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綠色發展的辯證法

2017-08-18 13:33:09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陳晨

  經濟日報訊:當前,在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生態文明建設這塊短板正在被加緊補齊。來自國家統計局信息顯示,“三去一降一補”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投資保持較快增長。綠色發展理念日漸深入人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在成為社會廣泛共識。但在現實中不容忽視的是,仍有一些地方和企業把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看成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沒有用好綠色與發展對立統一的辯證法。為此,有必要從理論上做進一步探討。

  用好綠色發展的辯證法,首先要從發展實際出發,解決好“認識論”的問題。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人們需要通過生産活動謀取自己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物質資料。正如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中所指出的那樣,“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説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用今天的語境來理解,物質資料的生産活動與任何一個民族的勞動,無疑都屬於經濟建設和發展範疇。同時,我們還要看到,人類社會步入21世紀,隨著科技水準和生産力的快速發展,物質資料生産活動也隨之超越了必須以巨大資源付出與生態環境惡化為代價的初始階段,與時俱進的新發展理念就應當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是因為,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學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同樣也是無法抗拒的發展規律。所以,只有把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統一起來,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才是合乎唯物辯證法的持續健康發展。換言之,只有做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才能真正獲得永續動力,步入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發展階段。

  用好綠色發展的辯證法,還要積極運用辯證的“方法論”,解決好發展轉型升級的實際問題。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結構優化和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優化結構,就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堅定不移地淘汰落後産能,主動適應新的市場需求,扭轉供需結構錯配的被動局面;轉型發展,就要以創新為根本驅動力,以開放倒逼結構調整,以協調發展和綠色發展為導向,著力打造經濟增長模式的升級版,而不是繼續以盲目依靠要素擴張、過度消耗資源和惡化生態環境的傳統方式維持增長。從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看,面對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以及要素規模驅動力減弱等現實挑戰,各地區各部門必須把經濟增長更多地轉移到依靠人力資本品質和技術進步上來。要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大力發展新興産業、服務業,催生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大量涌現,更加注重發揮品質型、差異化為主的小微企業作用,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不可否認,當前不同區域之間發展水準與品質存在差異,是不容回避的客觀現實;産業內部不同企業之間生産力與科技進步水準存在差距,也是亟需破解的矛盾。以綠色發展的理念,消弭發展中存在的現實矛盾與問題,至關緊要的一條,就是要以新發展理念統攬全局,把綠色發展融入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發展之中,並努力使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發展成為綠色發展的強大驅動力和可靠保障。發達地區要積極運用綠色發展的辯證法,帶動其他地區補齊發展短板,儘快走上綠色發展軌道,在更大範圍增強發展的協調性,擴大發展成果共享範圍。落後地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摒棄傳統思維,立足新發展理念,努力挖掘差異化發展新優勢。要緊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新模式,打造綠色發展新高地。與此同時,還要以更加開放的新姿態,積極推進區域內外綠色發展戰略的無縫對接,爭取更多發展機會。各級政府部門則應為促進區域間協調發展與共享發展,有的放矢地做好相應政策安排。這樣,綠色發展的辯證法才能更加深入人心,綠色發展本身也才更有實效。(記者 向鵬 唐珍名)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