄悄帶上房門離去。希望譚文質一家、華溪村,乃至所有貧困群眾,都能像新生的嬰孩一樣,在脫貧攻堅中迎來新生,迎來小康。(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顏安 實習生 蘇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