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丨做好生態安全屏障的“眼睛”

2017-08-21 17:24:59  來源:青海日報  責編:陳晨

  青海日報訊:8月18日,記者來到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分別同瑪多縣黃河源頭鄂陵湖—扎陵湖、雜多縣昂賽瀾滄江大峽谷兩個監測點位基層幹部、管護員進行視頻交流的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現在我們採取輪班制,大家二十四小時值班,有什麼情況第一時間就可以掌握。”監測中心的大廳裏,工作人員專注地看著前方的大螢幕,螢幕上顯示著青海省內不同地區的實時監測畫面。

  大螢幕前的電腦上,同樣實時顯示著不同地區的監測畫面。在顯示為“五道梁”的畫面上,工作人員控制攝像頭放大畫面、左右旋轉,畫面非常清楚,青藏鐵路橋樑上的欄杆清晰可辨。去年,這裡就拍到了大批藏羚羊通過橋梁的畫面,成為了判斷青海生態情況的一個直接依據。

  “這是360度的旋轉高清攝像頭,是去年安裝的。通過這個,我們可以監測各地的生態環境情況,及時發現野生動物,並且記錄下來,供專家分析研究,為政策制定提供直觀參考。”青海省環境信息中心主任助理陳良博説。

  去年來,青海省環保廳將原有的8個監控點推進到了19個,覆蓋全省主要的生態保護區和大型景區。這一套實時網絡視頻觀測系統還有個名字,叫青海生態之窗。

  “生態之窗雖然很直觀,但其實只是我們監測的輔助手段。因為監測講求科學、準確,用數據説話,光有畫面是不夠的。”陳良博介紹。

  目前,環保部門在全省國控、省控企業設有監測點130個,數據實時匯總到數據中心。企業的行為,完全逃不掉監測的“眼睛”。

  “運用大數據,我們還將進一步實現共享分析監測信息,以及和執法平臺的聯動,做好生態安全屏障的‘眼睛’,不辜負總書記的期望,把建好用好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這項基礎工作做好。”陳良博説。(記者 黃瑾辰)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