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嬌”——走進雲南·玉溪系列報道(五)訪峨山縣縣長魯春紅:綠色鋼城 生態彝鄉 最美峨山

2019-05-22 11:09:5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鄭思雯

【原創待審】“江山如此多嬌”——走進雲南·玉溪系列報道(五)訪峨山縣縣長魯春紅:綠色鋼城 生態彝鄉 最美峨山(焦點圖)

峨山縣人民政府縣長魯春紅 劉蓉娜/攝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報道(王海霞 劉蓉娜):峨山,舊名嶍峨,是中國第一個彝族自治縣,雲南省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中國彝族花鼓舞之鄉,彝族四腔發源地,素有“天下彝家·篤慕夢園”的美譽。近年來,峨山縣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地實施“生態立縣、産業強縣、創新興縣、開放活縣、共享和縣”五大發展戰略,落實踐行“兩山論”,圍繞打造“綠色鋼城、生態彝鄉、最美峨山”的發展定位,傾力建設雲南省民族自治經濟強縣、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縣,已被列為國家生態系統生産總值(GEP)評估方法核算對象、雲南省縣域經濟轉型發展試點縣、雲南省醫養結合試點縣。近日,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走進峨山縣,對峨山縣人民政府縣長魯春紅進行了專訪。

  生態福地 民族家園

  魯春紅首先介紹了峨山的情況。

  歷史悠久,是彝人先祖聖地。距今約1—2萬年前就有人類在峨山生息繁衍,彝族祖先阿普篤慕在此主持彝族六祖分支。

  人傑地靈,革命故地。峨山是滇中地委舊址,解放戰爭時期滇中革命根據地,雲南省59個革命老區縣之一。峨山區位優越,是交通要地。峨山素有“滇中咽喉”之稱,是雲南連接東南亞的重要節點,昆曼國際大通道縱貫南北,泛亞鐵路中線玉溪至磨憨鐵路建成後,10小時內可達東盟各國。

  資源豐富,生態福地。峨山縣域立體氣候明顯,資源物種豐富,生長各類植物1500多種、野生動物100多種,擁有距昆明最近的萬畝竹海和萬畝生態茶園,森林覆蓋率達68%。境內峰巒疊翠,山清水秀,素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的美譽。有“中國最美村鎮”鳳窩村,有“雲南省十大刺繡名村”擺依寨,有“中國傳統村落”雨果村,有“彝族特色村寨”塔衝村。

  文化濃厚,文化寶地。峨山是一塊彩雲之南彝族歌舞之花絢麗綻放的熱土,每年的彝族“火把節”、“開新街”等彝族傳統節日吸引著四方賓客,具有以“六彝”文化(彝祖、彝鎮、彝醫藥、彝火、彝鼓、彝繡)為主的豐富彝族文化瑰寶,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彝族花鼓舞)”。峨山彝族一直保留著穿傳統彝族服飾、説地道彝族語言、住傳統彝族民居、過彝族傳統節日火把節和開新街的習俗,傳承保護著“歷史愛情話劇”彝繡。   

  開放包容,創業高地。峨山位於玉溪市委、市政府重點建設的昆玉—玉元高速沿線經濟帶、滇中高速環線經濟帶、紅河谷—綠汁江熱區産業經濟帶三大經濟帶的重要區域。規劃面積49.3平方公里的玉溪大化産業園區,是當前玉溪乃至全省土地存量最多、環境容量最大、發展潛力最好的工業園區之一。這些有利條件為峨山跨越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難得的機遇。

  可以説,峨山就是一個民族團結家園、民族特色景區、對外開放通道、美麗鄉村舞臺。

 

【原創待審】“江山如此多嬌”——走進雲南·玉溪系列報道(五)訪峨山縣縣長魯春紅:綠色鋼城 生態彝鄉 最美峨山(焦點圖)

峨山縣長魯春紅展示彝繡 劉蓉娜/攝

  鄉村振興 産業興旺

  在談到産業發展時,魯春紅表示,自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峨山縣成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建立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始終把産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鄉村振興的核心任務。始終把城鄉融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始終把鄉村治理作為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始終把民生實事作為鄉村振興的大事來抓。始終把基層黨建作為鄉村振興的根本保障。

  在産業發展方面,峨山縣按照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資源互補、銜接配套、協調發展的思路,持續推進“兩個百萬”(百萬頭牲畜養殖出欄、百萬畝特色産業種植)和“一帶一廊”(易峨高萬畝綠色生態産業經濟帶、大富塔綠色經濟走廊)高原特色農業發展,開工建設甸中—十街農業生物産業園,穩步推進紅河谷—綠汁江熱區産業經濟帶峨山片區規劃建設。重點從柑桔、溫帶水果、油橄欖、蔬菜、養殖産業中發展一批綠色食品産業,積極打造嶍峨系列地域特色農産品品牌。截止目前,申報認證綠色食品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共7戶13個産品,綠色食品生産基地面積達31946畝,綠色食品生産産量達30336.8噸;形成具有特色優勢的省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2家、市級4家;農業生産合作社達158個。完成德康種豬場工程項目建設,發展生豬養殖家庭農場26戶62個單元,培育規模以上養殖戶199家。農業增加值由2015年的 10.13億元,提升至2018年的12.7億元,年均增長8.45%。

  下一步,峨山縣將重點圍繞打造一流的“綠色食品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把油橄欖發展到10萬畝、“彝菜”和“嶍峨水果”發展到15萬畝以上,全縣“三品一標”農産品認證佔農産品總量的60%以上,認證面積達6萬畝以上,實現“大産業+新主體+新平臺”發展模式和“科研+種養+加工+流通”全産業鏈發展,逐步形成“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特別是大力推進“峨山菜園”綠色品牌建設,積極探索推進以“農業龍頭企業+種養殖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運行模式的現代農業産業聯合體,著力打造“四園、六場、兩坊、一基地”十三類直採基地,建立健全農産品産前、産中、産後的檢驗檢疫監管體系,推動農産品生産、流通、銷售邁入線上線下全場景融合,重塑農産品産業新業態,實現零售新體驗,打造“峨山菜園”電商升級版,以此為突破口積極創建有機農産品縣建設,魯春紅説到。

【原創待審】“江山如此多嬌”——走進雲南·玉溪系列報道(五)訪峨山縣縣長魯春紅:綠色鋼城 生態彝鄉 最美峨山(焦點圖)

峨山縣雲茶山莊 劉蓉娜/攝

  打造“六醉彝”文化旅遊名片

  魯春紅談到,峨山縣目前在著力打造“六醉彝”最美峨山文化旅遊名片,進一步打響“天下彝家·篤慕夢園”文化旅遊品牌。2018年,峨山縣成功舉辦油菜花節、火把節、摸魚節等系列活動,全年共接待遊客222.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2.8億元。

  魯春紅表示,“醉”美峨山,醉在彝景、彝寨、彝居、彝品、彝味、彝藝裏。近年來,峨山縣挖掘開發高魯山、彝人谷竹海、塔甸十八景等景區,打造出“中國最美村鎮”鳳窩村,“雲南省十大刺繡名村”擺依寨,“中國傳統村落”雨果村,“彝族特色村寨”塔衝村;形成“綠色食品牌”,小街新米、“禾外香”有機大米、大西神山珍珠芋等一系列綠色原生態食品正逐步走向城市餐桌,小街舂雞、化念烤鵝、坡腳雜菜等地道彝家菜撥動八方味蕾;彝族花鼓舞、彝族服飾、彝族四腔、彝族開新街非物質文化遺産營造濃濃的彝味,吸引遊客的目光。

  2019年,峨山將繼續挖掘“六醉彝”及火把節、摸魚節等品牌資源,積極開展“月月有主題”文旅活動和“天天廣場大家樂”活動,抓實高魯山生態休閒文化旅遊園建設,力促雲茶山莊、彝人谷萬畝竹海實現“創A”,加快推進覓池衝紅色旅遊、小街溫泉康養旅遊區、大富塔及易峨高沿線鄉村旅遊開發、峨山全民健身中心等項目建設,實現鳳窩莊園實質化運營,力爭接待遊客突破27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25億元。加快彝繡文化創意産業園建設,發展彝族刺繡特色産業。科學規劃嶍峨古鎮經營業態,培育標誌性旅遊品牌。

  建設“彝繡基地” 發展“指尖經濟”

  魯春紅表示,峨山縣目前正積極建設“五個基地”,將彝族繡品轉化為産品,發展“指尖經濟”,確保彝族刺繡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有創新,促進彝繡健康快速發展。建設彝繡文化交流基地。為繡娘搭建交流刺繡針法、技能、色彩搭配、構圖設計等彝繡心得的平臺,促進繡娘在刺繡産品圖樣設計、工藝流程、技能技法等方面不斷創新。建設繡品展示交易基地。展示彝繡優秀作品,舉辦精品展示;為遊客供應民族特色紀念品,接受訂單式、預約式交易。建設彝繡傳承保護基地。收藏具有上百年曆史的繡片和繡品,以及珍貴的彝繡長卷“百花爭艷圖”,供大家了解、學習、繼承彝繡文化。建設彝繡創意産業和培訓基地。針對繡娘的技藝需求,有主題、有計劃地邀請大師到基地開展不同技藝層次的培訓班,使廣大繡娘充分學習到其他刺繡的技藝針法,創造性地發展彝繡産品。建設增收致富基地。採取“協會+會員”的運作模式,把分散刺繡戶集中起來,依託龍頭企業,共同應對市場風險、打造品牌,利用互聯網優勢,吸引客戶線下體驗、線上下單,引導婦女發展“指尖經濟”,致力脫貧增收致富。

  魯春紅最後表示,2019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更是峨山蓄勢趕超、振興崛起的發力之年。峨山縣將圍繞建設中國最美省份和“九個玉溪”建設,按照峨山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執行力提升鞏固年“一講三比一爭”的要求,堅持産業轉型再提質,項目建設再提量,城鄉建設再提品,鄉村振興再提效,改革開放再提速,生態治理再提標,民生改善再提檔,努力實現“工業脫困”“農業上檔”“旅遊升級”“民生加力”“社會和諧”“黨建加強”,傾力建設美麗縣城、美麗集鎮、美麗鄉村、美麗公路、美麗景區,為雲南建設中國最美省份貢獻峨山力量,促進峨山縣經濟社會高品質跨越式發展。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