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著力拓展綠色空間

2017-08-11 09:20:43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人民日報訊:上海浦東新區合慶鎮有處佔地百畝的花園,曾經是一些鄉鎮企業的廠房,拆遷後成了人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

  這種被改造的用地,在上海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198區域”。因為像這類位於規劃産業區和規劃集中建設區以外的歷史遺留工業用地,上海總共有198平方公里。

  許多一度紅火的鄉鎮企業就建在“198區域”,隨著時代發展,這些企業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特徵也日益顯現。

  2014年,上海建設用地規模已超過全市陸域面積40%,高於發達國家同類城市水準,建設用地減量化被提上日程。從當年下半年起,上海全面啟動實施低效建設用地減量化工作,“三高一低”企業成為減量化主要對象。截至7月,“198”低效建設用地減量化項目實際完成立項4478公頃,超額完成計劃任務量,驗收1871公頃。

  建設用地實現負增長

  合慶鎮曾是上海村鎮經濟發展的領先地區,涉及的“三高一低”企業有1200多家。“騰退‘三高一低’企業,普通百姓舉雙手贊成,難就難在勸退企業主。”合慶鎮黨委書記楊琴華説,“一些黨員企業主的模範帶頭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我們從他們那裏著手,先騰退一部分,也帶動了其他企業跟進騰退。”

  如今,老舊廠房和廢棄宅基地混雜的景象改頭換面。復墾土地與周邊農地相連,形成田成方、渠相連、林成片的景觀格局,耕種效率也因此大大提升。一位村民告訴記者:“過去掙到錢了,但環境品質卻不盡如人意。現在多了不少公共綠地,我們飯後也有了散散步的地方,甭提有多高興了。”

  合慶鎮的變化,是上海市近年探索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準的成果之一。

  2014年5月,上海市召開規劃土地工作會議,從上海資源緊缺的現狀出發,做出了建設用地“負增長”的戰略決策,以土地整治為平臺,倒逼城市轉型發展。“意義是多方面的。一是補短板,助力區域環境綜合治理,解決污染問題;二是促轉型,推進産業結構調整轉型;三是守底線,助推郊野生態環境建設;四是惠民生,減量化政策扶持和資金補貼制度促進農民增收。”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相關負責同志説。

  新增項目開發潛力大

  建設用地減少了,是否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上海市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工作人員表示,“集中清退‘三高一低’企業,原建設用地復墾為農用地或生態用地,促進農村生態環境改善、農業現代化發展。根據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減量復墾騰挪出的指標,可以用於規劃建設區內的新增項目。”

  建設用地減量化工作的推進,為上海市産業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持。這在浦東新區的祝橋鎮表現得尤為突出。

  祝橋鎮轄區內有浦東國際機場、中國商飛大飛機項目組裝基地等,航空經濟區也因此成為當地的建設目標。然而宏偉藍圖背後,土地資源緊缺一度成為發展瓶頸。

  作為上海村鎮經濟領先的地區之一,祝橋鎮轄區內的“三高一低”企業佔用大量土地。“雖然經濟活躍,但大多企業科技含量不高,與將來航空經濟區的規劃不匹配。”鎮長文選才説,“商飛項目落地,能吸引大量與之配套的高新産業。上海市嚴控建設用地規模,新增項目需要的土地,就要從現有工業用地中騰出來。祝橋鎮推進騰退工作,對被騰退企業市級財政給予每畝20萬元的補貼,區裏視情況還可再補償最高每畝120萬元。”減量化不僅為産業升級騰出了土地空間,也優化了生態環境。

  市民郊遊多了新去處

  好的生態環境蘊藏著直接的經濟效益。正在建設世界級生態島的崇明區,通過減量化把過去的廠房改建成了生態廊道。在崇明區三星鎮,一位70多歲的村民告訴記者:“以前這裡的幾家工廠有一定污染,人們不願靠近,而如今的廊道卻成了讓人願意親近的風光帶。”三星鎮黨委書記龔霞介紹:“建設生態廊道並非通常意義的植樹造林,而是通過林與景的結合,突出能步入的特性,發展出林旅結合的新形式。”

  長興島郊野公園的建設,則是崇明區的另一亮點。上海市建設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務中心主任顧守柏説:“區別於普通城市公園,郊野公園的開發不改變原有的農業生産、林水涵養功能,不改變原有自然生態格局和景觀風貌,僅僅拆除區域內污染企業,對田、水、路、林、村進行綜合整治,再補充必要的服務設施。”公園內一位遊客告訴記者:“過去上海人郊遊常去鄰近省份,現在有了郊野公園,許多人願意留在上海過週末。”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