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現場對話:如何促進綠色發展更加紮實有效

2017-04-28 10:12:24  來源:青海新聞網  責編:陳晨

  青海新聞網訊:“深化生態文明體質改革。”“完善主體功能區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建立資源環境監測預警機制,開展健全國家資源資産管理體制試點,出臺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制度保障。”連日來,參加今年兩會的我省代表委員們興致勃勃地討論著《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生態願景,他們觸到了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希望之翼,也看到了點亮青海綠色發展的燈塔。

  從“扎紮實實推進生態保護”到“努力實現從經濟小省到生態大省、生態強省的轉變”;從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二期工程到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一年夯實基礎”任務圓滿完成,一年間,青海推進生態文明的腳步越發清晰、綠色發展的動能越發強勁。

  對此,住青全國政協委員杜德志深有感觸。“通過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的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和修復效果明顯,十年來三江源水資源量增加了近80億立方米,相當於增加了560個西湖,草地平均覆蓋度增加了6%,産草量整體提高了30%,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生態環境不斷向好。儘管效果明顯,但青海的生態任務依然很重,困難很多,還有80%的土灘退化草地待治理、60%的沙化土地沒有治理、38%的天然草地還沒有退牧還草。”

  杜德志認為,目前,三江源地區貧困面積大,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明顯較青海其他地區有一定差距。應建立長期穩定的經費投入機制,給三江源地區群眾吃下一顆“定心丸”;除了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外,建議國家建立三江源生態保護多元投資機制,同時建立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解決國家投入不足的問題。

  “青海每年向長江、黃河、瀾滄江等河流省外流域提供清潔水近600億立方米,超過國內四大淡水湖的總容量,流域總人口占全國人口近一半。”程蘇代表認為,在青海建設水生態文明先行區,是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迫切需要。由此,她建議,在國家層面建立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支持青海將水生態保護補償作為生態補償的專項內容,先行先試,並在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傾斜照顧。

  建設生態文明,既要守住“綠色本金”,也要收穫“生態紅利”。何峰代表認為,只要青海更好地統籌規劃、保護利用好生態優勢,在産業的選擇和培育上,更多地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興産業,綠水青山之於我們就是金山銀山。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