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丨探尋帝王賜名古剎 造訪宰相尚書搖籃

2017-07-24 11:16:34  來源:國際在線  責編:陳晨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山西省陽城縣有“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國家5A級景區皇城相府、有保存較好的明代民居建築群海會寺、天官王府、郭峪古城等,以及中華名山析城山、蟒河與歷山自然保護區。海會寺,是一座唐宋帝王兩賜名額的千年古剎。位於陽城縣北留鎮大橋村,北距皇城相府1公里,1965年被確定為山西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對外開放,是太行山中的名剎。景區分為寺廟區、雙塔區和古典園林區,有九曲龍泉、滴水觀音、大雄殿、藥師殿、白兔銜經等景觀48處。2006年05月25日,海會寺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2

探尋帝王賜名古剎 造訪宰相尚書搖籃——百家媒體海會書院行

  千年古剎有傳奇,“海會”之行難忘懷。 7月23日10時許,“探尋帝王賜名古剎 造訪宰相尚書搖籃——百家媒體海會書院行”開幕。海會書院旅遊景區董事長騰英潭致歡迎詞。資深媒體人、總策劃張玉寶總經理對景區做了全面介紹。出席這次會議的領導有消費日報網傳媒在線總編輯劉勝利、消費日報網傳媒在線副總編輯劉建國、山西晉城市原副市長李章宏、陽城縣北留鎮黨委書記白軍龍、陽城縣旅遊局副局長王正斌、山西太行太岳旅遊開發公司董事長李晉等。海會寺景區安排了狀元及第、曲水流觴、國學等情景再現表演。

  據介紹,海會寺創建於唐代,因該寺建在郭峪村內,初名郭峪院。清朝康熙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清朝不設宰相,大學士相當於宰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修官——陳廷敬就出生在寺院所在地——郭峪村。

  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年),賚(音lai)賜名額為“龍泉寺”,後歷代重修,增修,規模擴大,明清時期遐邇聞名。據《陽城縣誌》載:唐初,海會寺已經有僧人在此誦經。該寺創建年代最遲在隋代。現存碑碣中有一個關於寺院創建的白兔銜經神話傳説,海會寺距今有1100多年的歷史。 60年代初該寺受到損壞嚴重,現存多為明清遺物。雙塔為現存的主要建築,由宋代磚塔和明代舍利塔構成。

  據悉,景區內先存古建築,有建於後梁龍德二年(西元922年)的舍利塔;建於嘉靖、隆慶年間(西元1565年——1568年)的如來塔。有重建於明成化十五年(西元1479年)的大雄寶殿。另外還有鐘鼓樓、四大天王殿、藥師殿、毗盧閣、十閻王殿、臥佛殿、觀音殿、文武聖神殿。寺內先存古建體現了唐宋直到明清各個朝代的不同建築風格,被古建專家讚譽為“ 海會寺國之瑰寶”的琉璃懸閣寶塔(舍利塔),是中國樓閣式塔類的佳例。該塔高五十多米高,八角十三層,在第十層向外在支出一圈琉璃懸閣,遊人可登塔在此憑欄眺望,一覽太行美景。寺內著名的景觀有“海會龍湫”、“流觴曲水”、“龍涎飛瀑”等。

  海會寺內還有一處海會別院(海會書院),為明代吏部尚書王國、張慎言讀書講學之所。明清這裡曾出現過一位大學士、三位尚書、幾十名進士、幾百名舉人,是當時陽城一所輝煌的書院。唐昭宗李曄賜“龍泉禪院”,後宋太宗趙光義赦賜“海會寺為額”。此外,寺內現存五代十國至清代的碑額近百塊,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名人的詩文和手跡石刻。寺內文物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海會寺為歷代觀光旅遊、休閒避暑、誦經拜佛、讀書講學的名勝地。近年來,海會書院受到越來越多的海內外人士的青睞,成為山西晉城的重點旅遊勝地之一。

  活動現場,海會寺景區安排了狀元及第、曲水流觴、國學等情景再現表演,博得遊客掌聲陣陣,讓人流連忘返。(圖文供稿:海會書院旅遊景區  編輯:劉寶紅)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