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智雙扶讓“口袋”“腦袋”共同富裕
2020-10-09 09:02:27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胡明珠責編: 馮鈺穎

  原標題:志智雙扶讓“口袋”“腦袋”共同富裕——城口縣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決戰脫貧攻堅的調查v

志智雙扶讓“口袋”“腦袋”共同富裕

  城口縣沿河鄉北坡村,村民在竹筍加工廠就近上班。該鄉有六萬畝的筍竹特色生態資源。兩年前,當地的筍竹還沉睡在深山,如今成了沿河鄉脫貧致富的支柱産業(攝于六月十日)。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重慶最北端的城口縣,位於秦巴山連片特困地區,境內群山綿亙、溝壑縱橫,集“老、邊、山、窮”于一身,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曾被形容為“漢人居住最落後的地方”,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2015年初,全縣有90個貧困村,佔行政村總數的52%,貧困人口1.2萬餘戶4.6萬餘人,貧困發生率15.6%,居全市第二。

  大山的重重阻隔加上長期貧困落後的現實,當地群眾的山地意識、保守思想、陳腐觀念成為脫貧的最大阻力,也成為返貧的最大風險。在與貧困艱苦抗爭的過程中,城口乾部群眾認為:物質貧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貧困”!

  通過“扶志”“扶智”與“共治”結合,全縣幹部群眾搬開了壓在貧困群眾心頭的“大山”,實現了“口袋”和“腦袋”的共同富裕。今年2月,城口縣以貧困發生率0.42%、群眾滿意度98.47%的成效,正式退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其“精神扶貧”的系列做法,已被國務院扶貧督查組作為經驗在全國推廣。

  扶貧先扶志,火爐邊開起“思想講堂”

  進入10月,海拔1300多米的城口縣修齊鎮石景社區氣溫已不到10℃。

  “這個天,蜂子的越冬技術要搞好。蜂群壯了,明年開春才可能分出更多的群。”在吳昌友家,當地“養蜂大王”蔡芝兵麻利地打開一個蜂箱,為年過半百的吳昌友傳授養蜂技術。

  今年48歲的蔡芝兵因工傷失去雙手。他回到修齊鎮的老家後,靠養殖中蜂致富,成為2017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縣“脫貧致富光榮戶”。

  “人窮志也短。像我一樣的殘疾人,往往有脫貧的願望但沒有信心,我就是要幫他們重新‘站’起來!”蔡芝兵説。

  離他家不遠的吳昌友因病半身不遂,走路一瘸一拐,只有右手能活動。兩個孩子還在讀書,家庭負擔重,吳昌友一度悲觀。

  2017年春節後的一天,蔡芝兵來到吳昌友家,坐在火塘邊和他擺起了養蜂的好處,建議他也養一些。

  “我哪有你那幹勁喲!”吳昌友看看自己沒有知覺的左手,搖搖頭。

  “你家娃兒要用錢的地方多,光靠政府哪能行?”蔡芝兵舉起雙臂,“你看,我兩隻手沒有了都得行。你還有一隻手,肯定幹得好!”

  就這樣上門“閒談”兩三次後,吳昌友動了心。蔡芝兵主動送了兩桶中蜂給吳昌友,幫助他啟動“甜蜜事業”。

  儘管今年氣候不佳,但吳昌友家的6桶中蜂還是為他帶來了4000多元收入。“我早摘了‘貧困帽’了!”老吳自豪地説。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

  城口縣內群山環繞、山高天寒,群眾有晚上圍坐火塘邊擺龍門陣的習慣。縣裏把群眾取暖、做飯的火塘變成扶貧立志的“思想講堂”現場,通過調動新鄉賢、第一書記、幫扶幹部和駐村幹部等開展“圍爐夜話”理論宣講6500余場,組建180支共900余人的宣講小分隊,發放宣傳畫冊3萬份,實現新思想、新政策宣傳“無死角”,激發了貧困群眾“思變”“謀變”的意識。以前那些有“等靠要”思想的貧困群眾,紛紛表示“我要脫貧”。

  扶貧也扶智,貧困戶勇闖市場

  這段時間,雞鳴鄉祝樂村村民盧美賢的香菇大棚正處於出菇高峰。每天,他要往山下拉100多公斤香菇。“大的每公斤賣七八元。小的也有人收,每公斤兩元。”盧美賢樂得合不攏嘴。

  “要錢沒得錢,要技術沒得技術……”去年8月,當新鄉賢周忠元建議他種香菇時,盧美賢還念叨著自己“沒發展條件”。盧美賢今年54歲,家裏因學致貧。儘管他和妻子有勞動力,可一想到發展産業稍有不慎就要將積蓄“打水漂”,兩人就又“縮回”老家種糧、喂豬。

  周忠元把鄉里、村裏發展的産業給盧美賢講了一遍,發現他對種植業感興趣,但疑慮不少。“你別愁,我來想辦法。”周忠元説。

  通過聯繫村裏和鄉里,周忠元為盧美賢爭取到了1000元的扶貧發展資金用於購買菌包,又幫盧美賢聯繫到村裏香菇基地的“田坎課堂”,找專業技術人員學習技術。

  周忠元家裏雖然沒種菇,但他經常往香菇基地鑽,讓自己“技術升級”,“我每個月至少去盧美賢家一回,若我自己不懂種菇技術,怎麼和他聊?”

  如今,盧美賢家已發展起兩畝地的香菇大棚,今年已賣了4萬多元,順利脫貧。

  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

  城口縣因地制宜,通過資金、技術、銷售等幫扶,強化貧困群眾自我造血功能。縣裏開設“田坎課堂”600余次,將農業技術培訓搬到田間地頭,讓2.1萬人次在家門口就學到技術。該縣還依託集體經濟組織創辦“農民夜校”,聘請市場專家、電商帶頭人等為貧困群眾解讀市場經濟、分析市場規律,建成農商電商服務站點185個,累計帶動1.1萬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8000元,讓農家“山貨”走出大山。通過入戶調查和用工數據庫,準確掌握了全縣6.7萬勞動力的技能培訓意願和市場用工需求,開辦實用技術“就業講堂”,累計培訓3.2萬人,幫助2.8萬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就近就業、居家就業。

  脫貧要“共治”,樹立鄉村新風尚

  明通鎮金六村81歲的陳豐良有兩本放在一起的存摺:一本是銀行存錢的,另一本是村裏“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超市”的“積分存摺”。

  陳豐良戴上老花眼鏡,仔細翻開大紅的“積分存摺”。最前面的兩頁內頁裏,寫著文明養成、志願服務等日常積分內容和積分事項。後面幾頁,逐一記錄著他家環境整潔、家庭和睦、發展産業等情況,以及為村裏志願打掃垃圾等獲得的積分。

  “有了這個存摺,我們哪些地方做得好,一目了然。對比前面的積分內容,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心裏也有數。”陳豐良説。每次積分到一定數量,他就會和妻子張述菊一起,去村裏的“積分超市”換購。

  “換過醬油、洗衣粉、垃圾袋……”76歲的張述菊掰起指頭數著,“都是些日常用得著的東西。大家也經常在一起比,誰家做得好、積分高。”

  “積分存摺”激起了村民向善向好的好風氣。“以前地壩臟亂差、家庭經常‘爭嘴’這些現象,現在很少了。”村積分超市管理員馬學員説,象徵性的物質獎勵,加上村裏“紅榜”等精神獎勵,現在村民都勁往一處使,奮力往小康路上奔。

  習俗移志,安久移質。

  城口縣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引導群眾抵制歪風邪氣、崇尚科學文明,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社會風氣——通過“財政保底+愛心捐助+集體經濟組織分紅”的資金保障方式,全縣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超市204個,推動全縣村居尤其是貧困山村風氣轉變;全縣成立科普分隊25支、勸教小組90支,廣泛普及科學知識,評選“勤勞致富”“勤儉持家”等文明家庭5000余戶、文明院落600余個、文明新村54個,引導貧困群眾牢固樹立脫貧光榮的觀念;通過農村老黨員、新鄉賢等教育引導群眾抵制大操大辦、不敬不孝等陳規陋習,全縣已制止辦無事酒2000余次、教育處理不敬不孝行為160余次。

  (重慶日報記者 羅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