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石柱:致力文化傳承 盡顯土家風情
2020-08-13 08:20:50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胡明珠責編: 馮鈺穎

  原標題:致力文化傳承 盡顯土家風情 石柱加快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實現非遺“活態”傳承

【城市遠洋】重慶石柱:致力文化傳承 盡顯土家風情

萬壽古寨土家擺手舞 攝/譚敏

【城市遠洋】重慶石柱:致力文化傳承 盡顯土家風情

土家玩牛

【城市遠洋】重慶石柱:致力文化傳承 盡顯土家風情

石柱土戲

【城市遠洋】重慶石柱:致力文化傳承 盡顯土家風情 

西蘭卡普

【城市遠洋】重慶石柱:致力文化傳承 盡顯土家風情

土家妹子 攝/李小豐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人類古老的、活態的文化基因,在歷史傳承、審美藝術、科學認識、社會和諧等多方面價值凸顯。

  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石柱燦爛、獨特的民族文化,集楚、漢、巴、蜀及土司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體系,為石柱打造旅遊精品和文創産品奠定了重要基礎。

  近年來,石柱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立足“風情土家·康養石柱”價值定位,以加快武陵山區(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為契機,結合文旅發展大力挖掘非遺資源,傳承文明精髓,致力“點石成金”,讓眾多“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非遺資源從幕後走向臺前,在增強遊客旅遊文化體驗的同時,也為非遺“活”起來開闢了全新路徑。

  2018年4月,《武陵山區(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獲文化部專家組評審通過,標誌著武陵山區(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邁出重要步伐。這也意味著石柱以非遺保護傳承為主的文化生態保護得到國家層面的肯定。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石柱秉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整體保護、活態傳承、合理利用”原則,大力開展民族文化資源普查,首先解決“家底不清”的問題,先後發掘出十大類別非遺資源項目800多項。

  基礎設施是非遺傳承的載體,石柱積極推進非遺保護,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建起了縣非遺中心、縣民族中學2個市級非遺傳習所,以及土家啰兒調、玩牛、鹽運民俗3個縣級非遺傳習所,同時建起了1個黃連博物館、2個黃連傳統生産技藝展示館。

  以人為本,活態傳承。石柱以非遺項目為核心內容,重點加強對代表性傳承人的培育和瀕危項目的保護;以民間傳習為基礎,將非遺基礎知識納入教育體系;依託“文化遺産日”、傳統節日、舉辦民俗活動等方式,營造有利於文化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全面推動非遺傳承發展。今年,《秦良玉》京劇成功入選2020年度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作劇目。

  同時,石柱還不斷加強文化人才保護和培養,積極搭建平臺促進文化研究和傳承利用,健全落實非遺保護長效機制,融合發展打造非遺傳承保護新格局,整合資源推進非遺扶貧促百姓增收。

  在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石柱目前已挖掘整理出縣級非遺項目136項,其中躋身國家級和市級非遺名錄分別有3項和22項;遴選和培育出三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達200余人。

  連結>>>

  石柱非遺精品項目展示

  國家級非遺

  土家啰兒調。石柱土家啰兒調與著名的“竹枝詞”一脈相承,歌詞直白、世俗,以反映土家人生活、勞動、民風、民俗、情感、宗教等為主要內容,比較全面地記錄了石柱土家族的禮俗活動、生存狀況及演變過程。歌詞大量運用“啰兒”“啰兒啰”“啰喂”等方言襯詞,表現了土家人樂觀、豁達、睿智、幽默的性格。

  土家吊腳樓營造技藝。土家吊腳樓又稱“幹欄”或“轉角樓”,是武陵山區土家族的古老建築形式,在古代巢居和穴居基礎上發展而來。其營造技藝充分契合了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實現了居住和安全、社交和祭祀的完美統一,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系統的土家民族傳統建築文化。千百年層出屹立的土家吊腳樓,折射出它重要的藝術、歷史、科學、民俗、和旅遊價值。

  土家玩牛。石柱土家玩牛源自於牛王廟、牛王節祭祀活動。從牛的耕地勞作和休養生息中提煉加工而成的玩牛舞蹈,存續了農耕時代人們崇敬牛神和飼養耕牛的思想意識,演變為逢年過節的玩牛習俗和玩牛舞蹈,是土家人延續歷史的表現,表達人們對五穀豐登、人畜平安的願望。

  市級非遺

  石柱土戲。石柱土戲發源於石柱縣中益鄉,有土家族戲曲“活化石”之稱。石柱土戲獨特原始,自成體系,分為神事還願戲、民事喜慶戲兩類,表演中引入穿花、耍繡球、拜羅漢、鯉魚跑灘等原生態動作。該劇將土家族民歌、民間打擊樂以及民間戲劇融為一體,是當地人民生活的再現、民俗的體現。

  土家米米茶。“土家米米茶”又名“陰米茶”,是渝東南武陵山區石柱土家山寨獨特的風味小吃。早在1819年纂修的《龍山縣誌》上,就清楚地記載了其詳細做法。渝東南武陵山脈一帶土家族特別喜歡這種油茶,並將其作為款待佳賓的最上等禮儀,後來漸演變成今天的“米米茶”。

  石柱黃連傳統生産技藝。石柱縣是中國黃連之鄉,黃連産量佔全國的60%、世界的40%。石柱黃連早在唐代天寶元年就有記載,經過數百上千年的發展,石柱黃連的傳統生産技藝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內涵,黃連生産配套設施和傳統加工方式,凝結著土家人民的智慧。如今,石柱還構建起黃連全産業鏈體系,創造了不菲的經濟價值。

  縣級非遺

  擺手舞。擺手舞是一種原始的祭祀舞蹈,主要流傳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和烏江流域。它集舞蹈藝術與體育健身於一體,有“東方迪斯可”之稱,是土家族人民祭祀祖先、祈禱過年、喜慶佳節等活動中跳的一種群眾性舞蹈,以講述人類起源、民族遷徙、英雄事跡為主要內容。它是土家族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一種土生土長的民間集體舞。

  西蘭卡普。“西蘭卡普”是一種土家織錦。土家語裏,“西蘭”意為鋪蓋,“卡普”意為花。“西蘭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鋪蓋”。“西蘭卡普”受到土家族人珍愛,視之為智慧、技藝的結晶,被稱作“土家之花”。按照土家族習慣,土家姑娘出嫁時都要織造“西蘭卡普”作為陪嫁。

  土家刺繡。土家刺繡是土家族民間刺繡工藝之一。“女兒十二學繡花,長大能找好婆家”是石柱的民間俗語。刺繡曾經是土家女孩必須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在土家族傳統婚俗文化、孝道文化中佔有著一席之地。大量的刺繡造型保留著古老民族部落對祖先族幟(圖騰)的崇拜。土家刺繡以群眾生産生活、自然生態、神話故事等為素材,用千針萬線在方寸之間展示土家風情。

  張亞飛 劉玉珮 詹米璐 圖片除署名外由石柱縣文旅委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