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用心為野生動物療傷

2017-03-17 09:43:36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人民日報訊:一回到暫養區,猩猩“二毛”就緊緊拽住了王建軍的衣服。

  記者第一次見這場景,嚇得連連後退,王建軍卻樂呵呵地蹲下逗起了“二毛”,“小傢夥想從我兜裏找吃的!”

  雲南素有“動物王國”之美譽,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域。王建軍負責的雲南省野生動物收容拯救中心,就是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機構。去年,他們救護了各類動物1256頭(只),回歸自然56頭(只)。

  最好的保護不是救助,而是不打擾、不傷害它們

  王建軍及其救護團隊救助的野生動物,囊括了獸類、靈長類、食草類、猛禽等100多種。

  在實際操作中,救治動物並非易事。“野生動物終歸還是有野性,特別是毒蛇和部分肉食動物,救治它們前首先要保護好我們自己的安全,才能幫助它們。”王建軍説。

  大多數來到收容中心的動物都有一定的傷病,而要救治這些動物,往往需要王建軍和他的團隊自己摸索方法。王建軍説,儘管市場上也有針對動物的醫療器械,可用起來並不順手,“還是自己加工的好使,更適合動物的實際救助情況”。

  通過改善設備設施、提高動物福利待遇,救護團隊改變著中心的野生動物,野生動物也在逐漸改變著他們。在收容拯救中心,長臂猿“貝貝”因腦溢血正在接受治療,這樣的病例在雲南省野生動物園沒有先例,救護團隊只能邊摸索邊治療,“好在情況有好轉,看到‘貝貝’從進食困難到能自己吃東西,從不能走路到可以邁步,就覺得很欣慰。”王建軍説。

  遺憾的是,並非所有動物都能恢復健康。由於氣候條件、傷病、食物狀況、運輸設備、應激反應等原因,曾有一隻蜂猴救助失敗。醫生在埋葬蜂猴時,大家定定地佇在那裏,非常悲傷。“我們希望每個物種都能很好地活下去。其實,最好的保護不是救助,而是保持距離,不打擾、不傷害、只欣賞。只有尊重動物的生活習性,才能和動物建立互相信任的關係。”王建軍説。

  放生是門技術活,處置不當是“殺生”

  王建軍所在的收容中心接連接到大量外來物種的救助工作,有鱷龜、巴西龜等,但這些外來物種侵害性都很大,“放生是門技術活,處置不得當容易成‘殺生’。”

  王建軍介紹,動物放歸前都要經過專家論證,對物種在放歸區域內是否有分佈、是否有足夠食物做科學評估。“特別是在整個生態系統中要有放生物種的天敵,不然可能會在放生後由於缺少天敵而不斷繁殖,造成本土物種滅絕,破壞生態平衡。目前,公眾對這方面的知識還比較缺乏,部分人的放生行為十分盲目,往往好心辦壞事。之前就曾在滇池中發現了巴西龜、鱷龜等物種,這些動物在滇池內缺少天敵,成為滇池生態的破壞者。”

  此外,王建軍和他的團隊還在嘗試對動物進行馴養繁殖,以便更好研究動物習性,保存動物物種。“今年初,成功孵化出了小眼鏡王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綠孔雀也實現了人工繁殖的突破,未來有望通過人工馴養提高珍稀瀕危保護動物數量,再通過野化訓練讓更多動物回歸自然。”(記者 楊文明)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