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海綿城市 管好水才能建好城

2017-07-19 14:25:16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陳晨

  經濟日報訊:隨著城市的水泥建築不斷增多,大量能夠涵養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濕地被佔用,導致我國很多城市出現“雨季一來,城市看海”的局面。新城新區的規劃建設如何避免重走老路?專家指出,建設海綿城市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大雨必澇”“雨停即旱”成為我國很多城市的通病。這不僅給居民的出行造成不便,還對整個城市水環境造成破壞,對城市發展和居民安全造成嚴重危害。隨著我國城鎮化水準不斷提高,新城新區建設不斷提速,如何解決城市內澇、供水、污染等一系列水管理問題,已成為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頭等大事。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鎮水務與工程研究分院院長張全表示,大量能夠涵養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濕地被佔用,是導致內澇、水污染等問題的根本原因,而建設海綿城市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抓手。

  讓城市更接近自然 綜合採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海綿城市的核心是解決城市水的管理問題,包括水環境、水安全、水文化等。具體來説,涉及城市內澇、黑臭水體、環境污染等與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王家卓介紹,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通過建設海綿城市可以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遇到降雨能夠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在乾旱缺水時有條件地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張全説。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鎮水務與工程研究分院副總工程師任希岩表示,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採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目前,我國共有30個城市參與海綿城市試點,並在老城區改造和新城區建設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這得益於我國對海綿城市建設的高度重視。早在2015年開始進行海綿城市試點之前,我國已在科研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為推進海綿城市試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任希岩説。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