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做實叫響擦亮巴蜀文化旅遊品牌 加快建設文化強市和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
2021-01-13 08:51:50來源:重慶日報編輯:胡明珠責編:馮鈺穎

  原標題: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劉旗:共創做實叫響擦亮巴蜀文化旅遊品牌 加快建設文化強市和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重慶文化和旅遊改革發展提振之年。文化和旅遊行業怎麼幹?1月7日,重慶日報記者採訪了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劉旗。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劉旗表示,今年,重慶文化和旅遊系統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市委五屆九次全會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群”發展戰略,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加快建設文化強市和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

  一是加快推動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準,聯袂四川加快打造大文旅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智遊天府”+“惠遊重慶”對接融通,共同打造成渝特色品牌。實施“成渝地·巴蜀情”區域文化品牌培育工程,共創、做實、叫響、擦亮巴蜀文旅品牌。共同開展巴蜀文旅推廣,組建“巴蜀文化旅遊推廣聯盟”和“川渝144小時過境免簽推廣聯盟”,在旅遊産品、線路、價格和政策上搭建川渝文旅發展一體化新平臺。共同推動文博事業發展,推動“巴蜀考古”“西南夷考古”納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聯合實施川陜蘇區紅軍文化公園建設。

  二是加快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提升主城都市區發展能級和國際競爭力,突出“山城”“江城”“不夜城”文化特色,以長嘉匯大景區為重點,持續打造“兩江四岸”文旅融合提升項目,大力推進“紅色三岩”革命舊址保護利用提檔升級,打造紅岩文化公園,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都市旅遊核心區。推進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打造“萬開雲三峽集散中心”“奉巫巫城旅遊金三角”“三峽庫心、長江盆景”等旅遊景區集群和旅遊度假區集群,提升長江遊輪、峽谷觀光探險、平湖休閒度假、高山生態康養、“三峽原鄉”民俗體驗旅遊品質。推進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文旅産業融合發展,突出山水特色,融入“土、苗”文化,保護好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踐行好”兩山論”。圍繞“烏江畫廊、武陵風光、生態康養”三大主題,聚力、做精、升級、扮靚渝東南文旅融合新標杆。

  三是縱深打好文化旅遊“五張牌”。“三峽牌”,圍繞“壯美長江·詩畫三峽”品牌形象,實施“規劃引導、品質提升、宣傳推廣、區域聯動”四項工程。“山城牌”,圍繞“一島兩江四岸四山”都市文旅發展格局,建設都市文旅項目集群。“人文牌”,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100週年等重要時間節點,實施文藝作品提升工程,拓展“高原”、攀登“高峰”,打造都市演藝聚集區。“溫泉牌”,推動“世界溫泉谷”示範項目建設和高端定制産品研發,擦亮“世界溫泉之都”名片。“鄉村牌”,把發展文化旅遊與鄉村振興結合,創建國際鄉村旅遊示範區。

  四是加快健全現代文化和旅遊産業體系。以資源開發利用為引領,策劃招商一批精品旅遊項目落地實施,重點打造十大旅遊重點項目。以重大項目實施為帶動,加快推出一批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和試點城市規劃,建設長江文化藝術灣區。大力發展舞蹈、音樂、動漫、遊戲、電競以及創意設計、數字娛樂等新興産業,大力實施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以數字技術整合為動力,推動建立統一的文旅産業統計核算體系。

  五是大力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建設。精心做好文化旅遊發展規劃,加快推進完成《重慶市文化和旅遊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重慶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等相關規劃,完善文化強市和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規劃發展體系。加快十大文化設施建設,推動紅岩文化公園首期等項目建設,拓展延伸區縣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推進全民閱讀和全民藝術普及,加快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推出一批重大群眾文化活動。

  六是努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展示,推進紅岩革命文物保護傳承工程,加快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持續開展紅岩革命故事劇目展演活動,讓優秀革命傳統世代相傳。大力推進大足石刻研究院創建世界知名研究院和長江文化研究工作,加強考古和巴渝歷史文化研究工作,推進合川釣魚城、九龍坡冬筍壩、萬州天生城、奉節白帝城、忠縣皇華城等重點考古遺址發掘與保護,建設長江三峽考古遺址博物館和長江三峽考古遺址公園。強力推進釣魚城遺址和白鶴梁題刻申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旅遊産業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武陵山區(渝東南)文化生態保護示範區創建,打造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示範點,強化傳統文化産業化發展和非遺傳承人才培養。

  七是持續加強文化和旅遊行業對內對外交流合作。匯聚國內外人才全力做好文化旅遊對內對外交流合作,充分發揮“重慶國際文化旅遊之窗”、重慶文化和旅遊國際交流中心、ichongqing文化旅遊國際傳播中心等平臺的作用,助推重慶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構建精品旅遊路線推廣、舞臺藝術展演等五大線上推介板塊,搭建“1+N+X”的文化旅遊外宣平臺。通過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辦好系列精品活動。加強對外行銷推廣能力建設,分層次、分重點加強文旅推廣國際化人才隊伍鍛造,不斷提升重慶文旅國際化水準。

  (重慶日報記者 韓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